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N% P' b7 u4 p2 @ 第二,加快實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中不良資産的剝離政策。通過債務重組、債轉股、資産置換和出售地方國有資産的方式,向市場明確披露地方政府債務存量的分類處置原則,以換取市場和投資者對它的信心,來恢復地方政府在市場上繼續融資的能力。我們原來不知道地方債務到底是多少。這屆政府組建後對此又作了全面審計,公佈出來的地方債務是18萬億多。為什麼現在地方政府借錢不容易?有些人為什麼不敢借給地方政府?因為不知道地方政府的資産負債表情況。銀行也不敢,幫助地方政府理財、賣産品是可以的,但是自己是不貸了。這種情況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向市場公佈這些存量資産中的不良資産有多少。對於這部分不良資産,有的重組,有的核銷,有的用其他資産來置換等等。這樣的話,投資者和市場就明白了,這個地方政府的債務是乾淨的,清楚的,就敢借給它了。所以我建議,要防止經濟僵死,有些企業該破産就破産,要動地方政府的存量債務,清清楚楚,嚴格要求。www.tvboxnow.com# y6 k& e! X7 p( i1 M1 S
公仔箱論壇: o; j V7 h, Y C8 m
第三,一些結構性的改革措施,比如股權基金問題、所有制改造問題、股市問題,還有民間借貸人條例問題,都要加快改革。我個人認為,在結構性政策裏面,除了特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以外,國務院應該下令,各省政府在年內必須啟動戶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的實質是財政問題。什麼叫城鎮化?城鎮化的實質是財政拿錢和深化改革,不是搞房地産,不是搞簡單的城市規劃。城鎮化是工業化的必然産物,不是我們刻意想出來的。戶籍制度的改革,一個農民工變成城市居民,孩子從生下來到上幼兒園、小學、中學,都要給予同等待遇,包括大學都要給予同等待遇。退休以後,要像城市居民一樣有養老保險,看病一樣報銷。這意味著財政要拿錢,如果一個人要拿8萬~10萬,兩億農民要拿多少?因此,城鎮化意味著財政要拿錢,要改革現有制度。從這個角度認識,應該要求各省政府必須在年內啟動戶籍制度改革,首先解決農民工的城市居民身份,然後提前按照中央政治局通過的關於財稅改革的方案實施,不能觀望。提前圍繞戶籍改革引發的中央轉移支出問題,抓緊改革,重點解決戶籍改革中地方財政的收支缺口問題。其他的改革動不了,可以先把農民變成城市居民,地方政府缺錢了,中央財政先動,先補貼。這樣的話,可以增加消費。同時,戶籍改了,居民身份改了,市場就著急了,因為一下子學校不夠,幼兒園不夠,醫院不夠,這樣,可倒逼加快學校和醫院的投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民工住房的民間投資,加快商品房的出售,這樣可以部分對沖掉我們製造業和基礎設施整個投資水準的下降問題,把這塊投資提前搞起來,有利於宏觀上取得平衡。 * A( n5 r$ i+ }" K* f1 b公仔箱論壇5 J& }$ v( z1 j+ t, Z# G8 ]# y3 e
第四,房地産政策要確定大政方針。總結這十年左右的房地産政策,就是政策碎片化,一會出這個政策,一會出那個政策。政府如果建立房地産市場的長效制度,房價慢慢就會穩住。我一直認為,房地産市場不整頓,中國早晚出大事,近兩年我又補充説,整狠了,馬上就出事。現在確實是燙手山芋。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的方向是什麼,就是以消費品為主導。一定要讓市場明確,買房是為了住,買房不是為了像股票那樣為了賣股票。不鼓勵房地産作為資産市場交易,中國在房地産市場上,絕對不能學英國、學美國,應該學德國,學新加坡,以消費品為主導。tvb now,tvbnow,bttvb8 \6 T) E# V; h6 n, k$ m" h6 P
$ F' Q' s3 }/ |: K6 p/ u, r 最後一點,採取以上一系列政策,最後可能都要涉及財稅問題。因此,非常時期必須採取大膽積極的財政政策。説穿了,當前經濟的困境,單靠央行政策來解決,危險很大。財政政策必須積極。中國經濟仍在相對高速增長,積累的財富也相當可觀,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是必須要付出點代價,當前也是有能力付的時候。各項改革深入到後面,都涉及到錢的問題。怎麼辦?我個人分析,不認真正視國退民進是不行的,這是中國經濟內在發展邏輯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