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探索建立區域均衡發展機制。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既是結構調整的重大任務,也是激發巨大發展潛力的重要途徑,關鍵要建立有效的促進機制。要在實施好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這一區域發展戰略部署的基礎上,謀劃區域發展大棋局,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依託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幹線,培育新的區域經濟支撐帶,形成新的增長極,構建我國梯度發展新格局,促進區域均衡、協調發展。要依託長江建設經濟增長新支撐帶,同時加快其他新支撐帶建設的研究規劃。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為此,要著力消除市場分割、地區封鎖和行政性壟斷,依靠市場力量和區域差別化政策引導,促進統一市場形成,開展公平競爭。建立多元的投融資機制,支援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構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新體系。要針對跨區域、次區域和經濟新支撐帶發展,提高區域差別化政策的精準性,促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www.tvboxnow.com' z. Q7 Q: C+ Y, L+ f
6 \6 R- ~) w* \% r. A: A) uwww.tvboxnow.com % e; z( K; q7 C4 p8 F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3 q, Y6 O1 e+ L
第四,以創新驅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調整産業結構,原動力在創新。要依靠創新驅動,輔之以差別化産業政策引導,促進産業有進有退,由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躍升。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強化環保、安全、能耗、用地等標準,清理各種優惠政策,促進落後、過剩産能退出,嚴控新上增量。推進企業加快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産業升級。建設創新平臺,開展區域集聚試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服務業是我國産業結構中的“短板”,要依靠改革推動和開放倒逼加快發展,重點是將增值稅覆蓋至生産和服務的全部環節,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體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寬外資準入限制。科技進步對産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凸顯,要建立有效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使科技與産業緊密結合。堅持以不斷深化改革,推動轉方式調結構,促進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9 w6 A4 d6 M9 }!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