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C+ c3 [2 F+ w" _. m) R! t% T! U朱子理先氣後的主張,自明儒羅整庵以後,幾乎人人都反對了,王船山又把這問題應用到道器問題上來,他說,有器而後有道,沒有器,便不能有那器的道。竊謂此問題,若遠溯之,應該從佛家之體用說來。一般的說法,應該先有體後有用,氣與器相應於體,理與道相應於用,若從天地間自然界物質界而言,誠然應該說先有器,乃有器之道,先有體,乃有體之用。也可說必先有了氣,乃有氣之理。但天地間尚有生命界,與物質界略有辨,尚有人文界與自然界略有辨。大抵自然界與物質界,多屬無所為而為。而生命界與人文界,則多屬有所為而為。凡屬無為的,自可說體先於用,凡屬有為的,卻應該說用先於體。若說用先於體,則也可說理先於氣。如是則朱子理先氣後的主張,在人文界仍有他應有之地位,不可一筆抹殺。$ o" J2 x( a _9 G7 N @( f
7 N, i# a& f, i8 Q+ I
我們只須從生物進化的常識為據,一切生命,直從最低的原形蟲,乃至植物動物,那一個機體不從生命意志演變而來呢?就人而論,人身全體,全從一個生命意志的本原上演出。因生命要有視之用,始創出了目之體。因生命要有聽之用,始創出了耳之體。因生命要有行之用,始創出了足之體。後來生命又要有持捉之用,才從四足演化出兩手。生命只是一個用,人身乃是一個體,並不是有了人身之體始有生命之用,實在是先有了生命之用乃創演出人身之體來。若把此意用朱子語說之,應該是先有了視之理,而後有目之氣。先有了聽之理,而後有耳之氣。先有了人之理,乃始有人之氣。也可說先有生命之道,乃始有生命之器。但若說到物質界、自然界無為的一面,則必先有了水與石之氣,始有水與石之理,先有了火與刀之體,乃有火與刀之用,如是則兩說實各得真理之一面。 $ z) T& J6 b+ k M# j. c7 d3 [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n( F3 C* M R5 H" K Z: x
一切自然界物質界,苟經人文方面之創造與製作,則一樣可以應用理先於氣用先於體之說來說明。如建築一房屋,不能說先有了門窗牆壁種種體,始合成一房屋之用,其實乃是人心上先有房屋之用一要求,或說人之意象中先存在有一房屋之用,而後房屋之實體乃始出現而完成。一切門窗牆壁,皆在整個房屋之用上有其意義而始得形成。正如耳目口鼻手足胸腹,全在人的生命之用上有其意義而存在。並非先有了耳目口鼻手足胸腹各部分,再拼搭成一身,同樣理由,也非由門窗牆壁各部分拼搭出一間屋。屋之用早先於窗戶牆壁而存在。正如生命早先人身之體而存在。0 R! @9 a8 B% R- e3 t6 h u$ g
神與聖* n) ?% w3 Y& x1 H2 o
公仔箱論壇; ^' l0 U( C* B$ X$ Q' s, `
人的生活,總要不滿意他的現實,總要超出他的現實而別有所想望。因此便不免要不滿他自己。人和人的現實,大體相差不甚遠,不滿他自己,同時便就要不滿意別人。不滿意自己,又不滿意別人,那便同時不滿意到人類的全體了。不滿意人類的全體,但同時又跳不出人類的全體,而別有所想望,於是遂有所謂神與聖者出現在人們的心裡。神與聖只是一種超人的思想,而同時又是一種不離人生的想望。神與聖皆是超人生而不離人生者。但中間也有別。神是非人間的,聖則是人間的。神是超人間而投入於人間的,聖是人間的而又是超出於人間的。換言之,就人而言,神應該是非自身的,超越的,絶對的。聖則是內在的,相對的,即自身而存在的。在人生中間確曾有過聖,但亦確沒有過神。神是純想像,純理論的,而聖則是經驗的,實際的。縱然其間多少也有些人類的想像參加了。但神是在純想像的底子上而塗抹上人生的實際經驗,聖則是在人生實際經驗上而塗抹上些想像。因此,聖與神,也可說是分數上的不同,同時也可說是性質上的不同。有些人想像人神合一,有些人想像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皆可成佛。聖人與我同類,即身即佛,是崇聖者的理論。中國人容易接受佛教,這也是一個因緣吧。 . c- q/ R/ E3 d . ?5 F; V5 Q+ e8 i+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神應該是全體主義的,而聖則是人本主義的。中國人常說,萬物一太極,物物一太極。聖即是物物一太極,在物物一太極之上,而建立起一個萬物一太極來。這是由人而上通於天的。物物一太極,這個太極也是可以成為現實的。神則是要求萬物沒入一太極中,而萬物盡失其存在,而其實這一個太極,由人本主義者看來,也不免要成為一個虛無的。主張泛神論者,可說把萬物一太極降入萬物之中,而成物物一太極了。如是則木石瓦礫、糞穢臭腐,莫非神聖,如是則神雖是絶對的,而泛神論者反而視神為平等的了。聖雖是相對的,而崇聖論者卻轉而認為聖人與人之間有階級了。' O# f# Y3 G- M* l& q. V
www.tvboxnow.com+ o! \+ e4 _# J8 L* n0 W
神造物,又造人,因此人與物在神之面前,應該是沒有地位,沒有權力的。聖則是由人自做而成。人自己做成聖,無論性善論者性惡論者都如此般主張,所以說崇聖論者是人本主義的。崇聖論的終極主義,一定要說成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為禹,人人皆可成佛,那時則是一個聖世了。但聖世與神國又不同,神國須把現世倒轉到創造者那邊去,聖世則即在現世上建造,依然是一現世。換言之,神國在天上,聖世在地下。神國在以往,聖世在將來。或者說神國在外,聖世在己。www.tvboxnow.com) O7 D2 Q7 j) A! i4 p; J8 v*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g$ k8 P; B8 v; l( Z+ Y
