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港澳台] 偏聽兼過時的對話模式 中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副主任 - 黃偉豪 [打印本頁]

作者: itsctsu    時間: 2019-7-13 05:43 AM     標題: 偏聽兼過時的對話模式 中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副主任 - 黃偉豪

% W. V5 Y( N% W) ]* C
tvb now,tvbnow,bttvb, O% C5 h6 \% {, B" Y) U: x& T
政府提出與年輕人公開對話遭一口拒絕,用青年人的潮語說,他們擔心「中伏」多於一切,即怕墮入政府一早設下的陷阱。回顧過去,曾和林鄭月娥對話的人士及團體,除了爭取不到任何成果之外,最慘是沒有好下場。最經典的當然是在雨傘運動期間,曾和她會面的五個學生代表中,有四位被捕及判刑。年輕人視政府的對話邀請為平息民憤的公關,而且真正阻礙對話的不是缺乏對話機會,而是政府的偏聽及過時的模式。
  K4 n- K2 T. ]; o4 h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7 Q1 P8 q1 V+ j# q" y
民憤大爆發的真正原因,不是溝通不足,而是政府偏聽,沒有誠意去聆聽和採納和自己不同的意見。在《逃犯條例》修訂一敗塗地前,不要說學生和青年人沒有和政府坦承對話的機會,即使是學者也被冷淡地對待,被拒諸門外。公仔箱論壇) ^# q5 L6 L( Y) ?7 z3 @: E' H+ S
/ |) z6 J4 _8 M% Q
曾幾何時,政府每當有重大政策要提出時,均會邀請一眾熱衷於公共政策或公共事務研究的相關學者給意見。筆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前特首董建華推出主要官員問責制時,他派出當時的政制事務局局長孫明揚,在中環一著名酒樓內,設宴向一眾學者收集意見及爭取支持。及後到了曾蔭權年代,政府仍會就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等,向學者收集意見,雖然地點不再是酒樓和食肆,而是政府總部,大家少了一些口福,但也是由特首本人或他的問責高官親自主持。, k4 T! G- J# }  P
5 C# f6 {, W/ `6 z, ^
當然,大家不會天真至相信一兩次的簡單會面,可以有效改變政府的立場,但至少是政府仍然願意容許反對聲音的存在,聽取不同意見,及希望用道理說服學者或不同的持份者,亦有機會在政策上出作調整,以爭取更多的支持,及使施政更為順利。可是,這種會面和對話的機會,在梁振英及林鄭月娥的年代,便變得少之又少,甚至是完全沒有。/ j# R3 F% Z  C8 o+ @" M9 U, V
公仔箱論壇& p1 {5 L) l3 p& Y
特首高官應參觀連儂牆$ T3 \6 E& P3 V
這種不重視會面與溝通的現象,重點已不在於有沒有會面與對話的形式問題,背後所反映的有權用盡、知你奈他不何的心態,才是問題所在。大家要知道,早在港英殖民地年代,雖然沒有民主,但勝在有一個龐大的諮詢架構,聽取不同的聲音,來自不同背景及階層的巿民的意見,並把它們有效整合及溶入政府的決策當中。可惜,時至今日,在政府喜愛偏聽下,整個諮詢架構已變成失去靈魂的空殼,是政府用來獎賞支持者的工具,只充斥與政府同聲同氣的建制人士,是一個完全與外界隔絕的同珉層。www.tvboxnow.com; E2 T5 S; U# J/ f, z* \
" {  h% }! E/ l4 g
即使政府如今能痛定思痛,知錯能改,透過舊有的機制和方式來與青年人對話,也早已不合時宜,收效不大。在政府不斷透過制度或非制度的暴力迫害年輕人,失掉這一代人的信心後,相信沒有真正屬於這場運動的年輕人,願意被委任入現有的諮詢機制及組織。他們除了怕被政府出買外,也怕合理化現有的不建全的制度,從而扭曲整場運動的目的和意義。更重要的是,在沒有大台、互不代表誰的新社會運動年代下,政府又如何可以找到年輕人的領袖來對話或委任呢?一切只再一次顯示政府的脫節和無知。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5 z+ O( j% d

0 V" F) R9 {* c. D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與其不斷大聲疾呼,找尋不存在的青年領袖,政府倒不如用更多時間和更多青年人直接溝通交流。其中一個建議是,特首及一眾高官應親自參觀各區的連儂牆一次,保證這一小步,將成修復鴻溝的一大步。公仔箱論壇' @2 T. W3 L4 x8 r8 W$ e
黃偉豪
. V  \8 |5 q7 F9 t. H" p& n中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副主任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