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股票]
小米發佈“天價”概念機 死磕硬體能否救股價於水火?
[打印本頁]
作者:
shineone1
時間:
2019-9-25 08:21 AM
標題:
小米發佈“天價”概念機 死磕硬體能否救股價於水火?
9
月
24
日下午,小米發佈了一款
5G
環繞屏概念手機
MIX Alpha
。
雷軍在發佈會上介紹,這款手機不是折疊屏、雙面屏和瀑布屏,而是環繞屏。一塊完整的螢幕環繞機身,實現
180.6%
屏占比。值得注意的是,這款手機公佈的售價是
19999
元。
這個價格的確讓不少人倒抽了一口冷氣,雖然雷軍表示,這絕對是一款非常震撼的、顛覆式的手機,但市場能否接受還有待觀察。
但是,這款“顛覆式”手機的發佈似乎並沒有提振小米的股價,在發佈會後雖然小米股價有一定反彈,但也僅是收復了日內跌幅,最終平盤報收於
9.32
港元。
此時距離小米在港股上市一年多,而股價較發行價
17
港元
/
股跌去了
45%
。
高端手機競爭加劇
按雷軍的說法,小米的這款手機於
2
年前就開始了研發,前後投入
1000
多人,研發投入超過
5
億元。雷軍表示,小米概念手機的使命就是探索,不惜代價不考慮量產性,做一款真正顛覆性的產品。
據介紹,小米
MIX Alpha
概念手機採用雙折疊的柔性屏。去掉聽筒,採用全新的螢幕發聲技術,沒有側邊框,給天線設計帶來了挑戰,支持
5G
,雙側壓感屏,螢幕按鍵。
image
在消費者越來越看重的攝影功能方面,該手機後置為三攝,主攝超
1
億圖元,採用
1/1.33
”超大感光元件,直出
12032*9024
解析度圖片,原圖大小近
40M
。由於正面都是螢幕,這款產品直接用後置相機做前置相機。
在具體配置上,這款手機採用高通驍龍
855+
處理器,
12GB+512GB
存儲,支援
5G
雙卡全網通。
從性能看,這款天價手機確實有諸多創新與超越之處,因此售價高昂也可以理解。另據介紹,這款產品正在嘗試小規模量產,預計
12
月底上市。
最近,蘋果、華為也都相繼發佈了全新手機。有意思的是,一直主打高端機型的
iPhone
售價略低於市場預期,而華為、小米的高端機型卻越來越貴。
這或許也和幾大手機廠商市場份額的變化有關。
據研究機構
IDC
發佈的“
2018
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資料包告顯示,小米排名第四,出貨量份額占
8.7%
。排在小米之前的是三星(
20.8%
)、蘋果(
14.9%
)、華為(
14.7%
)。
其中,三星、蘋果較上年是下滑的,而華為與小米較上一年則仍有超過
30%
的增長。由於這四大廠商的機型價格分佈情況,華為、小為的中低端機型更多,因此也可以大致得出結論,出貨量上升的情況更多是由中低端機型推動。
但另一方面,中低端機型利潤越來越低,令眾多廠商處於賺了份額卻沒利潤的尷尬局面,這也是華為、小米等廠商發力高端機型的原因之一。
加之目前智慧手機市場整體處於下滑趨勢,企業已經很難再通過規模去擴大盈利,因而乘著通信網路逐步邁入
5G
時代的“東風”,華為、三星、小米、中興等廠商紛紛發佈了
5G
手機,同時大幅提高了
5G
手機價格。
雖然雷軍公開表示,“
5G
對智慧手機企業來說是一次重大機遇,未來一年,
5G
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對於消費者來說,拿到一台
5G
手機,也並不意味著能很快用上
5G
服務。
從目前全球範圍內的
5G
業務發展狀況看,中國處於第一陣營,但
5G
產業鏈的全面推進,需要完成標準制定、基站建設、網路鋪設等一系列工作,整體投入可能需要數萬億元,而手機的應用處於
5G
產業鏈的末端。
也就是說,距離
5G
手機大規模商用可能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在這種情況下,小米這一款售價近
2
萬元的
MIX Alpha
手機,很可能短期內還無法完全體現出其在
5G
環境下的超卓性能,因此市場最後會給出怎樣的回饋,也就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了。
如何拯救小米股價?
儘管小米發佈了令人驚歎的手機新品,但從股價表現看,資本市場似乎並未給出非常熱烈的反應。
這或許也和小米集團的定位有關。
因為在外界看來,小米仍然是一家硬體公司,而資本市場往往給予硬體公司的估值都會低於互聯網服務型公司。
這也是小米自去年
7
月在港股上市後股價長期低迷的根本原因。
從小米的財報也能看出這種“硬體公司”的強烈色彩。據今年二季報顯示,小米手機是公司營收占比最大的業務,占比達
61.6%
。
受股價低迷影響,今年以來,截至
9
月
23
日,小米公司已先後進行
27
輪次股份回購,合計回購股份約
1.55
億股。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止住了股價的下跌勢頭,自
9
月以來,小米股價已從最低點
8.28
港元反彈了約
12%
。
但要從根本上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小米集團或許還需要從整體戰略入手,加強其在互聯網服務、
IoT(Internet of things
,即物聯網)等業務板塊的投入,讓小米真正成為一家“互聯網公司”。
事實上,在智慧手機市場已經觸碰發展天花板的當下,不僅是小米集團,任何硬體占主導地位的公司都需要強化其服務和軟體業務,以抵禦硬體業務幾乎難以避免的下滑。
以蘋果公司為例,
9
月
11
日,蘋果發佈了
iPhone11
系列新機。該系列仍保留了上一代
iPhone
的基本設計:劉海屏、雙面玻璃以及相同的尺寸,如果僅從正面觀察,幾乎難以看出區別。
iPhone 11
全系列採用蘋果最新的
A13
晶片,儘管蘋果未透露
A13
的任何細節,不過在其提供的性能表現柱狀圖中,
A13
的性能約為高通
855
晶片的
1.5
倍,這是智慧手機中有史以來最快的
CPU
。
此外,
iPhone 11
搭載了焦距為
26mm
和
13mm
的雙攝像頭,後者支持
120
度廣角拍攝;
iPhone Pro
系列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顆
52mm
長焦攝像頭,支援
4
倍光學變焦。新攝像軟體支援人像及物體虛化、高調單色光、夜間模式、影院級防抖等功能。
總體來看,蘋果的新系列並無令人驚喜之處,它甚至沒有開啟
5G
功能,這也令蘋果再次被詬病為“創新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在本次發佈會上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軟體服務,宣佈將帶來遊戲訂閱服務
Apple Arcade
和視頻訂閱服務
Apple TV+
,服務上線後將會提供大量獨家遊戲和蘋果自製劇,訂閱價均為
4.99
美元
/
月。
此外,蘋果也在加大對
AI
及其他前沿科技領域的研發投入。
2019
年初,庫克回應輿論質疑稱,不看好蘋果的華爾街人士可能低估了“蘋果不斷成長的設備和服務生態系統”。過去一年,蘋果有
1000
億美元營收來自
iPhone
之外,即使剔除
iPhone
,公司營收仍然增長了
19%
。
可以看出,蘋果最近兩年從手機公司向軟體服務與技術型公司轉型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小米集團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其在手機之外的發展狀況,也許才是決定公司股價長期走勢的核心因素。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