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華武術] 太極中的螺旋勁

簡單地說螺旋勁,就是身體練出沉來以後,沉重感改變狀態時的關節順滑性造成的旋轉。勁,就是沉重的感覺,順滑,就是關節練開以後的滑潤感。
練太極拳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不斷的松,練出沉來,造成不斷的下沉,也就是層層的下壓,第二階段由於鬆到腳底下,大地的反作用力開始起作用,又由腳底下層層的上托身體。
鬆肩以後,肩關節的骨縫拉開,那莫手臂就會變的沉重,屬於肩關節的骨縫變長,等於是把關節肌給拉長了。
身體由於不斷的鬆,造成自身重量的不斷下壓,使得各個關節,也就是骨縫越來越小,等於是把骨縫的關節肌給壓薄,又由於不斷的轉動,使得骨縫在沉重感的下壓下,關節之間能夠前後左右的移動,這就是身體的關節練開了。
肩關節骨縫變長,是手臂的開了,而身體的關節要壓薄練扁,並能夠前後左右的橫向移動,這是身體關節的開了,手臂和身體的練開是不一樣的。
由於長年的練,身體各個關節之間的滑動性增加,如同給關節之間加了潤滑油一樣,感覺關節之間有一層薄膜,而且是非常潤滑的薄膜,這時只要想著往要去的方向一松,身體自然就能順滑的溜過去。
要注意整體關節的聯動性,每個關節都要鬆開,在整體聯動下,在做動作時,會感覺非常順滑的就完成了。在沉重感中練出順滑,就是輕靈。
具備以上的能力後,才能談到螺旋勁。
在練出沉來以後,手臂是沉的,這種沉通過脊椎往下作用到腰檔和胯骨上,由於手臂的形態一變,往下的作用力就會改變,使得腰胯的承受重力形態隨之改變,改變的承受力往下傳導給腿腳,到達地下,經過大地的反作用力,通過腿骨,向上托著改變狀態的胯骨,等於又促使胯骨改變狀態,胯骨的改變造成影響脊椎的改變,從而又促使手臂的改變。這一系列的完成,是在關節非常順滑的情況下完成的,那麼,這一系列的聯動,就是螺旋。
一般情況下,螺旋勁在一個定式到另一個定式的轉換過程當中最明顯。
也就是,一邊是上邊沉重手臂的下壓,一邊是大地反作用力的上頂,兩個力都作用在腰胯上,經過長年的作用,使得腰胯會隨著這些力的變化而造成旋轉地變化。
由於腰胯的構造,腰椎下壓跨的中部,而腿骨上頂跨的邊部,在這兩個力的作用下,造成腰跨的旋轉,這就是螺旋,所謂螺旋,是從感覺上說的,也是從腰胯的構造上說的。
由於手臂在轉換動作時,總是要求從一個狀態,通過墜肘變換成另一個狀態,會造成手臂的旋轉(螺旋),由於手臂是沉重的,通過下沉的作用,會造成上身的旋轉,這也是螺旋的一部分。
那麼總體上,在身體轉換的過程中,由於松,導致手臂下壓脊椎,導致脊椎在身體的後部下壓腰胯的中部,而腿骨上頂跨的邊部(構造上從人的側面看,胯骨在脊椎骨的前部,並且在外部),造成腰胯的螺旋,腰胯螺旋又會促使手臂的螺旋,從而完成整體的螺旋。
由於腰襠、跨、肘、手,不在一個平面,而是立體的,由於練拳時要求,腰不松、手不動,那麼,腰胯的一旋轉,往上帶動手臂的旋轉,從而形成一個立體的螺旋,如同一個彈簧圈一樣往上旋轉出去的。
比如,楊氏的右掤手變為捋的轉換過程當中,右掤定式後,大腦想著全身一松,手往捋的多方一動開始,由於墜肘,手臂重量的形態開始改變了(手臂開始旋轉),改變形態的重量下壓傳導給腰襠,腰襠下壓垮的中部,等於襠往下往前走,腿骨上頂跨的右邊部,,造成腰胯往右往上的旋轉,再加上並促使墜肘造成的手臂的旋轉,這些旋轉,加上順滑,就完成了一個完整的螺旋。
由於脊椎下壓跨的中部,而腿骨上頂跨的邊部,這就是螺旋的根本。
由胯骨的構造上說,從人的頭頂往下看腰胯的構造,是一個上平下尖的三角形(倒金子塔),脊椎在下尖的位置下壓,腿骨在上面的兩個平角上頂,在馬步狀態,這三個角相對來說是最平衡的,當身體的重心往其中的一個平角移動時,平衡破壞了,脊椎開始下壓下尖的角,而腿上頂上面的一個平角,就會造成襠低跨高的向上的螺旋。
從側面看,襠在跨的下部,腰襠往下一沉,而跨被腿骨在襠的上面一頂,形成一個從下往上的旋轉,這個旋轉帶動手臂的旋轉,就形成一個螺旋型的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