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千奇百怪] 【自然】不能呕吐的动物们太难了

呕吐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有毒食物在被吸收前及时从胃中清空。但是自然界中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具有呕吐的技能,不会呕吐的它们为了“吐”出不小心摄入的毒素,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青蛙把整个胃从口中翻出的画面惊悚;鲨鱼嘴边悬挂着整个胃搁浅了;老鼠尝试呕吐却活活被“呕吐物”弄得窒息……
作为人类,我们还是应该感恩,祖先赐予我们呕吐的能力。

人生在世,吃是毕生的追求。吃货图一时嘴馋,但身体的各器官却需要额外为此加班加点,在“后台”持续工作。光是消化食物还好说,要是某些毒性物质混在食物中,趁机进入人体,这时问题就麻烦了。
不过幸好,人类早已在险恶的自然界中身经百战,演化出呕吐和腹泻这两大生理优势。没错,这两种生理反应虽然极其折磨人,却是强劲的自我保护行为。
呕吐和腹泻能最高效地清空肠胃里的食物,包括混杂其中的致病毒素或寄生虫,也就不必麻烦免疫系统出动攻击了。
在腹泻之前,人们通常感到腹部疼痛。而在呕吐之前,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恶心的情绪。在状况百出的漫长人生中,人类可不只是在吃错东西时,才会发生呕吐。也不只有在吃了不好的食物后,才会感到恶心。

当食物中毒或者酒精中毒后,肠胃里掀起一阵翻云覆雨的不适,接着把刚吃过的东西全部呕吐而出。这时肠胃好受了,中毒的风险也基本消除了。但是也不是只在不健康饮食的时候,恶心的感觉才出现。
即使我们没有呕吐,当看到别人的呕吐物时却也会感到恶心,还有诸如肮脏的公厕中残留的粪便。这一类不卫生的东西之所以让人作呕,是因为人们会联想到潜在的病原感染危险,并且下意识地避免。于是大脑传达出类似“身体中毒”的信号,肠胃随即产生准备呕吐的恶心反应。
除了不卫生的东西之外,还有动物和害虫、性行为、不规则或奇怪外表、病变或可见的感染迹象、腐烂或腐烂的食物都会让人感到恶心。
这种感受早已根植在人类的基因中,充当人体的直观生物学家,帮助我们远离这些事物,避免感染危险。就像动物被捕食产生了恐惧,人类对激发恶心的事物也是出于恐惧。

但是最常见的呕吐,既不是吃错了东西,也不是被恶心到了,而是晕车晕船。这次可就是大脑对真实情况作出误判,造成的大乌龙了。耳朵和眼睛是大脑的两个情报接收站,时刻向大脑反馈看到和听到的情况。但是当人坐在飞驰的交通工具上时,这两个情报站就容易打起架来。
比如最容易晕车的情况之一,就是在车上玩手机了。这时眼睛向大脑传输的情报是“几乎静止”,而耳朵还能从外界的声音中判断并上报“快速移动”。人类大脑虽然聪明,但这种情况下也陷入了“迷糊”状态。
大脑:“眼睛情报站和耳朵情报站怎么传回了完全不一样的信息?这很像是中毒的迹象啊,不管了,先吐一吐总是没错的。”于是它调动中枢神经,决定让你呕吐。

要是宇航员晕飞行船,那就有点麻烦了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常常在情绪剧烈波动的时候会产生呕吐的欲望。在极度紧张、压力巨大、疯狂喜悦等心境下,大脑和胃肠道会同时释放一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
由于情绪来得太突然,胃肠道细胞接受到大量的CRF信号,却还没收到大脑解释原因的指令。于是细胞群的反应只能是以防护为主,先让人吐了再说。
人的一生中苦于各种措手不及的呕吐,吃错东西了要吐、运动太刺激要吐、怀孕了又会有孕吐反应……每一场肠胃的翻云覆雨都将迎来狼狈的下场,但这也不能抹杀呕吐的积极保护意义。

这样看来,会呕吐的人类为身体获得了自我保护的优势。但这可不是人类特有的技能,在动物界中如果来一场呕吐比拼,许多动物能展示出各种奇葩的呕吐能力。
比如海燕就并不抗拒呕吐,反而当成了一种防御手段。当它们遭遇危险时,第一反应就是呕吐,如此一来,攻击者也就因为嫌弃臭烘烘的恶心呕吐物而走开。如果它们在空中交战,两只海燕之间会还出现一些橙黄色的“子弹”,这是它们呕出胆汁制成的弹丸。
海燕:有敌人?吃我呕吐物一击!

