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h, t. Y8 {, f, lwww.tvboxnow.com有人說,人生如演劇,這話也有幾分真理。劇本是現成的,你只袍笏登場,只扮演那劇中一個角色。扮演角色的人換了,那劇本還是照常上演。當我生來此世,一切穿的吃的住的行的,家庭,國家,社會,藝術愛好,宗教信仰,哲理思維,如一本劇本般,先存在了,我只挑了生旦醜淨中一個角色參加表演,待我退場了,換上另一個角色,那劇本依然在表演。凡你當場所表演的,你哪能認真說是我呢?你當場的一切言語動作,歌哭悲懼,哪能認真說是我的呢?所以演劇的人生觀,卻比較接近於無我的人生觀。www.tvboxnow.com. J. I* u( a# Y
8 @9 m+ |5 ^) R- A+ O7 ?+ c A, D公仔箱論壇但如何又說不朽呢?這一切已在上面說過,凡屬超我而存在,外於我而獨立,不與我而俱盡的,那都是不朽。所以你若參加穿皮鞋,並沒有參加了不朽的人生,只有參加做皮鞋的比較是不朽。www.tvboxnow.com; d& l+ Y2 _7 Q* Q5 Q, t
公仔箱論壇' V# M2 q1 V# K W [' H! A; z
參加住屋,不如參加造屋。參加聽戲,不如參加演戲,更不如參加編劇與作曲。人生和演劇畢竟不同,因人生同時是劇員,而同時又是編劇者作曲人。一方無我,一方卻是不朽。一般人都相信,人死了,靈魂還存在,這是不朽。中國古人卻說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凡屬德功言,都成為社群之共同的,超小我而獨立存在,有其客觀的發展。我們也可說,這正是死者的靈魂,在這上面依附存在而表現了。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6-4-4 01:14 AM
成色與分兩 " M; G0 z2 R) ?9 P7 T3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4 J' R! c! P' g" i7 ^* w%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陽明良知之學,本自明白易簡,只為墮入心本體的探索中,遂又轉到了渺茫虛空的路上去。陽明自己說:“目無體,以萬物之色為體。耳無體,以萬物之聲為體。鼻無體,以萬物之臭為體。口無體,以萬物之味為體。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可見是要尋求心體,只在天地萬物感應是非上尋,哪有關門獨坐,隔絶了萬物感應,來探索心體的。江右聶雙江羅念庵主張歸寂守靜,縱說可以挽救王學之流弊,但江右之學本身也仍然有流弊。錢緒山王龍溪親炙陽明最久,他們對江右立說,多持異議。緒山說:“斑垢駁雜,可以積在鏡上,而加磨去之功。良知虛靈非物,斑垢駁雜停於何所。磨之之功又於何所?今所指吾心之斑垢駁雜,乃是氣拘物蔽,由人情事物之感而後有。如何又於未涉人情事物之感之前,而先加致之之功?”又說:“明不可先有色,聰不可先有聲。目無一色,故能盡萬物之色。耳無一聲,故能盡萬物之聲。心無一善,故能盡天下萬事之善。今人乍見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是謂善矣。然未見孺子之前,豈先加講求之功,預有此善以為之則?抑虛靈觸發,其機自不能己。先師曰無善無惡者心之體,正對後世格物窮理之學為先有乎善者立言。”又說;“未發寂然之體,未嘗離家國天下之感,而別有一物在其中,即家國天下之感之中而未發寂然者在焉。離已發求未發,必不可得。久之則養成一種枯寂之病,認虛景為實得,擬知見為性真。”這些話,皆極透徹。我們正該從兩面鑒定衡平地來會合而善觀之始得。後來梨洲偏說江右得陽明真傳,緒山龍溪在師門宗旨,不能無毫釐之差,此因後來偽良知現成良知太流行,故他說來,要偏向一面耳。 $ L; Q# c# x. j3 m y公仔箱論壇 _6 P4 G9 q$ k! A: g何以陽明學會流入偽良知現成良知接近狂禪的一路,又何以要產生出江右一派歸寂主靜來探索心體之說作矯挽,這裡至少有一層理由,不妨略述。