神不僅創造了人類,而且創造了整個的宇宙。人類在神的面前,固是地位低微,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在尚神論者的意想中,也不見得特別偉大與重要。因此,尚神論者必然會注意到人類以外的世界與萬物。所以自然神論泛神論等,都是尚神論的題中應有之義了。如是則神學一轉身便走上了自然科學的路。聖則是由人類自身創造完成的,而且聖是在人類社會中而完成其為聖的地位的。聖和自然萬物之關係疏,和人類自身的關係密。因此崇聖論者的目光,便不免要常常固滯在人文圈子的裡面了。原始佛教,本來應是一個祈求出世的宗教,如是則依然面向著自然,依然不失其探討自然的熱忱。但佛教一到了中國,出世的意味轉淡,台賢禪淨中的佛菩薩,便和中國社會的聖人益發接近了。眼光心血轉向到人圈子裡來,中國高僧們的終極想望,其實只不過要做一個中國化的西方聖人,即是一個寄跡於人圈子裡而閃身在人事外面的新聖人。這便成為佛教之中國化。道家非聖無神,他們則在想做一出世的仙人。仙人只想跳出人世間,但並不想跳出自然界。似乎在中國人的想像中,自然界之外,或自然界之上,好像再沒有別一世界了,好像再沒有別一種東西像神之存在了。因此中國社會一向所崇奉之神,其實仍是由人類轉變為神的。中國人心中所想像之神和仙,其實也都還是人呀!2 a; E1 ?+ u: V' `
L3 Y$ P! @2 G! c& D6 l6 E: X$ i
這裡要說到神秘主義,此在東西雙方,也各有不同。東方的神秘主義特別在其觀心法,使己心沉潛而直達於絶對之域,把小我的心像泯失去了,好讓宇宙萬有平等入己心中來。西方神秘主義則不同,他們要把全能無限的神作為對象,捨棄自己人格,而求神惠降臨,攝己歸神,進入於無限,此乃雙方之不同。因此東方神秘主義不過擴大了一己的心靈,泯棄小我,而仍在此人世界之內。西方神秘主義則轉入到整個世界以外之另一界。換言之,東方神秘主義乃是依於自力而完成其為一聖者,西方神秘主義,則是依於外力而獲得了神性。www.tvboxnow.com8 v2 C% L! p; O% Q6 e ]7 g O
公仔箱論壇0 E1 w G! ~3 X" m: g
由此言之,尚神論者認為這一世界之上或外另有一世界,崇聖論者則認為只有這一個世界了。故自尚神論之演變而有哲學上之本體論,崇聖論者則至多只講此世界有理性之存在,然此理性仍與西方人所想像之本體不同。總之,尚神論者目光興趣偏重在人類以外之自然界,而尤富於超現實的理想精神。崇聖論者,則以人文為本位,而講社會現實主義。在西方神學瀰漫的思想界,直要到孔德提倡人道教,以及此後的現實哲學,才算漸漸有些處接近了東方精神。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6-4-4 11:09 PM
經驗與思維公仔箱論壇) |2 U4 h" |2 J/ Y- u, j- d
( u7 M4 E' _: k
人生根本是一個對立,我以外不能沒有非我之存在,我與非我便是一個對立。即就我而論,有生便有死,死與生又是一對立。若謂生者是我,則死了便不是我。若認死者為我,則生的又不是我。死與生即已是我與非我之對立,故有生死便有是非,彼我生死是非,是人生最基本的對立。莊子齊物論已經指出。人的意見,總想在此對立上面尋出一個統一來。然而若超出此對立之外求統一,則此超出之統一,又與被超出之對立者成為對立。若深入此對立之裡面求統一,則此深入之統一,又與被深入之對立者成為對立,這樣則依然仍是一對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l9 d, f# r2 n! ], K
! r/ X$ n( e. I! ~( _8 f上帝和神,是超出此死生彼我而求統一的一個想法。據說一切由神造,一切回歸於神,如是則神與一切對立。宗教轉變成哲學,在一切現象之後面探究一本體。據說生死彼我均屬現象,現象後面還有一本體,如是則本體統一了現象,然現象與本體仍屬對立。此兩種對立,宗教的和哲學的,其實形異而神同,只如二五之與一十。: v, q5 w* J" b l) Q+ s- G
鬼與神 " e( J, ^* W. A Q. l5 D5 ^)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z! E7 |. H" ?%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鬼是人心所同關切的,神是人心所同崇敬的。只要你一走進禮拜堂或其他神廟,你的崇敬之心,便油然而生。只要幾個人聚在一起談鬼,便無不心嚮往之,樂聽不倦。但這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鬼神呢?據說鬼神是從前迷信時代的產物,現在科學時代,不該再有鬼神之存在了,這話也有理由。 3 p4 ^4 W7 _+ \ k( K! ^% R3 Nwww.tvboxnow.com 2 q# Q" @0 O# i$ R7 |( Htvb now,tvbnow,bttvb遠的我不能說,據我所知,在我們祖父乃至父親們的時代,那時不還是一個迷信的時代嗎?那時人心中卻都確實認為有鬼神。這事情也很簡單,那時多還是在農村經濟下過生活,一個人穿著的衣服,尤其是男的長袍和女的襖子裙子,稍莊嚴稍華貴些的禮服之類,幾乎是要穿著幾十年乃至畢生以之的。那時的飲食也沒有幾多花樣,一個人喜歡吃什麼,終生只有這幾味。家裡使用的器具,如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個硯台,一柄長煙管,往往也一個人使用了一輩子。居住的房屋,一樣地一輩子居住,臥室永遠是那間臥室,書房永遠是那間書房,朝上走進書房,坐在這椅子上,吸著那柄長煙管,晚上走進那臥室,睡上那張床,幾十年,一生,沒有變動過。家人相聚,也是數十年如一日。鄰里鄉黨,親戚朋友,墳墓祠堂,一切一切,全如此。祖父死了,父親接下,走進那間臥室,看見那張床,哪得不想到他父親。他父親陰魂不散,鬼便流連在那臥室,依附在那床上。跑進書房,看見那書桌、那椅子,又要想到他父親,他父親的鬼,又流連在那書房依附在那桌子椅子上。摸到那長煙管,用到那硯台,他父親的陰魂又好像依附在那煙管和硯台上。春秋嘗新,吃到他父親生前愛吃的幾樣菜,他父親的鬼又好像在那幾樣菜上會隱約地出現。有時還不免要把他父親的衣服如長袍馬褂之類,修改一下,自己穿上身,他父親的鬼,便像時時依附在那長袍馬褂之上,時時和自己親接了。走進祠堂,或到墳墓邊,或遇見他父親生時常過從的親戚,常流連的鄉鄰,他父親的鬼總會隨時隨地出現。那時的人生,因為和外面世界的一切太親昵了,而且外面的世界又是太寧定了。總之,兒子的世界,還是他父親的世界,單單只在這世界裡驟然少了他父親一個人,於是便補上他父親一個鬼,這是人類心理上極為自然的一件事。這好像並不是迷信,你若硬指他說是迷信,他會不承認。 / F# E: y1 z/ E% S! r- X0 fwww.tvboxnow.comwww.tvboxnow.com" m* a* {4 s. H, F$ C4 {$ c
