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長期戴藍牙耳機?全球10億青年聽力恐受損,醫曝改善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soforlee
時間:
2023-5-8 12:11 AM
標題:
長期戴藍牙耳機?全球10億青年聽力恐受損,醫曝改善方法
公仔箱論壇( |0 ?; v; o! Z4 x1 E8 }6 q
長期戴藍牙耳機?全球10億青年聽力恐受損,醫曝改善方法。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4 z: C6 R7 V7 q V2 q2 b'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z) n, A: }6 D
1 q+ M) u: x: [% c7 J2 w- @(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在街上戴著藍牙耳機,即使沒在聽音樂都很潮,就連高中生都習慣戴著藍牙耳機到處走。不過邊走邊聽音樂極有可能對聽力造成損害。
外媒《衛報》報導,由「BMJ Global Health」刊登的研究報告指出,12到34歲的青年中,有24%的人「音量過高」,也就是以不安全音量收聽音樂,甚至強調全球超過10億的年輕人口恐面臨「聽力受損」風險。
# S4 f6 o. {; l1 y/ _
聲音反覆刺激,容易造成聽力減損
台北市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許文龍表示,談聽力受損前,首先應該了解耳朵的構造,以及耳朵如何「聽到」聲音:聲音收集由外耳的耳殼進入到耳道,推動耳膜與聽小骨、再推動內耳神經細胞。
www.tvboxnow.com) G" i9 X+ d( v# a. h4 P5 g7 D
我們的神經細胞是屬於毛細胞,推動時擺動產生電位,之後送到腦部才能聽到聲音。「所以基本上,耳朵是種傳動構造,將聲波放大22.5倍,產生神經電位送到腦才聽得到。耳朵有聲音傳導,與電位轉換兩種功能;當你長時間暴露在噪音,反覆刺激,將造成神經細胞受損。」
tvb now,tvbnow,bttvb7 A2 R: { i$ w. v+ E4 @' w; h
許文龍指出,市面常見的耳機,分為內置與外罩式。前者需塞到耳道內,對神經的傷害較大,因外耳道塞住後,將產生回震以及持續加強作用,配戴時間一長或是聲音太大,對神經細胞將會產生持續性的傷害。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 n$ \- W3 f1 T0 m7 u
外罩式則是與耳道還有點距離,聲音太大時,耳膜會啟動自我保護,限制聲音傳導,另外由耳道將聲音外洩出去,所以後者受傷機率較小,但長時間使用仍可能受傷。這兩種耳機都可能造成「噪音型傷害」。
4 o' R- c O2 A8 h$ `% L
所謂「噪音型傷害」,就是因聲音太大,反覆回震,超過某頻率,時間太長,神經細胞不斷刺激,引發迴震現象,這些都會引發毛細胞受損,造成聽力減退與耳鳴。
公仔箱論壇$ ^9 C1 l1 b' k2 W' G! P9 K
耳朵內有蝸牛管與半規管,兩者可進行神經電位轉換。有些人因長時間噪音傷害,影響平衡與姿勢肌肉系統。
' ]1 N/ n- Q; Q. [ T; ]6 Dtvb now,tvbnow,bttvb
, O/ x% h9 O" s7 g; }+ n: m* Kwww.tvboxnow.com
, f M) X+ X' @9 I, }: q1 g
( e4 S. e, }/ C8 h公仔箱論壇
www.tvboxnow.com0 |) _& E. M2 T3 b3 v `( W
/ x) q0 I, _5 q2 Y, H( j: {
自我恢復有機會,通常年紀輕、受損時間短恢復較快
不過,能不能自我恢復或醫治,要看當事人神經細胞受損程度,受傷時間太久或造成不可逆傷害,只會惡化而已。「內耳神經檢查分成8區塊,有低中高音,分為輕、中、重度與極重度。一般來說,受損時間愈短、恢復機會愈大;年紀愈輕、恢復愈快。」
- M/ \/ U& U5 t# p9 ?tvb now,tvbnow,bttvb
「神經細胞有代償性功能,受傷到某程度,感覺到聽力變差時,神經細胞只剩1%的功能了。這時你會感到很難聽清楚他人的話;別人從後面叫你,將很難聽到;以及與3個以上的人講話,會聽得很模糊。」
6 E P) |" v, {+ a w9 k
電話客服也是高風險群,醫師建議防範措施
許文龍坦言,「門診多是有感覺聽力變差了,才會找上我」,不過在職業體檢或一般健檢時就發現聽力比他人差,便會轉至門診做檢查。這時就會發現這是哪部分問題,在門診仔細分析。
2 F9 j3 C2 d* c* K8 ?1 @9 \
多數是噪音型傷害,在中高音部分受傷。通常在機場、工地或是打靶等處工作者經常有傷害;另外職場上也經常看到因耳機發生傷害者,例如長時間戴耳機的客服人員。許文龍醫師建議,有相關困擾的民眾,只要放下耳機,換用外接式或藍芽喇叭即可改善;或改戴耳罩式耳機,但只戴一半,就能減少傷害。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www.tvboxnow.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