陽明原來有成色和分兩的辯論,去人欲,存天理,猶煉金而求其足色。是你自知是,非你自知非,你只致你良知,是的便行,非的便去,這是愚夫愚婦與知與能的。但到此只是幾錢幾分的黃金,成色雖足,分兩卻輕。堯舜孔孟,究竟不僅成色純,還是分兩重。即如陽明《拔本塞源論》裡所說,如稷勤稼,契善教,夔司樂,夷通禮。到底那些聖人不僅是成色純了,同時還是分兩重,稼吧,教吧,樂吧,禮吧,那些都是分兩邊事,不是成色邊事。孟子說:“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我們若說心事合一,又如何只求大人之心,不問大人之事呢?堯舜著意在治天下,稷契夔夷著意在稼教禮樂,成色因專一而純了,分兩也因專一而重。故良知之學,第一固在鍛鍊成色,這個鍛鍊,應該明白簡易,愚婦愚夫與知與能,陽明《傳習錄》裡,多半是說的這一類。至於羅念庵聶雙江守靜歸寂,發悟心體,這卻不是愚夫愚婦所知所能。緒山《答念庵書》說:“凡為愚夫愚婦立法者,皆聖人之言也。為聖人說道妙發性真者,非聖人之言。”依照緒山此說,陽明說話本為愚夫愚婦立法。而學陽明的人,心裡卻早有一傾向,他們並不甘為愚夫愚婦,他們都想成大聖大賢。若要成大聖大賢,固須從鍛鍊成色,不失為一愚夫愚婦做起,但亦不該只問成色,只在愚夫愚婦境界。他還須注意到孟子所謂的大人之事。不應盡說只是灑掃應對,便可直上達天德。何況連灑掃應對都懶,卻來閉門獨坐,守靜歸寂。孔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天下哪有不忠不信的聖賢,但只是忠信,則十室之邑有之,雖是黃金,成色非不足,分兩究嫌輕。稷契夔夷是以忠信孝悌之心來做稼教禮樂之事。你盡學稼教禮樂,反而離了忠信孝悌,盡想學大聖大賢,反而違離了愚夫愚婦,固不是。但也不該老在成色上學聖賢,只講忠信孝悌,不問稼教禮樂。於是高明豁達的不免要張皇做作,走上偽良知狂禪的路。沉潛謹厚的,便反過身來走江右路子。其實聖賢路程並不如此。若以愚夫愚婦與知與能者亦為聖賢,則愚夫愚婦之忠信孝悌,成色十足,是一個起碼聖賢。堯舜孔孟稷契夔夷份量重的,是傑出的聖賢,透格的聖賢。你若不甘做起碼聖賢,而定要做透格聖賢,還得於成色分兩上一併用心。www.tvboxnow.com8 y, n2 g' \" }2 Y# M- h
/ v/ B8 ^% x" H/ F0 Q道並行而不相悖,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中庸),這是中國人的想法。但物與物之間,真個可以不相干涉不相衝突嗎?還是在相互干涉中畢竟可以覓得一個理想的調和呢?侵入自然界的暫不論,專就人事方面言之,不能天地間只留你一個人,你既與人並生此天地間,便不能不受到別人的干涉。這便不是你的自由。天地間只有獨一無二的才能真自由。試問人生在世,是否可以獨一無二地存在呢?在我想,只有在人的內心上是可以獨一無二的。何以說在內心上可以是獨一無二的呢?先舉知識言。知是所知能知相接而成,這已超乎能所之上而獨立,亦可說調和能所而中立了。能知接觸到所知,或可說所知對能知發生了一番干涉。但若僅從知的方面說,那番干涉是絶不損害到被干涉者之自由的。受餓受冷的人,從物質生活言,可說他不自由。但若僅從知識言,餓了知餓,冷了知冷,那個知是沒有什麼不自由可言的。知識超乎物我對立之上,是調和物我之對立而成的,知是絶對的,因此是自由的。或者要說,知識若果自由,如何又有不知?其實知道你不知也是知。知識的正面和反面同樣是個知,所以人心之知到底是絶對的,又是自由的。4 @' N! v U( R. e7 y
: M: K) M* t' ?3 R A9 r( j進一層說情感。喜怒哀樂種種情感,人們往往為此而感到不自由。其實就喜怒哀樂情感之本身言,也是絶對而自由的。因其亦超能所而獨立,亦是調和能所而中立的。所以喜是自由的喜,怒是自由的怒,哀樂是自由的哀樂。如好好色,如惡惡臭。一面是干涉,一面即是自由。你不該說,因有外面好色干涉我,使我不得不好,因此失卻了我的自由。或說因有外面惡臭干涉我,使我不得不惡,因此失卻了我的自由。當知是由你好了,才見他是好色。由你惡了,才見他是惡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自由,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也是自由。