說到他父親生時的事業,或是做工匠的,他一生凝神盡智做這一樣工。有時做得極得意,太精巧太入神了,他的畢生生命,好像便寄存在這幾件工作上。或者他是一農人,那幾塊田地,一頭耕牛,便是他的生命,他的鬼,有時便在那耕地和老牛身上出現。或是一個書生,他生前喜歡讀的幾本書,或是自己有一些著作,那都是畢生心血,喜愛所鍾,哪有一死便了之理?他生前的享用還存在,他生前的創作也存在,那即是他的生命還存在。但他的人則確已過去了,於是有他的鬼來替他這個人。 / F+ `6 R$ r, H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C" \, T8 i0 M' s
到現在,世界變了,我們是生在科學時代,在工商經濟極活躍極跳動的時代下生活。說到你所穿著,一年盡有換上幾套的,從沒有一件衣穿著了幾十年乃至一輩子。說到飲食,我們口福太好,喜歡的也多了,說不出什麼味是我的真愛好。說到器具,新式的替代老式的,時髦的換去不時髦的。川流不息,層出無窮。說到居住,今年在這裡,明年在那裡,今天在這裡,說不定明天在那裡,幾千里之外,常常奔跑流轉。你的兒子,從小便走進了學校,一樣如你般向外奔跑,一樣在幾千里之外終年流轉。便是夫與妻,也不一定老廝守在一塊。而且社交頻繁,女的認識的男的,男的認識的女的,也實在太多了。心神不定,夫的生命不盡在妻身上,妻的生命也不盡在夫身上。鄰里鄉黨更不必說。親戚朋友,一併淡漠。墳墓祠堂,現在人更顧不到了。試問你若一旦離此世界而去,你的心神在此世界裡還留戀在哪些上面呢?你將茫然不知所對。你的陰魂早散了,叫別人在此世界的哪些處再紀唸到你呢?因此這邊的人,不僅不會再遇見你的人,而且也不會再遇見你的鬼。 ! C, f: [# `! J) Y, z2 F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Y8 C3 R3 ]2 Z
再說到你在此世界的事業,做工的在工廠裡,這是集體的機械工作,哪一件東西是由你親手而製成的,哪一件是你獨出心裁,把你心和血凝結在上面而創造的?你那塊田地,現在是機械耕種了,或已建築起高樓大廈在上面。你若真有一個鬼,偷偷地回來一看,你將不認得你那塊地,你也將感到索然寡味。你生前所愛好的幾本書,據說現在已歸入古紙堆中,沒有人理會了。而且你在生前,所瀏覽涉獵的實在也太多,你自己也模糊了,說不出哪幾本書真是你所愛好,所潛心。不待到你死,你也早把它們遺忘了。論到你的思想,時代變遷,早已落伍了。你的著作,也早給人遺忘了。你若再是這世的人,你亦將對你那世的一切,爽然若失,不感興味了,再也提不起你的記憶來。因此你的鬼,再也不能在此上依附寄託而發出感人的靈光。世界一切在變,變得緊張,變得混亂。別人的擠開了你的,你也擠開了別人的。今天的擠開了昨天的,明天的又擠開了今天的。如此般擠,每一個人在此世界上,全擠得游離飄蕩。當你生時,早已擠得站不住腳跟,像遊魂一般。等你死後,你如何再立得住腳,在此世界上再留下你一個鬼影子來呢。從今以後,怕只有冤氣一口的厲鬼惡鬼,還能偶爾顯現吧! $ g/ ]& j4 d' T8 I & x" ?, e# E% i3 T. Awww.tvboxnow.com鬼的事權且擱下不說,讓我們再說到神。神是鬼中間更生動有威靈的。這世界太沉滯,太寧定了,因此我們要有神來興奮,來鼓舞,來威靈生動。現在的世界日新月異,無一刻不興奮,無一刻不生動。騰雲駕霧,上天下地,以前一切想望於神的事,現在人都自己來擔當,來實幹。神在這時代,也只有躲身一旁,自謝不敏了。公仔箱論壇0 f5 u( H$ z1 t9 n8 O
www.tvboxnow.com8 s% l2 O; F% n6 U @7 k# S4 r
這是不錯的,科學打破了我們的迷信,但科學也已趕走了我們一些大家關切大家崇敬的東西了。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6-4-4 11:11 PM
鄉村與城市) s0 f# j5 _* h0 B* N1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k4 y7 _! T
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之人生而論,大體說來,似乎人常從自然走向文化,從孤獨走向大群,從安定走向活動。自然、孤獨與安定,如木之根,水之源。文化、大群與活動,如木之枝,水之流。若文化遠離了自然,則此文化必漸趨枯萎。若大群泯失了孤獨,此大群必漸成空洞。若活動損害了安定,此活動也必漸感怠倦,而終於不可久。 ! M5 g U' E( P. t) X; S . `. l- w. b+ k- ~www.tvboxnow.com鄉村是代表著自然、孤獨與安定的,而城市則是代表著文化、大群與活動。鄉村中人無不羡慕城市,鄉村也無不逐漸地要城市化。人生無不想擺脫自然,創建文化,無不想把自己的孤獨投進大群,無不想在安定中尋求活動。但這裡有一限度,正如樹木無不想從根向上長,水無不想從源向前流。但若拔了根,傾了源,則枝亦萎了,流亦竭了。沒有自然,哪來文化?沒有個人,哪來群眾?沒有安定,哪來活動呢?人的心力體力,一切智慧情感,意志氣魄,無不從自然中汲取,從孤獨而安定中成長。人類挾著這些心力體力智慧情感意志氣魄,才能創建出都市,在大群中活動,來創造出文化,而不斷上進,不斷向前。但使城市太與自然隔絶了,長在城市居住的人,他們的心力體力也不免會逐漸衰頽。人在大群中,易受感染模仿,學時髦,卻湮沒他的個性。職業不安定,乃至居處不安定,在活動中會逐漸感到匆忙,敷衍,勉強,不得已。因此精力不支,鼓不起興趣,於是再向外面求刺激,尋找興奮資料,乃至於神經過敏,心理失常,種種文化病,皆從違離自然,得不到孤獨與安定而起。www.tvboxnow.com5 j+ F, ~# Q/ I) @" N
