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0 s4 U* E) V
全球最大飛機「平流層發射號」在加州成功試飛,締造歷史。
# k4 k" k0 |# E! e I7 E; ^ v" y$ J& r7 H/ @0 p
【空中巨無霸】4 H# G2 H8 }1 U ]( T
翼展有如40層高大樓水平放置的超級鐵鳥「平流層發射號」(Stratolaunch),前日在美國升空,試飛兩個半小時後安全降落,為部署人造衞星新時代寫下歷史新一章。有份見證這架全球最大飛機試飛的航天任務攝影師,也驚嘆這飛機「大到看似應該飛不起來」。 tvb now,tvbnow,bttvb% z$ M3 i* x; }# _& y& j
tvb now,tvbnow,bttvb9 W; Q1 c5 m; x+ G$ p( Z O
「平流層發射號」前日美西時間上午7時前,在莫哈韋沙漠(Mojave Desert)上空翱翔兩個半小時後,安全返回加州莫哈維航空航天站(Mojave Air and Space Port),在場見證的數百人都興奮歡呼。
, v' U4 a2 ^. r, }$ Y# e" l! s* p
: s9 L# G$ L: d$ @- ]5 R# ~# o; U可部署人造衞星
$ P$ x8 F9 k4 O9 |# N4 Ctvb now,tvbnow,bttvb「我們終於做到了!」開發這隻雪白巨鳥的航天企業「平流層發射系統公司」(Stratolaunch Systems Corp.)行政總裁弗洛伊德(Jean Floyd)可能是當中最感動的人。「看着這巨鳥展翅騰飛,叫人心情激盪。」
- P! G, m/ k+ O0 C2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 |$ Z3 n6 \4 m5 l- l
他如斯激動,原因之一是多年夥伴、「平流層發射系統」創辦人艾倫(Paul Allen)去年10月因「非何傑金氏淋巴癌」併發症逝世,未能親眼看到成果。「對於這一刻,我想像了許多年,但我從來沒想像過身邊會沒有艾倫。」在飛機離地的一刻,他低聲跟艾倫說了聲「謝謝」。tvb now,tvbnow,bttvb7 h6 S/ P9 r( w/ _, E" P+ K0 Y
; K, |+ Q; {( k4 P! }8 Q艾倫出資開發這架造價未見公佈的「平流層發射號」,一心是要打入發射小型人造衞星的市場,因為這隻翼展達到117米(相當於「空中巨無霸」A380翼展一倍半)、機身長72.5米的雙體機,肩負着獨特使命:搭載攜帶衞星的火箭,飛上萬呎高空後投到太空,火箭進入離地480至2,000公里的近地軌道後發放部署人造衞星。
. E- } O3 D/ N9 N& ^4 R; b
/ b, Z6 ^& R. p& \$ x9 ^相比起來,火箭要在發射台垂直升空,「平流層發射號」只需要一條長跑道就可起飛,更省燃料,也較不受惡劣天氣影響,部署人造衞星更便宜更方便。該公司表示他們目標就是取代傳統地面發射、令發射衞星上太空「簡單如訂機票一樣」。
7 k0 C& [9 s;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 q* y9 U# e

7 L p' E7 n. P+ n/ l; D0 A N公仔箱論壇
M* }# E! n F6 ttvb now,tvbnow,bttvb/ T1 u& \1 S! g) M2 v2 q! \$ m3 c
「大到看似飛不起」
: x! h/ w! O8 v+ c4 D' P0 u$ I9 W「平流層發射號」前天試飛,造出最高飛行時速約304公里、高度約5,182米,試飛飛行員、前F-16戰機駕駛員托瑪斯(Evan Thomas)相當滿意:「整體來說非常棒。首航表現比我預期更好,尤其是這是一架如此複雜又獨特的飛機。」/ J. b* D* W) Y' t
2 h6 r% A$ ? V' N! O, M公仔箱論壇在場見證者不絕的讚嘆聲中,其中一把屬於美國太空總署(NASA)網站NASASpaceFlight.com航天任務攝影師拜爾(Jack Beyer)。「這架飛機真的很大,大到看似應該飛不起來。」他坦言有份見證用噴射機發放衞星這個航天業新趨勢的誕生,心情興奮。「大家對這次試飛興趣濃厚,是因為人人都想知道未來。公眾每年都看蘋果公司發佈會也是這個理由,人人都想知道新發展。」tvb now,tvbnow,bttvb o3 ~8 K2 k( c {4 w&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z6 l8 x7 j m) E" L9 D
按「平流層發射系統」之前公佈的計劃表,「平流層發射號」最快明年就會嘗試送火箭到太空。
4 `2 A: [, P; C5 Q& j路透社/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