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逝世】台中路思義教堂升格國定古蹟 網民:留下偉大的建築 : {: I( @9 S' d3 x. ^0 [: X6 w(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5 O. P4 i5 g) D-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 t& H' s2 q/ ~: c& e! s. S貝聿銘在台灣的作品有台東大學的「路思義教堂」。(互聯網) 5 K$ N8 G3 s2 ~8 s H3 O1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8 x) B0 J' o! U' c
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I.M. Pei)周四晚上逝世,終年102歲。他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地,除了最廣為人知的法國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和香港的中銀大廈,在台灣的代表作則是位於台中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 V1 [; r) @9 h(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R F7 V5 h8 |2 u/ b
於1963年落成的路思義教堂,是貝聿銘首個東方建築,同時也是他唯一一個教堂作品。他以現代主義風格作為主要的設計概念,運用當時流行的雙曲面薄殼結構,來表現路思義教堂的外觀面貌。. ]0 ` K0 o& C8 \- r& B$ F! c
+ d; f. a6 L0 r3 Y$ B: R) vtvb now,tvbnow,bttvb為了增加室內採光,教堂四片曲面完全分離,以類似倒置船底的概念來規劃;抬頭望向屋頂時,光線從天窗透下,彷彿就像「一線天」般,成為路思義教堂除了外觀之外的另一大特色。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已升格為台灣國定古蹟,4月26日獲頒證書,同日正是貝聿銘102歲生日。www.tvboxnow.com0 C- k2 S. p' P6 p
【貝聿銘逝世】八里焚化廠靚到變婚照聖地 曾辦台首個「焚化廠」婚宴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3 C( V. s. E . F: _( @6 l# O, N八里焚化廠成為不少新人的婚紗照拍攝場地。(互聯網)tvb now,tvbnow,bttvb. q% M Y( E1 P; _5 Y* I7 g
【貝聿銘逝世】家族富過15代 顯赫背景始於明朝 `; G5 M$ V- G. ]% ]tvb now,tvbnow,bttvb$ M+ N/ I, R% Q) R/ t2 k+ t
貝聿銘家族顯赫,其父親貝祖詒曾創辦中國銀行,身旁女子為貝聿銘繼母蔣士雲。(互聯網)# A5 h5 K7 S2 b2 q2 a! q
公仔箱論壇9 b5 [6 H- c+ t
俗語有云:「富不過三代」,即是上一輩白手起家,艱苦創業;下一輩老成守業,艱難維持;再下一輩坐吃山空,家道中落,惟貝聿銘家族卻被內媒稱為唯一能富過15代的名門望族。www.tvboxnow.com( o8 r$ g" a7 ~2 ?) h. y, {9 x3 ~1 J4 y
+ a' y% n# U2 z6 O) h1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早於明朝中葉,原籍浙江的貝蘭堂定居蘇州,以行醫賣藥為生,成為蘇州貝氏的始祖。到清朝乾隆年間,貝氏由於經營中藥業成為蘇州四富之一。 : A) H1 ^9 n7 A4 ?tvb now,tvbnow,bttvb9 r5 e- N0 f4 Z7 \% l% h
到了近代,貝氏家族以同為第十三世孫的貝哉安和貝潤生兩支最為興旺。貝哉安及其子孫被稱為「金融世家」,而貝潤生則被稱為「顏料大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A5 v7 j+ f% b. b' u
【貝聿銘逝世】六四後撰文批中共 「讓對國家充滿希望的一代心碎」, Y$ R) i6 _& v' T: v# E1 u.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C2 u" B* @
六四後,貝聿銘曾撰文批評中共。(互聯網) % K7 B# a7 s. Ctvb now,tvbnow,bttvb # q: ` i* ^( C, o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當中最為港人熟悉的作品中銀香港大廈於1989年竣工,8月取得入伙紙,1990年5月17日正式啟用。中銀大廈竣工之時,剛巧內地發生六四事件,而貝聿銘亦曾就屠城慘劇發表意見,批評中共。tvb now,tvbnow,bttvb/ U8 G: ], M$ K% L9 z2 b
) f1 {$ g+ \- w" E8 r* k/ ^5 M六四事件後,貝聿銘曾在美國《紐約時報》以〈China Won't Ever Be the Same(中國將永遠不一樣)〉為題,撰寫評論文章。他在文中指,1978年,鄧小平的經濟改革,使他有機會在中國工作。當自己與新一代中國人合作時,對中國未來的希望更樂觀,相信中國正逐漸擺脫戰爭和鎮壓的長期噩夢。(Deng Xiaoping's remarkable economic reforms, we were given the chance to work in China. As I worked with a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my hopes for the future of China were ever more optimistic. We believed that China was gradually emerging from its long nightmare of war and repression.) ) ]% P+ L* k7 l& g5 O0 t9 h& P7 a0 x- i9 K8 n4 J
貝聿銘在文中提及,天安門廣場事件讓這些夢想破滅。他感到非常震驚。這種反感很快就變成憤怒,繼而再變成悲傷,這些都是不必要的。(these dreams are dashed by the horrible events at Tiananmen Square. We were shocked beyond measure. The revulsion soon turned to anger, then sadness, for it was all so unnecessary.) ; U, O6 \ p; W9 }* qwww.tvboxnow.comwww.tvboxnow.com& a$ l9 e, d5 {) G+ H5 h
公仔箱論壇( G, r0 Y( o) I# `3 Z
貝聿銘寫道,殺害學生和市民讓對這個國家的未來帶來希望的一代人心碎。(The killing of students and citizens tore the heart out of a generation that carries the hope for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www.tvboxnow.com( T9 J0 t; T$ g2 v# x
* \/ q5 D7 N' y* O7 P) |% l貝聿銘在文末中表示,不清楚自己能否再於中國工作,但無論如何,強調自己不能接受1989年6月3日晚天安門廣場上,所有流血事件。(Will we ever be able to work in China again? I am not sure. In any case, I cannot accept the thought that all the blood was shed in vain that Saturday night, June 3, 1989, at Tiananmen Square.)tvb now,tvbnow,bttvb) O2 Q; C6 I; h; c/ b
7 T7 S& y9 S; o4 E
美國《紐約時報》作者: goldmonk 時間: 2019-5-18 09:58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作者: itsctsu 時間: 2019-5-18 09:58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