, \+ T5 z+ N |/ Otvb now,tvbnow,bttvb一個鄉里人走向城市,他帶著一身的心力體力,懷抱著滿腔的熱忱與血氣,運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氣魄來奮鬥,來創造。他能忍耐,能應付。他的生活是緊張的,進取的,同時卻也是來消散精力的。一個城裡人走向鄉村,他只覺得輕鬆解放,要休息,要遺忘。他的生活是退嬰的,逃避的。他暫時感到在那裡可以不再需要智慧,不再需要情感,不再需要意志與氣魄。他也不再要緊張、奮鬥與忍耐。然而他卻是來養息精力的。在他那孤獨與安定中,重與大自然親接,他將漸漸恢復他的心力體力,好回頭再入城市。www.tvboxnow.com; j Y% I* u8 R" Z1 j+ W7 M) y0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C; ^. u+ l" k% z+ @; }. Q
人類斷斷不能沒有文化,沒有都市,沒有大群集合的種種活動。但人類更不能沒有的,卻不是這些,而是自然、鄉村、孤獨與安定。人類最理想的生命,是從大自然中創造文化,從鄉村裡建設都市,從孤獨中整合大群,從安定中尋出活動。若在已成熟的文化,已繁華的都市,已熱鬧的大群,已定形的活動中討生活,那只是掙扎。覓享用,那只是墮退。問前途,也恐只有毀滅。想補救,只有重返自然,再回到鄉村,在孤獨的安定中另求生機,重謀出路。, H3 j& T1 j/ Z+ V4 T j
人生與知覺www.tvboxnow.com1 }! g! T! n/ n) F; t9 x7 k
tvb now,tvbnow,bttvb, Y J8 [8 G% T, N
www.tvboxnow.com& A, G0 S" f% A* O* c. H
www.tvboxnow.com5 P' W; p( Z4 |+ B/ m3 C2 S( O" s
人生最真切的,莫過於每一個人自己內心的知覺。知覺開始,便是生命開始。知覺存在,便是生命存在。知覺終了,便是生命終了。讓我們即根據每一個人內心的知覺,來評判衝量人生之種種意義與價值,這應該是一件極合理的事。公仔箱論壇/ A5 }0 N+ j. x0 e, m, t
8 z9 c: l& s+ M* ~公仔箱論壇請先就物質生活說起,所謂物質生活者,乃指衣食住行等而言,這些只是吾人基層最低級的生活,他在全部生活中,有其反面消極的價值。但人生繼此以往,尚大有事在,不能就此認為是人生積極的正面。維持了肉體的生活,才始有人生,然不能說人生只在維持肉體的生存。試先就飲食言,飲食尤其是物質生活肉體生活中最低下的一種,雖說是最基本的,然而並不是最有意義的。沒有飲食,便不能有一切的生活,然而飲食包括不盡人生之全部,而且也接不到人生之高處。何以故?因味覺是人心知覺中最低下的一種。味覺沒有深度,喝菜湯和喝雞湯,並沒有很大的區別。每一個人喝著雞湯,所得感覺,亦大體相同。不能說你喝雞湯的味覺較之別人更高明,更優美些,更有意義,或更有價值些。而且味覺不僅沒有深度,反而有遞進遞減之致。喝一口是那樣味,喝兩口三口還是那樣味,而且反而會一口不如一口,越多喝將感其越平淡,漸降而至於厭了沒有味。而且味覺又不能保留,喝過吃過便完了,飽即饜,餓又饞,當時不想喝,過了些時又想喝,再喝又還是那種味,並沒有每進愈佳之感,永遠使你不滿足,又永遠要叫你感到乏味。若使人生真為飲食而來,每一個人,只要挑選最精美的盛饌,飽餐一頓,從此死去也可無憾。何以故?因味覺永遠只是那般。而且別人嘗到了,我和你也盡可不再嘗。何以故?還是那一般味。古人說,食色性也,若專就男女性生活中之觸覺而言,則其內心所感知的,也就和上述的味覺差不多。因此食色雖是人生中最基本的項目,卻並非高貴有意義的項目。現在再說衣服,衣服在物質生活上的功效,只是保持體溫而止,此上再加一些輕軟之感便完了。繼此以往,不再有什麼了。若人生專為衣著,則你試挑一身舒適的衣裝穿上身,一度感到他的輕軟溫暖便夠了,再沒有可以使你更進求之的了。一切的衣著,最了不得,在你皮膚的觸覺上,永遠是那般。至於你穿著盛裝出外交際,赴人宴會,那時你內心所感覺的,不盡在保暖上,那已超出了肉體生活物質生活之外,自然又當別論。住與行,依此推知,不再說。公仔箱論壇2 u' A$ z. E4 `' B3 c M
tvb now,tvbnow,bttvb: O) n F: f2 B
人生在消極的反面的物質生活之上,猶有正面的積極的精神生活。試先言藝術的生活,亦可說是愛美的生活。當人類文化淺演之時,在其於肉體生活消極方面稍得滿足,便會闖進愛美的人生。我們發現初民的洞壁上往往有精緻優美的畫圖,他們遇前風月佳景,也會在洞外舞唱。不用說,這些都是愛美人生之初現。即就一嬰孩言,當他喝飽了奶,安穩地睡在搖籃裡,有光明的線條射到他的眼簾,或是和柔的聲浪鼓蕩他的耳膜,他內心也會發生一種生命的欣喜。漸漸大了,長成了,一切遊戲,歌唱,跳舞,活潑潑地,這不是一種藝術的人生嗎?所以藝術人生也是與生俱來的。然而這種人生,卻能領導你投入深處。一個名廚,烹調了一味菜,不致於使你不能嘗。一幅名畫,一支名曲,卻有時能使人莫名其妙地欣賞不到他的好處。他可以另有一天地,另有一境界,鼓舞你的精神,誘導你的心靈,愈走愈深入,愈升愈超卓,你的心神不能領會到這裡,這是你生命之一種缺陷。人類在謀生之上應該有一種愛美的生活,否則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 9 b0 ]' [9 B1 b* q$ P5 c公仔箱論壇$ h o- F- ]0 h