當知求之不得的求,仍是我心之自由。得與不得是外面事。外面事,自然不在我們的自由之內。但求之不得而輾轉反側,這又是我心之自由了。你若專從自己內心喜怒哀樂一切情感上說,則應該是自由的。 + j5 n' P0 K( h) x; q7 s' C' p7 |公仔箱論壇 9 [2 N5 Z7 H5 h8 V7 b公仔箱論壇由上所述,自由是內發的,干涉是外來的,但兩者間並非沒有可以調和融通之點。內心的知識與情感,都已調和內外,超物我之相對而中立。因此凡屬科學藝術文學宗教道德一切內心生活,屬於知識與情感之積極伸展者,都應該儘量讓其自由,而且也無往而不可得其儘量之自由的。但一牽涉外面事物,則干涉往往有時要超過了自由。其關於物質自然方面的,可以說知識即權力。知識進步,即是權力進步。所謂權力者,無異即是對外面物質施以高壓而使之屈服。但此也有限度,而且只可施之自然物質界。若在人文社群方面,此乃屬人類之自身,未必便可應用對付物質自然界之同一途徑與同一方法。因此對物質自然界可以知識為主,或說偏重知識。對人文社群則僅可以情感為主,或說偏重於情感。當知高深的知識與懇摯的情感,同樣是一種權力,同樣可以使人走上自由大道。中國古語,天王聖明,臣罪當誅,以及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云云,皆是一種情感懇摯的話。如大舜之孝,屈原之忠,並不是對外屈服,而是一種內心情感向外伸舒之無上自由。融和了外面干涉的一種內在自由。瞽瞍和楚懷王,無異是對舜和屈原的內心要求的一個強烈的干涉,舜和屈原並不為之屈服,也非要加瞽瞍與楚懷王以高壓而使自我勝利。舜與屈原之孝與忠,乃是超人己而中立一元化的一種情感完成之表現。老子說:“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這是實話。當知六親不和與國家昏亂,並不能使忠臣孝子不能自由完成其忠孝之心情。人文歷史上一切藝術文學宗教道德之最高成就,都是這一種內心自由的表現。: q# x4 i+ B+ ]8 V) ~% S7 }, y
/ z V( Y2 O' G/ {$ _9 _( S' x公仔箱論壇先把活的當死的看,待你看慣了死的,回頭再來看活的,這裡面有許多危險,你該慎防。解剖術在中國醫學史上,也曾屢次應用過,但屢次遭人非難,據說在西方歷史上亦然。這並不是說解剖死人的屍體,得不到對活人的身體上之某幾部分的知識。大抵在反對者的心裡,只怕養成了你把活人當死人看的那種心理習慣。那就是冷靜,純理智和科學頭腦。反對者的藉口,總說是不人道。不錯,冷靜,純理智,便是不人道。人道是熱和血之動,是情與欲之交流,哪能冷靜,哪能純理智。若科學非得冷靜與純理智,那科學便是不人道。把不人道的科學所得來的知識,應用到人生方面,這一層不得不格外留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o4 A! C. h9 T2 A+ s# m
www.tvboxnow.com+ ] q+ O& ?3 g y$ T* ] c
科學家所要求的,在自己要頭腦冷靜,要純理智,在外面又要一個特定的場合,要事態單純而能無窮反覆。那樣才好讓他來求真。但整個世界,整個人生,根本就不單純,根本就變動不居,與日俱新,事態一去不復來,絶不能老在一個狀態上反覆無窮。因此說世界與人生根本就不科學,至少有一部分不科學,而且這一部分,正是重要的一部分。讓我們用人為的方法,把外面複雜的事態在特設的場合下單純起來,再強制的叫他反覆無窮,如此好讓我們得著一些我們所要的知識。然而這真是一些而已。你若認此一些當做全部,你若認為外面的世界和人生,真如你的實驗室裡的一切,也一樣的單純,也一樣的可以反覆無窮,科學知識是有用的,然而你那種心智習慣卻甚有害。而且你所得的知識的用處,將抵償不過你所養成的心智習慣的害處來得更深更大。 - J J# d, }4 q! ]( I3 K. F+ }www.tvboxnow.comwww.tvboxnow.com9 t( o6 i. K# m9 I. R P/ @8 z
