標題:
[股票]
吳長江和德豪潤達的換股大戲:賽富高盛等受傷
[打印本頁]
作者:
chin2009
時間:
2013-1-6 10:29 PM
標題:
吳長江和德豪潤達的換股大戲:賽富高盛等受傷
本帖最後由 chin2009 於 2013-1-6 10:31 PM 編輯
2012
年最後幾天,
雷士照明
(02222.HK)
與
德豪潤達
(002005.SZ)
同時公告,雙方達成實質上的跨市場“換購”方案。
在方案中,
吳長光
將大部分雷士照明的股權出售給德豪潤達;德豪潤達加上已持有的股份,將成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東,吳長江將退居為第五大股東;同時,德豪潤達向吳長江定向發行,隨後吳將成為德豪潤達第二大股東。
此外,吳長江還給予德豪潤達不可撤銷的優先受讓權,德豪潤達有權在未來任何時點以約定價格,買入吳長江剩下的雷士照明的股權。
一時之間,業內譁然。在去年持續半年的吳長江
PK
閻焱
(
賽富亞洲創始合夥人
)
,吳長江對賽富亞洲等外部投資機構,表現出“寸土必爭”的強勢,一位
PE
人士說就不相信吳長江會這麼爽快退出雷士照明,“沒准吳就是想借此逼走閻炎和施耐德,他不是最擅長這樣以退為進嗎?”
剛從雷士照明離職的前副總裁徐風雲否認了這一猜測:“吳總是為雷士在
LED
的佈局。雷士在
LED
發展比較慢,形勢非常嚴峻。吳純粹是為了把
LED
的上下游全部打通。”
無論如何,據德豪潤達的官方回復,吳長江將繼續掌舵雷士照明,並有可能進入德豪潤達董事會。
德豪潤達“逆襲”雷士照明
吳長江與德豪潤達的聯繫,最早有據可查是
2012
年
11
月,德豪潤達與吳長江控股的一家加拿大公司簽署協議,三年內,德豪潤達向這家公司提供
LED
照明產品及服務,後者承諾每年向德豪潤達採購不低於
2500
萬
美元
的
LED
照明產品。
隨後,雙方一系列動作讓人眼花繚亂:
2012
年
12
月
11
日到
21
日,德豪潤達在公開市場迅速買入約
2.6
億股雷士照明,總價約
7
億港元,迅速持有雷士照明
8.24%
的股權。
12
月
27
日,雷士照明和德豪潤達雙雙公告:吳長江擬將手中的
3.73
億股雷士照明股票或
11.81%
的股份,以每股
2.55
港元轉讓給德豪潤達,共計
9.5
億港元。同時,德豪潤達相當於獲得一個期權:可在任何時候,以每股
2.95
港元的單價買下吳長江手下剩餘的
6.79%
雷士照明的股份,共計
6.33
億港元。
德豪潤達則將向大股東蕪湖德豪投資
(
全稱“蕪湖德豪投資有限公司”
)
和吳長江定向增發,他們將分別認購
1
億股和
1.3
億股,定價為每股
5.86
元。如果此定向增發順利完成,蕪湖德豪投資和吳長江持有的德豪潤達的股票分別為
24.73%
和
9.3%
,分列第一、二大股東。
也就是說,吳長江將出資
7.62
億人民幣,和他出售雷士照明
11.81%
股權獲得的現金大致相等——相當於吳長江用雷士照明
11.81%
的股權,換成德豪潤達
9.3%
的股權,同時放棄雷士照明的大股東地位,再奉送一個無限期的期權。
而德豪潤達的實際控制人王冬雷,實際付出的現金為
7
億港元和
5.86
億人民幣,即不到
12
億人民幣,成為雷士照明第一大股東,從而得到
LED
領域非常稀缺的資源——雷士照明所擁有的管道。
一位
VC
基金合夥人分析:“
LED
產品最終還是要在終端中銷售,拋開價錢不說,並購下游的管道,對做
LED
晶片和產品的公司,都是個很好的選擇。但我個人覺得,對於雷士照明,這次換股不是一個好選擇。他就好好的繼續去做品牌、管道,做燈光工程、照明工程就夠了,什麼燈不都得從這裡去賣嘛?