其次說到科學人生,也可說是求知的人生,此亦與生俱來。初民社會,沒有知道用火,但漸漸地發明了用火。沒有知道運用器械,但漸漸地發明了各種器械。由石器銅器鐵器而漸漸達於運用電,運用原子能。這一連串的進步,莫非是人生求知的進步,即是科學的進步。就初生嬰孩言,他只遇到外面新奇的事物,他也早知道張眼神手,來觀察,來玩弄,反覆地,甚至於破壞地來對付他,這些都是科學人生求知人生之初現。你具備著一副愛美的心情,你將無所往而不見有美。你具備著一副求知的心情,你將無所往而不遇有知。縱使你有所不知,你也能知道你之不知,這也已是一種知了。所以愛美求知,人人皆能。然而美與知的深度,一樣其深無底,將使你永遠達不到他的終極之點。人生在此上才可千千萬萬年不厭不倦無窮無盡不息不已地前進。 ! M, |+ z0 M# ^# }: g 5 r1 w7 ^5 Q/ Q: b-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然而有一點須得交代清楚,藝術與科學,乃由人類愛美與求知的心靈所發掘所創造,但及其經過了一番發掘創造之後,而具體化了,卻仍然要落在物質上。在平淺的心靈上映照出來則依然平淺,依然成為一種物質生活內的事。石像雕刻,則只是用石塊來雕刻一人形。一幅畫只是在紙上涂些顏色,成一些形象。一隻歌曲,則只是一片聲音,連續的高下快慢,如是而已。今天大家在震驚誇耀著科學的成就,其實電燈只是在黑夜能照見,那有什麼了不得。有時坐在電燈下,還不如坐在月光下。有時坐在月光下,還不如坐在黑處。在電燈光下做事的人,並不比在油燈光下做事的人高明些。正猶如吃雞湯長大的,並不比吃菜湯長大的高明些。正因為這些只是物質生活邊的事,一切物質生活全沒有多大深度,因此影響於全部人生的,也並不深刻。乘飛機,凌空而去,只是快了些,並不見得坐飛機的人,在其內心深處,便會發出多大變化來。若就內心生起深微的刺激而言,有時坐飛機不如坐帆船或騾車,有時更不如步行。明白言之,發明飛機,發明電燈,那種求知心靈的進展是可驚嘆、可誇耀的,至於坐飛機與用電燈,則依然是一種物質生活,依然平淺,沒有多大的深度,正猶如你吃著豐美的盛饌,穿著華麗的服裝,同樣不能提高你的生活價值。換言之,科學家只在人類求知心靈之進展上與人的貢獻大,若其在物質生活之享受上的貢獻則並不算得大。因凡屬物質生活之享受總是平淺,並不能對此有更深更高之貢獻。再換言之,若使一個人畢生沒有坐飛機,用電燈,也不能算是人生一種缺陷。若使其人終身囿於物質生活中,沒有啟示透發其愛美的求知的內心深處。一種無底止的向前追求,則實是人生一最大缺陷而無可補償。人生只有在心靈中進展,絶不僅在物質上塗飾。tvb now,tvbnow,bttvb7 }6 s# }0 ^ K" f1 T
tvb now,tvbnow,bttvb0 f n6 @* L. j) B- a2 K% q
再次說到文學人生。藝術人生是愛美的,科學人生是求知的,文學人生則是求真的。藝術與科學,雖不是一種物質生活,但終是人類心靈向物質方面的一種追求與闖進,因他們全得以外物為對象。文學人生之對象則為人類之自身。人類可說並不是先有了個人乃始有人群與社會的,實在是先有了人群與社會乃始有個人的。個人必在人群中乃始有其生存之意義與價值。人將在人群中生活,將在別人身上發現他自己,又將在別人身上寄放他自已。若沒有別人,一個人孤零零在此世,不僅一切生活將成為不可能,抑且其全部生活將成為無意義與無價值。人與人間的生活,簡言之,主要只是一種情感的生活。人類要向人類自身找同情,只有情感的人生,始是真切的人生。喜怒哀樂愛惡欲,最真切的發現,只在人與人之間。其最真切的運用,亦在人與人之間。人生可以缺乏美,可以缺乏知,但卻不能缺乏同情與互感。沒有了這兩項,哪還有人生?只有人與人之間始有同情互感可言,因此情感即是人生。人要在別人身上找情感,即是在別人身上找生命。人要把自己情感寄放在別人身上,即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放在別人身上了。若人生沒有情感,正如沙漠無水之地一棵草,僵石瓦礫堆裡一條魚,將根本不存在。人生一切的美與知,都需在情感上生根,沒有情感,亦將沒有美與知。人對外物求美求知,都是間接的,只有情感人生,始是直接的。無論初民社會,乃及嬰孩時期,人生開始,即是情感開始。剝奪情感,即是剝奪人生。情感的要求,一樣其深無底。千千萬萬年的人生,所以能不厭不倦,無窮無盡,不息不止的前進,全借那種情感要求之不厭不倦,無窮無盡,不息不止在支撐,在激變。然而愛美與求知的人生可以無失敗,重情感的人生則必然會有失敗。因此愛美與求知的人生不見有苦痛,重情感的人生則必然有苦痛。只要你真覺得那物美,那物對你也真成其為美。只要你對那物求有知,那物也便可成為你之知。因不知亦便是知,你知道你對他不知,便是此物已給你以知了。因此說愛美求知可以無失敗,因亦無苦痛。只有要求同情與互感,便不能無失敗。母愛子,必要求子之同情反應。子孝母,也必要求母之同情反應。但有時對方並不能如我所要求,這是人生最失敗,也是最苦痛處。你要求愈深,你所感到的失敗與苦痛也愈深。母愛子,子以同情孝母,子孝母,母以同情愛子,這是人生之最成功處,也即是最快樂處。你要求愈深,你所感到的成功與快樂也愈深。人生一切悲歡離合,可歌可泣,全是情感在背後做主。夫婦,家庭,朋友,社團,忘寢忘食,死生以之的,一切的情與愛,交織成一切的人生,寫成了天地間一篇絶妙的大好文章。人生即是文學,文學也脫離不了人生。只為人生有失敗,有苦痛,始有文學作品來發洩,來補償。 5 ^! A+ z7 f8 Q7 w) l8 c; m0 `' d " z: o* }) F6 M' J$ ]5 c公仔箱論壇但文學終是虛擬的,人總還不免仍要從文學的想像,轉回頭來,面向真實的人生,則依然是苦痛,依然是失敗,於是因情感之逃避而有宗教。人把生命寄放給上帝。人不能向別人討同情,因此在上帝身上討同情。人不能生活在別人心裡,因此想像生活在上帝心裡。別人的心,我不能捉摸,上帝的心卻像由我捉摸了,這便成為我的信仰。我信仰了上帝,便捉摸到了上帝的心。我愛耶穌,耶穌也一定愛我。我愛上帝,上帝也一定愛我。