原來科學家本就把他自身也關閉在一個特定的場合下的,他把他自身從整個世界整個人生中抽出,因此能頭腦冷靜,能用純理智的心情來對某些單純的事態作無窮反覆的研尋。他們所得來的知識,未嘗不可在整個世界與整個人生中的某幾處應用,讓我們依然把這些科學家在特定的場合中封閉,研究人體解剖的醫生,依然封閉在解剖室裡,整個醫學上用得到解剖人體所得來的知識,但我們不要一個純解剖的醫學。人生中用得到科學,但我們不能要一個純科學的人生。科學只是尋求知識的一條路,一種方法。www.tvboxnow.com& P# o. p- I*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r1 p' e3 Z/ U4 g5 \ a- V
我們用得到科學知識,但我們不能要純科學的知識。否則我們須將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大大地解放,是否能在科學中也放進熱和血之動,在科學中也滲入人之情感與慾望,讓科學走進人生廣大而複雜的場面,一往不復的與日俱新的一切事態,也成為科學研究之對象呢?這應該是此下人類尋求知識一個新對象,一種新努力。www.tvboxnow.com" W7 B& \7 X7 B% Q
我與他tvb now,tvbnow,bttvb1 E0 _$ L' L) F" B7 Q5 L4 n
; K4 l' E3 o9 E
理想的我,應該放在人人心目中,無不發現有一個他,而同時又無不發現有一個你。這話如何說呢? 5 U% g, [1 a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2 S5 B2 [ i2 `- @
據說現世界的人類,約莫有二十萬萬之多。你在此二十萬萬人中,只占了二十萬萬分之一。而且自有人類以至今日,據說至少也有五十萬萬年。你的生命,若以百歲計,也只占了五千萬分之一。而且此後人類的生命還是無窮無盡,那你在此無窮無盡的人生中間,所占的份量,若說是滄海一粟,豈不太誇大了嗎?則試問在此若大滄海中,投進你這渺小之一粟,究竟價值何在?意義何在?然而這卻不關緊要。人生總是這樣一個人生。人生有一個大同,同此五官四肢,同此視聽食息,同此生老病死。在五十萬萬年以前,直到五十萬萬年以後,在此二十萬萬人之內,推到二十萬萬人之外,若你略其異而觀其同,你既把握到此七尺之軀的五官四肢,你既嘗味到此百年間的視聽食息和生老病死,你當知天下老鴉一般黑,豈不反正相差無幾?你見到了一個圓,不必定要看盡天下萬世之圓。圓總之只是這樣一個圓。你既見到了一個方,不必再定要看遍天下萬世之方。方總只是這樣一個方。所以你莫嫌渺小,莫恨短促,你只要活得像個“人樣子”,你便是無窮無盡人生一榜樣。長宙廣宇,往古來今,只要是一人,總跳不出你的規模,離不了你的格局。若使把你的一生放在人人眼裡,放在人人心中,人人覺得你也如他一般。回過來說,便是他如你一般,你也該夠無遺恨了。所以說要放在人人心目中,無不發現有個他。www.tvboxnow.com3 b/ ]+ [, ?0 n
: F6 w/ Y" o b但這裡卻有一個問題。倘使在此長宙廣宇,往古來今,五十萬萬年,二十萬萬人,全是一色一樣,同此五官四肢,同此生老病死,同此視聽食息,同此喜怒哀樂,同此圓規方矩,則試問又何必定要多你一個呢?當知我之所以可貴,一面在能與人大同,另一面卻在能與人小異。在此長宙廣宇往古來今無窮無盡的人生中間,當知只許有一個我,不許再有第二個我。也只能有一個我,不能再有第二個我,如此我才可貴。我只是我,不能又是他。若你又就是他,他已有了一個他,不希罕再有一個你的他。因此你若放在他之眼裡,放在他之心中,應該使他覺到你有些處確實不是他,在他身上缺了你,他才覺得你之可貴。在他身上有著你,他才覺得你之可愛,所以你應該像他,同時又該不像他,這始是你之有意義處,始是你之有價值處。 5 s3 F) F2 o8 V6 B. c2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t3 W& z& [, l% ?公仔箱論壇因此說,理想的我,應該放在人人心目中,無不發現有他,而同時又無不發現有你。tvb now,tvbnow,bttvb c g9 g' h1 b
