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電(記者 林谷隆)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辦公室和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聯合舉辦的2015海峽兩岸記者“重走四川抗戰大後方”聯合採訪12日來到打通四川樂山到西昌、雲南邊境長達525公里的“樂西公路”,採訪兩位修路老人,了解修築這條樂西公路犧牲性命的上千民眾,現在能活著告訴我們、還原歷史,希望中華民族要謹記那段苦難歲月。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D# V! D O, H4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0 r' V! w' U1 ~2 @- N7 o; x, q
修路老人名叫劉成志,今年91歲,他在抗日期間跟著父親修築樂西公路,從岩窩溝到蓑衣嶺,這裡是昔日西康省及四川省的交界處,地理極其惡劣,在修路的過程當中,常常三天吃不到一頓飯,必須到附近民居家討一頓。 tvb now,tvbnow,bttvb5 W, z0 A4 a0 ~& E" d6 A
% Z/ ?9 T# x( [( B* T公仔箱論壇 劉成志說,因為他比較年輕、被賦予拉纜繩吊下去放炸藥,因為父親是工頭,而且工作比較嚴謹,組織50人的工程隊都沒發生過意外,不過也曾經目睹有一次另外少年下去放炸藥沒控制好而爆炸身亡。
5 _% s3 F% j8 Ctvb now,tvbnow,bttvb
+ `. X$ ?. y h& n公仔箱論壇 劉成志強調,他當時一天工資一百塊法幣,不到現在10塊人民幣,還不算拿最多,錢只是誘因,但不完全是動機,選擇來修築樂西公路的主因,還是為國家。 公仔箱論壇' n+ a: h: p2 X5 f3 }; ?; x7 G
& W% K+ p, [, ^ W1 N# |- Q公仔箱論壇 劉成志走到岩窩溝旁的“忠魂經骨 永昭日月”碑,看著看著竟然眼眶泛紅,問他修路辛不辛苦,他老人家直說“不辛苦”,或許比起為了修築樂西公路犧牲性命的上千民眾,現在能活著告訴我們還原歷史,他們的功績怎堪用一句“辛苦”可以形容。
+ o8 d2 d9 n# S6 ]% Q& x9 l公仔箱論壇
|. `) f' p |tvb now,tvbnow,bttvb 修橋工人名為王國升,今年96歲,家住在五洞橋旁。當年修橋時,他是二十出頭得的少年,有兩個小孩,因為他是獨子不用當兵,但是要供附近兩家的軍費,這就是所謂的“三家抽一丁”。
+ w9 f# k: V _ W! A/ I" z6 j- r; m6 b! q7 ?
王國升說,當時他挑糧食,每次花三、四天走到蓑衣嶺送糧,沿途都看見屍體,不管是餓死、凍死、還是病死,問到怎麼沒有家人埋葬,他說“連活著的人都沒房住,死人怎麼會有窩呢?”
5 w2 }+ O& w. `- A* s2 w* [( t3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1 G0 G0 x( p6 g$ Y% v) Z公仔箱論壇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台灣辦公室和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聯合舉辦的2015海峽兩岸記者“重走四川抗戰大後方”聯合採訪活動,由四川省委台辦副巡視員楊志學擔任活動總負責人、兩岸媒體20位記者擔任團員在10日起至17日,安排走訪四川前往成都、雅安、樂山、宜賓、自貢等地,採訪建川博物館川軍抗戰館、成都人民公園“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樂西公路、新津機場、華西壩內遷“五校”舊址、宜賓江安國立劇專及李莊古鎮抗戰文化、樂山戰時故宮、自貢鹽業博物館等。中評社記者林穀隆全程隨團採訪報道。 公仔箱論壇7 c7 |4 H) Z* E* y( F- }
tvb now,tvbnow,bttvb3 p5 w- p# y5 W
參與“重走四川抗戰大後方”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的媒體記者共20位,包括中評社、旺報、台灣導報、台灣TVBS電視台、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新社、中國台灣網、中國華藝音像、四川日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