人生一切失敗與苦痛,盡可向上帝身邊去發洩,要求上帝給我以補償。因此宗教人生其實也只是情感的,想像的。人生中間一切悲歡離合,可歌可泣,盡向上帝默訴。在我心裡有上帝,轉成為在上帝心裡有我。上帝便成了文學人生的一件結晶品。宗教也只是一首詩。 . n$ T8 g7 a4 \. J& ?,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q" E2 @" `2 j6 k/ j" [www.tvboxnow.com然而上帝之渺茫,較之文學中一切描寫更渺茫。上帝之虛無,較之文學中一切想像更虛無。人只向上帝處討得一些慰藉,鼓得一些勇氣,依然要回向到現實人生來。你不愛我,我還是要愛你。你不信我,我還是要信你。你不給我以同情,我還是要以同情交付你。由是信仰的人生,又轉成為意志的人生。宗教的人生,亦轉成為道德的人生。祈禱轉成為實踐,逃避轉成為奮鬥。一轉眼間,只要你覺得他可愛,他終還是可愛。只要你覺得他可信,他終還是可信。只要你肯放他活在你心裡,他真活在你心裡了,也終於像你亦許活在他心裡了,如是則完成了東方人的性善論。性善論也只是一種宗教,也只是一種信仰。性善的進展,也還是其深無底。性善論到底仍還是天地間一篇大好文章,還是一首詩,極感動,極深刻,人生一切可歌可泣,悲歡離合,盡在性善一觀念中消融平靜。所以人生總是文學的,亦可是宗教的,但又該是道德的。其實道德也依然是宗教的,文學的,而且也可說是一種極真摯的宗教極浪漫的文學。道德人生,以及宗教人生,文學人生,在此真摯浪漫的感情噴薄外放處,同樣如藝術人生科學人生般,你將無往而不見其成功,無往而不得其歡樂。8 X% d, p% ^9 D
; u$ ~$ w' N6 |(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人類只有最情感的,始是最人生的。只有喜怒哀樂愛惡欲的最真切最廣大最堅強的,始是最道德的,也即是最文學的。換言之,卻即是最藝術最科學的,也可說是最宗教的。你若嘗到這一種滋味,較之喝一杯雞湯,穿一件綢衣,真將不知有如天壤般的懸隔呀。 " g3 O( m) z' V9 q8 x: D2 {$ _tvb now,tvbnow,bttvbwww.tvboxnow.com; y, ^" h W% Y) v' D" d
請你把你內心的覺知來評判人生一切價值與意義,是不是如我這般的想法說法呢?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6-4-5 11:06 PM
像外與環中 - m/ N( o' O" z! T% [/ @+ Bwww.tvboxnow.com : F# z9 P5 Z1 k+ e6 }* c若說生命與非生命(物質)的區別,主要在有知覺與無知覺,則自最先最低級的原形膠質的生命像阿米巴之類,他也像已有知覺存在了。所謂知覺,只是知有己與知有物,這一知覺,便把世界形成我和非我,內和外,但最先最低級的知覺只是在模糊朦矓昏睡的狀態中。直至一切植物,還是那樣。生命演進到高級的動物界,他的知覺才逐步覺醒、清楚而明晰。人類占了生命知覺之最高最後的一境,因此在人類的心覺中,己與物,我與非我,內與外,才有一個最清楚最明晰的界線。但一到人類的心覺中,己與物,我與非我,內與外,卻又開始溝通會合,互相照映,融成一體。我的心中,活著許多別人,在許多別人心中卻活著有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o. x3 d/ [& P4 k3 ]' q U, c( h9 t
- v+ {4 k6 d7 [: A2 J& N! j! ^公仔箱論壇一切生命,都寄放在某一特定的個別的物質上,因此生命在空間和時間裡都是有限的,渺小而短促,有生便即有死。只有人類,開始把他的生命從其特定的個別的物質中(即從我之身體中),因於心的覺知,而放射出去,寄放在外面別人的心中,於是生命遂可以無限擴張,無限綿延。正因為要求把我的生命放射出去,映照在別人的心裡而寄放著,因此遂有個性尊嚴與人格之可貴。人必努力發展個性,創造人格,始能在別人心裡有一鮮明而強烈的影像,始能把你自己寄放在別人心裡,而不致模糊朦矓以至於遺忘而失其存在。 : S, S* T$ \$ E0 P6 ^& ytvb now,tvbnow,bttvb 8 S9 ]: o& z3 l5 e0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若把這個觀念來衡量人生價值,則一切物質人生,依然是最低級的,尤其是飲食的人生。飲食只在其本身當下感覺到飽適或鮮美,決不能映照到別人心裡而生出一種鮮明而強烈的影像而存放著。此所謂飲水冷暖各自知,此乃無可共喻的。衣服與居處較為高級了,在某一人的衣服與居處上,多少容易表見其人之個性與人格而映射到別人心裡,發生出某一些影像而暫時存放著,這便是你生命之擴張,由己心放射到他心。然而這是極淡漠極輕微的,重要的還在你的個性與人格上,不在你的衣服與居處上。若說你的個性與人格只能在衣服與居處上表現,豈不成為一種可鄙的笑談嗎?公仔箱論壇* U) D! n+ A8 [7 ]2 }6 l
* A) B# C s# ^0 Y