4 W. }7 N. S4 l# `: H! A7 d) Nwww.tvboxnow.com其實人生本來是這樣,人人與人相同,人人與人相異。誰也不能與眾不同,誰也不能與眾全同,誰也不能與眾不異,誰也不能與眾全異。長宙廣宇,往古來今,無窮無盡的人生,本來就是這樣了,哪值得大驚小怪把此來作宣傳,作描寫呢?然而人生之真價值真意義卻便在此。若使人生本來不如此,要人來大驚小怪地作宣傳作描寫,要人來刻意奉行,窮氣竭力還恐做不到,那便決非人生真理了。強人所難,人又誰肯來接受你那一套宣傳?承認你那一套描寫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o3 _# T" o
/ y6 C5 j2 w5 S+ W$ c; L0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讓我們把此問題縮小,只就一個人的生命來講。我一天的生命,便是一天的我。理想的一天的我,應該和天天的我有其同一處,同時又有其相異處。前者表示其人格之堅強與鮮明,後者表示其生命之活潑與動進。中國古語有云:“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此事不可能,而且也要不得。死卻一部分,又新生一部分,同時也還保留一部分,這才是人生之正軌。其實這也是人人生命之共有狀態,人人本來就如此。惟其人人本來就如此,所以可以把來做人人生活的標準與理想。 , N' @; x0 ]2 u' I( Ltvb now,tvbnow,bttvb( M. ^8 C8 t) C: u
孔子釋迦和耶穌,他們人格的偉大處,也只在人人中間都有他,而又人人中間都沒有他。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全生命之內心歷程,也只是永是那樣,而又永不是那樣。 2 ?, a. t% {- ~# r1 B" R. S公仔箱論壇www.tvboxnow.com( x3 e3 X# b' K% {7 k" @1 e
一切的一切,都該作如是觀。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6-4-4 11:08 PM
神與聖2 d$ z" R* i9 v
8 I1 L) h5 b7 G* |/ k人的生活,總要不滿意他的現實,總要超出他的現實而別有所想望。因此便不免要不滿他自己。人和人的現實,大體相差不甚遠,不滿他自己,同時便就要不滿意別人。不滿意自己,又不滿意別人,那便同時不滿意到人類的全體了。不滿意人類的全體,但同時又跳不出人類的全體,而別有所想望,於是遂有所謂神與聖者出現在人們的心裡。神與聖只是一種超人的思想,而同時又是一種不離人生的想望。神與聖皆是超人生而不離人生者。但中間也有別。神是非人間的,聖則是人間的。神是超人間而投入於人間的,聖是人間的而又是超出於人間的。換言之,就人而言,神應該是非自身的,超越的,絶對的。聖則是內在的,相對的,即自身而存在的。在人生中間確曾有過聖,但亦確沒有過神。神是純想像,純理論的,而聖則是經驗的,實際的。縱然其間多少也有些人類的想像參加了。但神是在純想像的底子上而塗抹上人生的實際經驗,聖則是在人生實際經驗上而塗抹上些想像。因此,聖與神,也可說是分數上的不同,同時也可說是性質上的不同。有些人想像人神合一,有些人想像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皆可成佛。聖人與我同類,即身即佛,是崇聖者的理論。中國人容易接受佛教,這也是一個因緣吧。" u. p! R( K$ A- A- U
6 Q. @4 t+ M, ~% V, t0 L& Zwww.tvboxnow.com神應該是全體主義的,而聖則是人本主義的。中國人常說,萬物一太極,物物一太極。聖即是物物一太極,在物物一太極之上,而建立起一個萬物一太極來。這是由人而上通於天的。物物一太極,這個太極也是可以成為現實的。神則是要求萬物沒入一太極中,而萬物盡失其存在,而其實這一個太極,由人本主義者看來,也不免要成為一個虛無的。主張泛神論者,可說把萬物一太極降入萬物之中,而成物物一太極了。如是則木石瓦礫、糞穢臭腐,莫非神聖,如是則神雖是絶對的,而泛神論者反而視神為平等的了。聖雖是相對的,而崇聖論者卻轉而認為聖人與人之間有階級了。 ) j8 z- h& C: z( f5 M6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 w+ W- ?0 Y2 p- I