胆汁“子弹”还不算什么,秃鹰的呕吐物那可是可以当做腐蚀性武器的。秃鹰胃内的酸性比要比人类的胃酸高十倍,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这也是它们以食腐肉为生的消毒灭菌诀窍。
除了消化食物,秃鹰在战斗中还会巧妙地呕出极具杀伤力的胃酸,灼伤侵犯者的眼睛和鼻子。

大多数动物都会呕吐,但仍有一些在演化中走偏了道路,没能获得这项技能。例如老鼠、松鼠等啮齿类动物就不会呕吐。
它们的胃和食道之间有强大的屏障,无法凭借肌肉力量来打开,所以呕吐物也无法从胃中进入食道,呕吐出来。而且呕吐需要经过大脑神经复杂的协调合作,啮齿动物缺乏这种“呕吐中枢”,也无法实现呕吐。
如果它们妄想强行呕吐,最终可能只会造成死亡。科学家曾对一只死去的大鼠做尸检,发现它有部分胃内容物返流到了食道附近。但由于内容物太浓稠,反而塞住了食道,造成窒息死亡。
不会呕吐对于它们来说是个致命缺陷,而人类,却恰好利用了这个生理漏洞,研制出老鼠药来消灭生活隐患。老鼠吃下剧毒的老鼠药后并不会呕吐,也就能轻易被毒死了。

另外,还有马、兔等某些食草动物也不具备呕吐的能力,但原因与啮齿动物不同。马的食道周围有一块肌肉,这是食物从食道向下流通进入胃的阀门。
然而,这道阀门被基因巧妙地设计成了单向阀。也就是说,食物只能从食道进入胃,而不能从胃返回到食道中。马也就没法呕吐了。

难道不会呕吐的动物只有死路一条?青蛙、鲨鱼等动物又刷新了人类的认识。
青蛙也没有呕吐的能力,但相应的,它们具备了另一种奇葩的排毒能力。人类呕吐是为了清空胃肠道中的食物,避免其中的毒素危及健康。没法把食物呕出来的青蛙,也是有办法可以清空肠胃的,而且它们的方法还更彻底。
如果青蛙吃了有毒的东西,它们将会把整个胃从嘴中翻出来。等到翻出来的胃在水中清洗完毕,它们再重新塞回到原本的位置。这种像翻口袋似的胃外翻看似惊悚,其实比呕吐还有效,能最大程度地吐出有毒食物。

胃外翻堪称动物的自助式洗胃,这也不是青蛙特有的技能,而且也有风险。翻口袋能随意地翻出翻进,但硕大的胃,如果掏出来后翻不进去了怎么办?鲨鱼也是胃外翻型动物,而其中一条就遇到了这尴尬的意外。 2017年出了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一位渔民在海滩上发现了一条奄奄一息的鲨鱼。鲨鱼显然是被冲上海滩,搁浅了。但奇怪的是,这条鲨鱼随便悬挂着一个肉红色的东西,这是鲨鱼的胃。
幸好渔民还有些知识储备,他知道鲨鱼是在胃外翻。但是通常鲨鱼胃外翻只会持续短短一秒钟,这鲨鱼是翻出来后再没有力气靠自己翻回去了。于是渔民用钳子,帮鲨鱼把胃重新塞进嘴里,推到海里放生了。

搁浅的鲨鱼与它无法翻回去的胃

看完各种不会呕吐动物的难处,人类在呕吐时,似乎也不该再抱怨什么。毕竟多少动物都要顽强排出体内毒素,不呕出来的话,是可能直接致死的。虽然不会呕吐的动物各有各的难,但会呕吐的动物……有些是要被抓来做呕吐动物模型的。
人类肿瘤化疗中,有多达3/4的患者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副反应。这就需要强效的止呕药物辅助使用,以减缓呕吐作用。
为了筛选符合要求的止呕药物,人们找到了与人类恶心呕吐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也就是把止呕药物给这些动物模型服用,观察其反应机制,类比人体体质再做实用性分析。其中雪貂、家鸽、贵州小型猪等都是理想的动物模型。

而人类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大鼠,这回总该因为不能呕吐而逃过一劫了吧?并没有,科学家依然有办法把不会呕吐的大鼠打造成了研究对象。
研究发现,在药物和运动刺激下,竟然可以诱导大鼠成为异食癖。异食癖大鼠会自觉摄入某些非营养性物质,比如高岭土,于是大鼠也就产生了呕吐反应。然后,科学家再让大鼠服下止吐剂,测试药物效果。

说来也讽刺,人类想尽方法要消除的呕吐反应,却是一些动物梦寐以求的“神仙”技能。而当人类真的帮助非呕吐动物实现了呕吐,又是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人类服务。
是否呕吐本质上并不是区别动物是否更高级的指标,但缺乏呕吐的能力,则更容易在自然界中被淘汰。想到这一点,以后呕吐时是不是就能更好受些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