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能薄膜(0566) 2015 年股市「大時代」時,市值曾最高飆升至 3,780 億元,市值甚至超過當時長實(現為長和,001)。但漢能大部分盈利與母公司有關,令市場質疑其盈利模式,漢能於 2015 年 5 月 20 日股價暴跌 47% 至 3.91 元後緊急停牌,7月更被證監會勒令停牌。今次破產聆訊披露,在漢能停牌期間,李永生友人只願以每股 0.5 元買股,雖然漢能大股東提出私有化,這批漢能股份日後能否套現,亦是未知之數。
漢能去年 10 月發通告披露,大股東李河君決定對所有持股股東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每股不低於 5 元,較停牌前每股 3.91 元溢價 28 %,但漢能今年 2 月再公布,私有化方案及回歸 A 股計劃卻指,私有化只會透過換股方式實行。
漢能大股東透過間接特殊項目公司(SPV)作為過渡公司,以每 1 股SPV股份換 1 股漢能股份比例,向全部獨立股份提出收購,但不提供任何其他現金選擇。公告提及,漢能大股東之後或會以現金向獨立股東回購 SPV 股份,但相關資金會用於認購公司旗下 A 股上市公司股份,其後李河君等人會探討,要求 A 股公司回購 SPV 的 A 股公司股份,或首次公開發售前,李河君等人將與投資者商討,會否收購 SPV 手上 A 股公司股份,獨立股東方可能套現。
而且漢能強調,不會保障A股上市,是否、何時及如何實現;倘 A 股上市在一段時間後尚未能完成,不會向獨立股東以現金或任何其他形式作任何補償,即使清能成功在 A 股上市,現有股東能否套現,仍有「高度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