神造物,又造人,因此人與物在神之面前,應該是沒有地位,沒有權力的。聖則是由人自做而成。人自己做成聖,無論性善論者性惡論者都如此般主張,所以說崇聖論者是人本主義的。崇聖論的終極主義,一定要說成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為禹,人人皆可成佛,那時則是一個聖世了。但聖世與神國又不同,神國須把現世倒轉到創造者那邊去,聖世則即在現世上建造,依然是一現世。換言之,神國在天上,聖世在地下。神國在以往,聖世在將來。或者說神國在外,聖世在己。 1 P4 f" b. j8 d . K: E0 X$ U) W;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神不僅創造了人類,而且創造了整個的宇宙。人類在神的面前,固是地位低微,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在尚神論者的意想中,也不見得特別偉大與重要。因此,尚神論者必然會注意到人類以外的世界與萬物。所以自然神論泛神論等,都是尚神論的題中應有之義了。如是則神學一轉身便走上了自然科學的路。聖則是由人類自身創造完成的,而且聖是在人類社會中而完成其為聖的地位的。聖和自然萬物之關係疏,和人類自身的關係密。因此崇聖論者的目光,便不免要常常固滯在人文圈子的裡面了。原始佛教,本來應是一個祈求出世的宗教,如是則依然面向著自然,依然不失其探討自然的熱忱。但佛教一到了中國,出世的意味轉淡,台賢禪淨中的佛菩薩,便和中國社會的聖人益發接近了。眼光心血轉向到人圈子裡來,中國高僧們的終極想望,其實只不過要做一個中國化的西方聖人,即是一個寄跡於人圈子裡而閃身在人事外面的新聖人。這便成為佛教之中國化。道家非聖無神,他們則在想做一出世的仙人。仙人只想跳出人世間,但並不想跳出自然界。似乎在中國人的想像中,自然界之外,或自然界之上,好像再沒有別一世界了,好像再沒有別一種東西像神之存在了。因此中國社會一向所崇奉之神,其實仍是由人類轉變為神的。中國人心中所想像之神和仙,其實也都還是人呀! " L' [" j2 ]: l; p$ b! B公仔箱論壇- t4 N0 _- {% [+ e. T9 E
這裡要說到神秘主義,此在東西雙方,也各有不同。東方的神秘主義特別在其觀心法,使己心沉潛而直達於絶對之域,把小我的心像泯失去了,好讓宇宙萬有平等入己心中來。西方神秘主義則不同,他們要把全能無限的神作為對象,捨棄自己人格,而求神惠降臨,攝己歸神,進入於無限,此乃雙方之不同。因此東方神秘主義不過擴大了一己的心靈,泯棄小我,而仍在此人世界之內。西方神秘主義則轉入到整個世界以外之另一界。換言之,東方神秘主義乃是依於自力而完成其為一聖者,西方神秘主義,則是依於外力而獲得了神性。 5 r- v. m, B$ N- ?6 ~2 T3 |# E2 Z* b- ]- d& m
由此言之,尚神論者認為這一世界之上或外另有一世界,崇聖論者則認為只有這一個世界了。故自尚神論之演變而有哲學上之本體論,崇聖論者則至多只講此世界有理性之存在,然此理性仍與西方人所想像之本體不同。總之,尚神論者目光興趣偏重在人類以外之自然界,而尤富於超現實的理想精神。崇聖論者,則以人文為本位,而講社會現實主義。在西方神學瀰漫的思想界,直要到孔德提倡人道教,以及此後的現實哲學,才算漸漸有些處接近了東方精神。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6-4-4 11:09 PM
經驗與思維 ( [- Y' W: p' ^' _3 ^9 F' _公仔箱論壇 2 q$ f0 O* g: S, m% \" R3 g人生根本是一個對立,我以外不能沒有非我之存在,我與非我便是一個對立。即就我而論,有生便有死,死與生又是一對立。若謂生者是我,則死了便不是我。若認死者為我,則生的又不是我。死與生即已是我與非我之對立,故有生死便有是非,彼我生死是非,是人生最基本的對立。莊子齊物論已經指出。人的意見,總想在此對立上面尋出一個統一來。然而若超出此對立之外求統一,則此超出之統一,又與被超出之對立者成為對立。若深入此對立之裡面求統一,則此深入之統一,又與被深入之對立者成為對立,這樣則依然仍是一對立。- j4 \4 H' z2 W+ x, O
