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3 Y# d, M( c& D( p& r" i- m 至於説到釣魚島,大量歷史資料無可爭辯地證明屬於中國。1895年1月日本乘著戰勝清朝已穩操勝券,由內閣秘密作出決定將釣魚島劃歸沖繩縣。但是這一決定沒有公諸於世,是違反國際法的。事實上,釣魚島在清朝歸臺灣管。日本佔領臺灣後,也是劃歸臺灣。1945年10月應該隨著臺灣一起回歸祖國。一個聲稱多麼“愛臺灣”的人,在釣魚島問題上如此露骨地背叛臺灣同胞的利益,是多麼令人齒冷。# N: F' V5 T- Z; E
5 V6 b/ }, O. [6 ^www.tvboxnow.com在日本投降70週年,中國抗戰和臺灣光復70週年的時候,李登輝忍不住跳出來為日本殖民統治大唱讚歌,為自己曾是日本軍人而自豪,污衊臺灣沒有抗日,叫嚷釣魚島是日本領土,究竟是為什麼?他是在為支援日本安倍當局新安保法案賣力,為日本歷史上的殖民政策評功擺好,支援臺灣的“臺獨”勢力上臺,煽動島內分裂勢力“抗中親日”情緒,繼續堅持他的“兩國論”幻想;也是對馬英九上臺以來兩岸關係發展製造障礙。其實這些都是徒勞的。事實俱在,人心不可欺。李登輝螳臂當車,能有多大效果,是不難想見的。$ N/ q# z. h+ l3 M
+ J7 Q( y9 a) t, c, _$ D5 v% T! O 殖民時代已經成為歷史,今天還在為殖民時代唱讚歌的人,頭腦還活在19世紀,多麼令人可悲!70年前臺灣光復,已然否定了日本的殖民統治,否定了甲午戰爭日本侵佔臺灣的非法。李登輝為日本殖民統治唱讚歌,怎麼抵擋得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步伐和祖國統一進程? ( Z( g6 b" g/ ]* w: e& `5 Dwww.tvboxnow.com' H) P. q# D6 g; W
繼續堅持岩裏政男歷史觀的李登輝已矣!除了落得中國人民包括臺灣人民的唾罵為“賣國賊”以外,他還能從日本主子或者“臺獨”勢力那裏分得一點點香餑餑嗎?我看也未必了。李登輝的言行表明,他已經無能為力、窮途末路了。作者: chnluer 時間: 2015-8-24 12:21 PM
* t4 i$ ^3 f) V( \. @- x,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 n' d$ p0 v) r1 G2 B
民進黨籍學者郭正亮日前撰文指出,曾做過12年臺灣當局領導人的李登輝故意配合日本政界,説出讓臺灣淪為國際笑柄、完全以偏概全的親日言論。在全世界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臺灣社會若繼續縱容李登輝“親日史觀”橫行無阻,將是臺灣人的真正悲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3 {: [! @+ K
公仔箱論壇0 B, D. ~1 w* R3 P* c7 i
! X: G. h, M5 h 郭正亮表示,李登輝在二戰期間自願參加日本軍隊,他的“日本認同經驗”並不能代表當時多數臺灣人的主流價值。以1943年為例,臺灣總人口659萬人,當時包括自願和被強迫加入日軍參戰的臺灣人有8萬,“軍屬”與“軍夫”12萬,合計20萬人,只佔1943年臺灣總人口的3%。www.tvboxnow.com3 ?' X# k8 J! X g-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y3 R! U" r. X
公仔箱論壇9 Q, _: ^/ x; V0 ^" W
郭正亮説,1936年9月,日本在臺灣全力推動“皇民化運動”,1940年公佈“臺灣籍民改換日本姓名促進綱要”。李登輝的父親李金龍是日本刑警,為宣示效忠日本殖民政府,將李登輝改名“岩裏政男”,可看出李氏家族改為日本皇民的決心。但“皇民化”絕非臺灣主流,直到1943年12月,臺灣人改日本姓名仍然不多,據統計只有1萬7526戶改姓名,總人數只有12萬6211人,不到總人口的2%。0 @0 K$ y ?* }* d! b b0 X
9 C9 h+ p. w* i) V: ^$ z. p 9 y! ? ^0 T: o) P. Z% g4 ^ 他指出,李登輝充其量只能代表少數“臺籍日本皇民”的史觀,多數臺灣人既不願改日本姓名成為皇民,也不願加入日軍參戰。如果不能從更全面的角度,了解當時多數臺灣人的感受和立場,就是明顯以偏概全、扭曲歷史。 1 B: g# T6 ~" a! X F公仔箱論壇 R9 `1 o7 k- e& z) V. c. k9 f4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s2 n" D: M) q, w! _, n7 V9 @郭正亮説,臺灣人的抗日足跡幾乎遍及大陸所有抗戰地區。投入香港戰場就有謝東閔、謝南光、李萬居、翁俊明、劉啟光、陳哲生等人,投入華南戰場則有李友邦、蕭道應、鍾浩東、丘念臺、郭耀傳、楊坤榮等人,投入華中戰場也有吳思漢、朱天順等人,投入華北戰場則有林思平、楊泰山、楊誠、李子秀、林棟、翁阿冬、楊美華、陳文英等人。這些人都是當時臺灣首屈一指的各界精英。此外,在臺灣堅持抵抗日本殖民壓迫的,則有1921年蔣渭水等人成立“臺灣文化協會”,1927年洪元煌、彭華英、謝春木、陳逢源等人成立“臺灣民眾黨”,另如1932年《臺灣民報》成為呼籲改革的最大中文報紙,都是臺灣民眾不懼日本殖民壓迫、不斷追求改革的歷史足跡。公仔箱論壇- _1 f3 V4 Z: ]" r, ? h1 L7 B!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