藝術人生之可貴便在此。你的個性與人格,完全投射在你所創作的藝術品上,而映照到別人心裡,別人欣賞到你的藝術作品,便發現到你的個性與人格。你的藝術創作,便是你的生命表現。藝術長存,即是生命長存。然而藝術人生已是生命之物質化,無論一幅字,一幅畫,一件雕刻,一支樂曲,一個宮殿建築,乃及一個園林設計,總之藝術必憑藉物質而存在。你把生命融入了所憑藉的物質,別人再從此物質來想像瞭解你的生命,這些多少是間接的,不親切,不單純。因此欣賞藝術時的心情,總是欣賞藝術品的本身勝過了欣賞創製藝術品的作者。這是藝術人生之缺憾。只有憑藉於外面物質更少的,始是表現出創造者之個性更多的。在這裡,只有音樂和東方人所特有的書法,則比較不同了。因其比較憑藉外面物質更少,而更接近於下面所要講的文學了。 5 j7 D' F' _! I- o1 O2 ?6 g ; v+ N2 d" V# c公仔箱論壇文學在此上和藝術不同。藝術作品需要憑藉物質,而文學作品則由人類自身所創造的文字中表達,不再需要憑藉自然物質了。因此欣賞藝術的,一定不免於欣賞作品超過了欣賞作家。而欣賞文學的,往往可以欣賞作家超過了欣賞作品。我們就此點來評論文學,則戲劇和小說,似乎仍不是文學之上乘。何以作故?因戲劇和小說,就創造言,還不免要把作家的心情曲折轉變寄放在別的人事上而投射到別人的心裡。就欣賞言,則還不免使人欣賞戲劇和小說作品之本身,勝過了此戲劇與小說的作者成此作品時的一切心情之真源。如是則依然是一種間接的交流。如西方之莎士比亞,其作者本身人格,可以形成種種之猜想,而仍無害於其作品戲劇之價值。此可證明作品可以脫離作者而獨立自在了。在文學中,只有抒情的詩歌和散文,才始是把作家和作品緊密地融成一體,在作品上直接表見出作者之心情,以及其個性和人格,直接呈露了作者當時之真生命,而使欣賞者透過作品而直接欣賞之。最空靈的,始是最真切的。最直接的,始是最生動的。最無憑藉的,始是最有力量的。如是始可說是理想文學之上乘作品。中國人總是崇拜陶潛與杜甫,勝過了崇拜施耐庵與曹雪芹。因施耐庵與曹雪芹只將自己生命融化於他的作品中,而陶潛與杜甫,則是將自己的生命凝成了他的作品,而直接奔放。同樣理由,中國人崇拜書家,常常勝過了崇拜畫家。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w) N0 L2 A9 K$ f5 ^ N
; l- b }; C/ B& Q1 a! p. N
崇拜畫家,常常勝過了崇拜建築師。而崇拜文人畫,亦勝過了崇拜宮院畫。tvb now,tvbnow,bttvb8 p7 k! n3 q: e& \
9 r- ~$ z, s8 m( b U+ V
科學家的生命則寄放在純客觀的物理上,距離實際人生更遠了。我們若以藝術家的創造心情來看科學家,則科學家應該可以說是更藝術的。何以故?因其能純粹忘卻自我而沒入外面的事像中,因而在外面事像中獲得了自我之存放。但此種自我,卻已是純粹事像化了,更沒有自我之原相存在。因此說科學家是更藝術的藝術家。因此科學家在科學真理之發現上,是絶對沒有所謂個性與人格之痕跡存在的。豈僅如此。在科學發現之後面,幾乎可以使人忘卻有人之存在了。因科學是超人生的,非完全遺忘人生,不能完成科學。因此我們只有在追憶科學家那一番探求真理之過程中,有時可以稍稍領略一些科學家們之日常生活與其內心精神。至於在科學家所發現的科學真理上,則絲毫不帶有科學家自身之蹤影。 7 e. C/ e7 a/ R& U' O3 q 7 F( m# f- g8 e+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繼之再說到宗教。西方人的宗教,實和他們的科學貌異神近。因非遺忘人生,即不能進入宗教。他們亦必是先忘卻了自己,而後始能祈求沒入宗教的教理中。他們所信的宗教教理,幾乎也可說是一種純客觀而又同時是非人生的。他們先把握到上帝的心情,再始回頭來處世,在他們心坎深處,不該存有家庭,不該存有世間,他們只該以體認到的上帝的心情來處家庭,來處世間。在其追求宗教信仰之一段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領略到其日常生活與夫其內心精神之一斑,但在其所信仰之真理中,則同樣不能有信仰者自己的個性與人格之重要與地位,甚至不應該有人的地位存在呀!至少在理論上是須得如此的。 - m' q/ b6 ^, I. W" s0 b7 f7 Z&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T2 a& l( }- X2 Q% d只有道德生活,乃始確然以各人之個性與人格為主。藝術科學與宗教,其主要對象及其終極境界,大體說來,可以說是非人生的。只有道德對象,則徹頭徹尾在人生境界中。上文所謂別人活在我的心裡,我活在別人的心裡,這完全是一種道德境界。我們只有在道德境界中,可以直接體會到當事人之個性與人格。此種個性與人格,不僅保存於其生前,抑且保存於其死後。不僅在其生前,其個性與人格,可以隨時有擴大,抑且在其死後,其個性與人格,依然有繼續擴大之可能。世界偉大人格,無不於其死後保留,亦無不於其死後繼續擴大。若不能繼續擴大,亦即不能隨時保留。讓我們粗淺舉例,如孔子釋迦與耶穌,其死後之人格,豈不依然保留,而且在繼續擴大嗎?七十子時代之孔子,到孟荀時代,兩漢時代,宋明時代,其人格既隨時保留,而又繼續擴大了。若使自今以後,孔子人格還能隨時保留,必然仍將繼續擴大。若使不能繼續擴大,便會逐漸消沉,而失其存在。釋迦耶穌是一宗教主,似乎與孔子不同,然其人格之所以亦隨時保留而繼續擴大者,則因其已由宗教人生而滲透到道德人生故。一切宗教人格之擴大,莫非由其道德人格之擴大:中國人崇拜道德人格,尤勝於崇拜宗教人格。崇拜聖人,尤勝於崇拜教主,其理由即在此。由於同一理由,中國人崇拜一文學家,亦必兼本於崇拜其道德人格,而後其作品始得被視為最上乘。然而文學作家之人格,雖亦可以隨時保留,而終不能隨時擴大,此所以中國人之視文學家,終不如其視一聖賢人格之更見崇重,其理由亦在此了。公仔箱論壇7 o6 n" z" c; _, \/ g, l0 [3 Y
歷史與神公仔箱論壇1 B2 r' L+ c# s* e
, r$ y. x8 N$ e- r1 ]( ?2 p
8 p) e$ b. j5 D! m, htvb now,tvbnow,bttvb就自然界演進的現象來說,好像應該是先有了人生,然後有歷史。但就人生演進的立場來講,應該是先有了歷史,然後始有個人的人生。極明白的,孔子不能產生在印度,釋迦不能產生在中國,雙方歷史不同,因而雙方的個人人生也不同。同樣理由,可以說並不是先有了哲學,乃始產出哲學史。實在是先有了哲學史,然後始出產哲學的。任何一個哲學家的哲學,莫非由哲學史而產生。你若不先明白他向上一段的哲學史,你將無法明白他的哲學之來源,乃至其哲學中之一切意義。) q' W' M7 ?; b+ Q$ T. r& R/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m3 A' {& W0 S