LED
產能嚴重過剩,何必再弄點產能進來?雷士照明根本沒必要在
LED
上游佈局。最終進它管道賣的
LED
產品,其生產的成本一定比它自己生產的成本低,產能過剩就是這樣的。”
前述
PE
人士還指出:“從交易價格來說,也是德豪潤達合算。目前雷士照明的市盈率只有
10
倍左右;德豪潤達不計政府補貼,市盈率有
40
多倍。但吳長江不會做賠本的買賣,也許他這樣做,就是不惜將賽富、施耐德它們擠出去,現在最被動的是它們——吳長江反正是出去了。”
記者曾分別短信閻焱和
高盛
(
亞洲
)
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許明茵,閻焱未曾回復,許明茵表示不予評論。最新的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賽富亞洲和高盛直投,分別持有雷士照明
18.33%
和
5.6%
的股份。
德豪潤達入主後,必將改變雷士照明目前的董事會格局。在吳長江與投資機構漫長的內訌戰中,不少董事會成員紛紛辭職,這其中包括高盛直投派駐到董事會的許明茵。到去年
8
月底,雷士照明的董事會人數掉至
5
人。當時記者詢問閻焱,是否會讓吳長江回歸雷士照明董事會時,閻焱表示,目前雷士照明的董事人數未到法定人數,人數補全後,才能就吳長江是否回歸來投票表決。
去年
9
月初,吳長江回歸雷士照明,任“臨時運營委員會”負責人,相當於在雷士照明主持工作。去年
11
月,雷士照明補上兩名獨立董事,董事人數升至七人。但非獨立董事卻一直“維持原判”,吳長江一直徘徊在董事會之外。非獨立董事一共四名,分別是閻焱、林和平、朱海、穆宇,閻焱和林和平是賽富亞洲派駐的代表,朱海是施耐德派的代表,三人都是非執行董事;僅有穆宇一人是執行董事,是雷士照明管理層的代表,他被視為是吳長江的“嫡系”。
吳長江選擇與德豪潤達換股,是否與他一直被阻擋在董事會門外有關,則不得而知。
吳長江和王冬雷的換股大戲:
賽富高盛等
“受傷”?
“吳長江先生是雷士照明的創業股東和原董事長,我們支持吳長江先生回歸雷士照明董事會和管理層,這是基於雷士照明的經營與發展的需要。從有利於德豪潤達與雷士照明合作與共同發展的角度,我認為吳長江先生有可能會參與德豪潤達的管理,甚至進入公司董事會。”
2013
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德豪潤達董秘鄧飛對記者表示。隨後,他描繪了德豪潤達和雷士照明合作的願景:
“我們認為,中國
LED
照明市場正在啟動,德豪潤達通過主導雷士照明的經營,把德豪潤達所具備的
LED
晶片、封裝和燈具生產能力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我們會將‘
Makein
德豪潤達
+
雷士品牌’的
LED
產品鋪向整個照明市場,德豪潤達將通過佔據市場份額而最終成為
LED
的行業事實上標準。
LED
行業也將從現在開始走向大企業主導的有序競爭或壟斷。”
鄧飛的這一說法,與徐風雲的說法頗為吻合。但是,這一願景會順利實現嗎,還是“看起來很美”?
一位一直關注
LED
行業的私募基金人士指出:“德豪潤達的大股東深諳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他
2009
年才涉足
LED
行業,知道怎麼用最少的自有資金撬動大資金來開拓新業務,也知道怎麼配合二級市場的炒家發公告,讓其把股價推高
。”
德豪潤達在
2010
年和
2012
年上半年,完成兩次定向增發,兩次的融資額都是
15
億多人民幣,主要投向都是
LED
領域;
2010
年那次募資中,定向發行的對象主要為蕪湖市政府投資平臺、當地國資創投企業等。
2010
、
2011
兩年,德豪潤達買一台
MOCVD
設備
(LED
產業鏈上的重要生產設備
)
即可獲得蕪湖當地政府
800
萬到
1000
萬的補貼。年報顯示,它
2010
年和
2011
年獲得的政府補貼分別為
2.77
億和
3.10
億元,而其同期的營業利潤為
500
萬和
1.46
億人民幣。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還補充:“德豪潤達得到的外部支持可能還不止於此。
三安光電
(600703.SH)
和它的模式很接近,我注意到三安光電前兩年前兩大客戶都是安徽省當地政府;德豪潤達
LED
業務占營收比
1/3
不到一點,顯不出來,但我估計它最開始拿單時,也會得到當地政府支持。”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分析,德豪潤達之前在
LED
的佈局,目前還沒到見成效的時刻,一切都只是資本市場的看起來很美。“他的大股東精于資本和實業的操作,吳長江也不好惹,雙方蜜月期過後,估計有得鬥。”
而一位
LED
企業的高管,則替德豪潤達和雷士照明算了一筆賬:“飛利浦在
LED
領域的銷售額,占其總銷售額的
15%
。雷士照明之前一直是傳統照明燈具銷售好
。它
2011
年的銷售額是
5.9
億美元,
36
億多人民幣,我算它比飛利浦的比例還高是
30%
,那一年在
LED
領域的銷售額也就是
11
億。
LED
照明產品的生產成本,到晶片包括封裝器件只占到
30%-40%
,那雷士照明從德豪潤達那的採購最多
4
個億。而且雷士不會能從德豪潤達那獨家採購吧?”
上述
LED
企業高管認為,入股雷士照明對德豪潤達有幫助,但幫助有限。德豪潤達之前在
LED
上中游的投資太大,它目前的開工率僅為其產能的一半左右,雷士照明能幫助消化的產能有限。
或許,等到
LED
行業大熱起來,雷士照明與德豪潤達的合作,能起到更強的協同效應。但何時會大熱?上述實業和
金融
人士,或認為至少要
2014
、
2015
年,或認為,需要巨大的技術突破,能大幅降低
LED
產品的價格,但目前,還看不到此趨勢。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