9 U a3 ?; ^6 c) `- _/ ]公仔箱論壇上帝和神,是超出此死生彼我而求統一的一個想法。據說一切由神造,一切回歸於神,如是則神與一切對立。宗教轉變成哲學,在一切現象之後面探究一本體。據說生死彼我均屬現象,現象後面還有一本體,如是則本體統一了現象,然現象與本體仍屬對立。此兩種對立,宗教的和哲學的,其實形異而神同,只如二五之與一十。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K0 W% [2 B! `5 } j) h
% x4 ?& a) D/ Q3 \
人類在語言與思想中發明了邏輯,最先也只是求在對立中尋統一的工具。如說“這是甲”,好像把這與甲統一了。然而此統一中,便顯然有這與甲之對立。神與萬物,本體和現象,亦只是這與甲之複雜繁變而已。與其說“這是甲”,不如說“這是這”。不要在這之外另尋一個甲來求與這統一,如此般尋求統一,無異在尋求對立。若真要避免對立,尋求統一,不如只在這之本身上求之。所以說這是甲,不如說這是這。與其說人生由神創造,不如說人生便是人生。與其說現象背後有本體,不如說現象便是現象。 " s7 u5 b$ u( u/ [7 `tvb now,tvbnow,bttvb8 Q" D6 }3 H% ^ E
然而這是這,依然還是一對立。前一這與後一這對立,依然不統一。若真要避免對立,尋求統一,則不如只說這,更不說這是什麼。一切人生,一切現象,這這這這,直下皆是,生也是這,死也是這,我也是這,非我也是這,是也是這,非也是這,一切對立,一切矛盾,只一這字,便盡歸統一,盡歸調停了。佛家稱此曰如,道家稱此曰是,又曰然。佛家說如如不動,道家說因是已,又說萬物盡然。一切皆如,一切皆是,一切皆然。生與死對立,如只說如,或只說是,只說然,便不見有對立。然而在此上便著不得言語,容不得思維。若要言,只言這,若要思,只思這,這是唯一可能的統一。www.tvboxnow.com8 e5 _9 x6 Q$ o( K) Y* F! V
4 A5 `/ y/ t: j" U3 R9 s4 ~+ Z- m
然而這一個宇宙,只見這這如如是是然然,便成為一點一點分離,一節一節切斷了的宇宙。這一個這這如如是是然然的人生,也是一個點點分離,節節切斷的人生。人們在此宇宙中,過此人生,便只有突然頓然地跳躍,從生跳躍到死,從這一這跳躍到那一這。因為點點分離,節節切斷了,這與這之中間似乎一些也沒有聯繫,沒有階層次第了。所以雖像極靜止,實在卻是極跳動。但人生又哪耐得常如此突然頓然地跳動?形式邏輯本來是一種靜止的邏輯。這這如如的邏輯,更是形式邏輯之徹底倒退。點點分離,節節切斷,把宇宙人生的一些聯繫全解散了。但極度的靜止之下禁不住一個大反動,卻轉成為極度的跳躍。這正猶如近代物理學,把一切物看像是靜止的,分析又分析,到最後分析出最跳動最活躍的原子粒一般。公仔箱論壇. j: [* B$ H: v9 J! h
tvb now,tvbnow,bttvb/ q4 e3 Y" _& \, @' m4 L
西方人的觀點,經驗見稱是主觀的,主觀常易引起對立。思維見稱是客觀的,他們想把客觀的思維來統一主觀的經驗。一切邏輯皆從思維中產生。但形式邏輯根本免不了對立,這已說過。黑格爾辯證法,見稱為動的邏輯,一連串正反合的發展,其實仍還是一個正反對立。他的絶對的客觀精神,仍不免和物質界現象界對立,這在上面也說過。東方人這這如如的觀法,則是從經驗倒退到純經驗直觀的路上去,在此上把對立卻真統一了。但又苦於太突兀,太跳動。 , t) u/ l2 Q' t-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X: s$ W! @) Y2 Q* b