我常說,靈魂和心的觀念之分歧,實在是東西雙方一切關於宇宙論乃至人生論的種種分歧之起點。心由身而產生,不能脫離了身而獨立存在有一個心。靈魂則是肉體以外之另一東西,來投入肉體中,又可脫離肉體而去。西方哲學史大體可說是一部靈魂學史,至少是從靈魂學開始。東方哲學史大體是一部心靈學史,至少是從心理學開始。西方哲學,中古以上不再論。即如近代大哲如德國之黑格爾,他主張一絶對精神,我們也可說它還是靈魂之變相。法國人柏格森,他偏要說生命在物質中創造,但他不肯說由物質創造出生命。生命的特徵,既是創造,則生命即由創造開始,而演進,而完成。何以定要說另有一生命投入物質之中而始有創造的呢?這還不是一種靈魂思想之變形嗎?www.tvboxnow.com$ w7 k4 b# [0 ^
www.tvboxnow.com6 b0 X" g' Y+ v6 [4 S% C
柏格森有一次講演,講題是靈魂與肉體。他明說靈魂與肉體,他的意思就是說物質與精神。他認為靈魂依附在肉體上,恰似衣服掛在釘子上。在近代西方又有人說,生命在物質中呈現,正擾如無線電收音機收到了在天空飄過的樂聲。那天空裡飄過的樂聲,和那釘子上的衣服,其實都是一種靈魂的變相,把當前表現的,硬認為是原先存在的。東方思想的習慣並不如此。東方人說,鬼者歸也,神者升也。鬼只是己死的人在未死的人的心裡殘存下的一些記憶。那些記憶,日漸退淡消失。譬如行人,愈走愈遠,音聞隔闊,而終於不知其所往。至於那些記憶,仍能在後人心裡活潑呈現,非但不退淡,不消失,而且反加濃了,反更鮮明強烈地活躍了,那便不叫鬼而叫神。鬼是死後人格之暫時保存,這一種保存是不可久的,將會逐漸散失。神則是死後人格之繼續擴大,他將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永遠昭昭赫赫地在後人之心目中。如是則鬼神仍不過是現在人心目中的兩種現象,並非先在的確有的另外的一物。1 ~& [- L) q: _, t5 e% V7 }
公仔箱論壇* S4 }, l& y7 A! }* Z4 M
人有些是死了便完的,這些都該叫做鬼。原先沒有此人,忽而此人生了,後來此人死了,重歸於無,所以說鬼者歸也。但有些人,他身雖死,他生前所作為,仍在後代留下作用,譬如是他依然活著一般。有些在他死後,他的作用更較生前活躍有力,這些便成為神了。神祇是說他的人格之伸展與擴張。人死後如何他的人格還能伸展與擴張呢?正因他人雖死,而他生前的一切,依然保留在別人心裡。既在別人心裡,便不免要在別人心裡起變化,起作用。那些變化與作用,便是他之所以為神,便是他人格在死後之不斷伸展與擴張之具體表現。也有些人雖死了,而他生前卻做了些壞事業,留下了壞影響,後代人雖心裡討厭他,要想取消他的所作所為,然而一時不可能,則他的人格豈不也是依然存在,而且有的還一樣能伸展與擴張嗎?只是其伸展擴張只在惡的一方面,在不討人歡喜的一方面而已。那些則不能叫做神,只是一惡鬼。神可以繼續存在,繼續伸舒,一個惡鬼則終於要消滅。然則鬼神並不是外於人心而存在的。鬼神祇存在於人之心裡,因人心而消滅,也因人心而創造。在後代人心裡逐漸消滅的為鬼,在後代人心裡繼續新生的是神。所以中國人的宇宙觀是自然的,物質的,而中國人的歷史觀則是人文的,精神的。換言之,在自然的物質的宇宙裡沒有鬼與神,只在人文歷史的精神界裡有鬼與神。 8 f: C+ ^$ d. s# r6 |" v9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O! L3 y1 T( O/ ]" z7 ~% c/ O
歷史只是人的記憶。記憶並非先在的,記憶只是一些經驗之遺存。人的經驗都保留在記憶裡,但有些記憶有用,有些記憶沒用。有用的記憶時時會重上心頭,時時會不斷的再喚起。我喚起昨日之經驗而使他重上心頭來,那便是昨日之我之復活。若我一生的記憶,更沒有一件值得重再喚起的,那則今天想不起昨天,明天想不起今天,天天活著,無異於天天死去,刻刻活著,無異於刻刻死去,其人既無人格可言,亦無生命可言,他雖生如死,名為人,而早已成為鬼了。若其一生經驗,時時有值得重新喚起的價值,在今天要喚起昨天的我,在明天要喚起今天的我,那其人一生如一條純鋼,堅韌地交融成貫,再也切不斷,這該是一種最理想的人格。他雖一樣是個人,卻已確具有神性。他死了,他的一生重在後代別人心裡不斷喚起。後世人時時再記憶到他,那他便成其為神了。5 K" D6 x3 C- Z# E p/ h
( D B2 [" M# @# p' }8 F6 ~tvb now,tvbnow,bttvb如是則神的經驗可以為別人所再經驗,神的記憶可以為別人所再記憶。然而歷史則決不再重演。人生刻刻翻新,所以任何一番記憶,多少必有些變化,任何一種經驗,當其再經驗時,也必然又成為一新經驗,故說“所過者化,所存者神”。我們今天再記憶到孔子,再經驗到孔子當日所經驗,其實內容變了,決非真是孔子當日之所記憶與經驗之原相,然而不妨其為是對於孔子之再記憶與再經驗,這即是孔子之化,也即是孔子之神。饑而食,渴而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人如此,千古如此,此亦是一種再記憶,與再經驗。然而無個性,無人格,這只是一種鬼相,只能循環繞圈子,回覆原狀,重新再來,所以只成其為鬼。這些則只是自然,只是物質生活。要在自然的物質生活中有創造有新生,才成為歷史,才具有神性。 4 f( S; v7 c' E' Nwww.tvboxnow.com* h/ y* P" v h4 }2 l K
誤解歷史的,昧卻歷史中之神性,妄認鬼相為歷史,以為凡屬過去者則儘是歷史。這譬猶普通人誤解人生,妄認為凡屬過去者全是我。其實我是生生不已的,事已過去而不復生生不息的只是鬼,只是已死之我。已死之我早已不是我,只是物質之化。自然之運,只有在過去中保留著不過去的,依然現在,能有作用,而還將侵入未來的,那才始是我,始成為歷史,始是神。歷史和我和神,皆非先在,皆有待於今日及今日以下之繼續創造與新生。+ u% Y j% R; L6 D9 @3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