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美國國勢、國力果真都走下坡了?

美國聯邦政府關閉今天進入第9天,距10月17日債信上限調高期限僅8天,但兩黨有協商、無妥協跡象,反而協商後總統和國會議長隔空叫板互嗆。即使關閉政府事小,影響民生有限,但債信事關美國政府信用,影響全球金融秩序和經濟復甦,看來解決情勢也不樂觀。最近經驗,讓很多人懷疑:美國國勢、國力真的都走下坡了,為何亂象不斷?   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全球唱衰美國,不看好舉世唯一超強的聲浪高張。尤其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使美國兵疲民困、國庫空虛,經濟又逢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僅見的低迷,政府入不敷出。元氣大傷下,政府借貸度日,國債累積已近17.6兆元,如10月17日前國會無法通過調高目前債務上限16.7兆元,將造成債信違約;但即使提高債務上限了,美國還要繼續舉債度日,「無底洞」愈掘愈深,何時能填平赤字,解決危機,無人知曉答案。世上有長年借錢度日,資不抵債還叫富豪的嗎?   美國的不堪,還包括國家制度的優越性運作失敗,已漸失說服力。總統、國會兩院和司法三權分立,權力制衡(check and  balance)本屬防止政府濫用權力、肆虐人民的設計,但如今行政、立法卻都濫用權力,維護黨派立場,毫不考慮民生需要和後果。尤其國會多數分屬兩黨,權力制衡演變成「互相卡死,與汝偕亡」,人民和國家利益都被政黨綁架,而政黨則被極端派綁架,制度已無能為力,須靠人為因素克服。   但反觀人為因素,2010年通過的「歐記健保」,因2012年共和黨改選後在眾院占多數,未待法案實施即以刪除實施經費杯葛,創下憲政惡例。檢視近年國債上限每遇調高,都因兩黨在減稅減支,或加稅和增福利的基本意識形態對立中拉鋸,相互杯葛。美國號稱全球憲政民主楷模,近年運作留給世人觀摩的,卻常是一幕幕人為醜劇。美國如何再向全世界標榜和推銷其軟實力和民主制度,或倡言憲政民主價值?   美國意識形態對立拉鋸,近年從民間延伸國會,民主運作被民粹牽制,只顧討好小選區選民,各走極端,國家利益放一邊,政黨對立,不再相忍為國。民主本是服從多數,尊重少數,重視協調整合和仲裁妥協的藝術,但兩黨早置諸腦後。尤其眾院議長貝納,與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做法如出一轍,明知兩黨可能有足夠票數表決通過預算案,化解僵局,卻因怕得罪茶黨議員而拒不表決。這種多數、少數輪替,有權力就報復對方的惡性循環,民主運作危矣,如何產生有效率的政府,撐起偉大的國家?   缺乏具普遍聲望,能超越兩黨的有威信、有公眾魅力領袖,是美國另一隱憂。自柯林頓總統任內連續八年維持經濟榮景,施政贏得兩黨選民近八成滿意度後,美國已近20年在弱勢總統領導下,總統變成少數人的黨派總統。而部分美國人的傲慢自大,還以為國勢如日中天。   再看近期美國遭遇的挫折:敘利亞化武事件,歐巴馬揚言跨越紅線就動武,但國會反對、國力不再,顧忌多、策略錯,讓俄國有隙可乘,和史諾登案一樣,重挫美國威信和形象。亞太經合會領袖峰會,歐巴馬因政爭缺席,坐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獨領風騷。政府關閉,外國遊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對美國如何能有好印象?  再檢視數據:逾四成美國人可動用銀行存款不到500元;54%被調查者無儲蓄計畫,因為無餘錢可存;45%的人擔心永遠沒有能力儲蓄;半數美國人退休後的儲蓄不夠養老,靠甚麼度晚年完全沒頭緒。這幾年經濟低迷,全美4000萬人領政府糧食券,每月靠134元支付生活必需品。前總統卡特說,目前中產階級有如70年代的窮人……,社會貧富更懸殊,這是民窮國富,還是民貧國亦窮?   或許美國還有「老本」可吃,續維持強大,畢竟強國餘暉和許多先天優勢和後天餘蔭還可支撐。但情勢能否好轉,或現狀將維持多久,都未可知。如能痛下決心,洗心革面,美國還有其長處和無窮潛力,畢竟她有絕佳地理條件、天然資源、源源不斷的移民和資本湧入。再酖於內鬥,寧被極端少數綁架,在制度、硬實力優勢俱消失時,美國就可能步上歷史上所有帝國的後塵。  【2013-10-11/泰國世界日報】
1

評分次數

  • aa00

請先做好自己。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