柏格森說的綿延與創造的所謂意識之流,其實則並非純經驗的直觀,此二者間應該有其區別的。依柏格森的理論,應該說在心之解放之下,始得有純經驗之直觀。但在東方人看法,純經驗直觀裡,似乎不該有記憶,而柏格森的所謂意識之流則不能沒有記憶的,這是二者間區別之最要關鍵。再換言之,上述佛家道家這這如如的直觀法,用柏格森術語言之,應該是意識之流之倒轉,而非意識之流之前進。應該是生命力之散弛,而非生命力之緊張。柏格森要把純經驗的直觀來把握生命之真實,其實仍是在深入一層看,仍逃不出上述所謂哲學上的對立之窠臼。因此柏格森哲學,依然是一種對立的哲學,生命與物質對立,向上流轉與向下流轉對立,依然得不到統一。柏格森認為只有哲學可以把握到真的實在之統一,其實依然擺脫不了西方哲學家之習見,遂陷入於西方哲學界同一的毛病。 3 j, y. v6 q- H) h#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p( \& q5 M1 n3 t6 \! f+ |現在說到中國的儒家。孟子說:“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即此愛敬之心,則已融人我而一之。人我非對立,只是一愛敬。此乃是一親實經驗,而非思維。凡所思維,則在愛敬上思維。思其當如何愛,如何敬而止,不越出愛敬上,別有思維。如夫婦和合,父慈子孝,在我外與我對立之他,其實即吾心愛敬之所在。能愛敬與所愛敬,能所主客內外合一,體用無間,那才是真統一了。更何得視之為外在之一如,一是,一然。故此種經驗不得只謂是一主體經驗,因客體已兼融為一。即謂之是一客體經驗,亦復不是,因主體亦同在此經驗中也。如此則愛敬即人生本體,非僅屬現象。但亦不得謂是唯心論。因愛敬必兼事物言,離事物亦即無愛敬可言矣。公仔箱論壇0 ~4 D2 ~) i) k" l
6 o& h( v1 w2 H0 i6 R1 N彼我如是,死生亦然。孔子曰:“祭神如神在,我不與祭,如不祭。”則祭之一事,仍是此心愛敬之表現。死生一體,仍只在吾心之愛敬上。故孔子又曰:“未知生,焉知死。”,若離卻此心之愛敬,又焉知死之為況乎。故孔子又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一切仍說在我此心之德上。而事物亦兼在其內矣。故此亦一經驗,非思維也。 " y' X$ J# {. @7 |! @0 I0 l#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 @5 m8 s7 n( j- E T7 w5 e
思維屬知,有知無仁,則為西方之哲學。否則亦如莊周釋迦之所見,能知所知,終成對立。惟儒家攝知歸仁,則無此病矣。故儒家不像西方神學家般超在外面看,也不像西方哲學家般深入裡面著。儒家態度比較近於道佛兩家,所以共成其為東方系統。儒家無寧是偏倚經驗,尤勝於偏倚思辨的。但道佛兩家要從經驗退轉到純直觀的階段,以求主客對立之統一。儒家則從經驗前進,通過思辨而到達客觀經驗之境地,以求主客對立之統一。其求統一雖一,其倚重主觀之經驗雖一,而其就常識經驗之地位而一進一退,則互見不同。正為儒家加進了我心之愛敬一份情感在內,所以與道佛又不同了。+ H5 B0 h- q3 u& [" F. {.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2 u1 M N2 g3 z# V6 x
此處所謂客觀經驗,若再以柏格森術語相比擬,則有似於其所謂之純粹綿延。此一種純粹綿延,乃是生命本體,或說意識大流,穿越過個體生命之意識流而存在者。惟這一觀念,無疑是思辨超越了經驗,所以成其為西方的哲學。而中國儒家則在心之長期綿延中,必兼涵有此心之情感部分,即前述我心之愛敬,此乃把情感亦兼涵在意識之內,而與西方人只言純理性,純思辨,純知識之意識大流又不同。www.tvboxnow.com8 U. N6 W7 l) b8 g7 N. }
tvb now,tvbnow,bttvb* V. S9 h; I+ M: h9 S/ v
今再淺白言之,若由純知識的探討,則彼我死生自成兩體對立。加進了情感,則死生彼我自然融會成為一體。實則此一體,非有情感,則無可經驗。而兼有了情感,則自無主客之分了。又試問如柏格森言記憶,使無情感,又何來記憶呢?www.tvboxnow.com& d8 g7 [, N- U' p# v2 v. ^4 }.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