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股票] 港股透視:中遠太平洋估值合理

大福證券
 中遠太平洋(1199)已訂立協議,以5.2億美元向環球航運綜合企業馬士基收購和黃鹽田港口的13.7%股權,從而將其於和黃鹽田港口的實際權益增加至20.6%。收購代價的市淨率為2.4倍或2008年歷史市盈率10倍。和黃鹽田港口擁有深圳東部鹽田碼頭第一及第二期的73%股權,另加第三期及碼頭西港區的65%股權。於2009年,4個碼頭合共處理860萬個標準箱,佔深圳集裝箱總吞吐量的47%。
 中遠太平洋向其大股東發行4.49億股新股,每股價格為10.40元,將籌集所得款項淨額45.4億元,用以支付購買代價應綽綽有餘。於考慮收購和黃鹽田港口額外股份所帶來的盈利增益,以及發行新股的攤薄影響後,此舉於短期內對該公司每股盈利的整體影響應屬中性。然而,中遠太平洋增加其核心港口業務的投資,可提升其盈利質素,並對其長遠發展具策略性正面作用。
集裝箱業務受惠需求復甦
 該公司的綜合集裝箱相關業務與全球貿易活動的關係密切,使其成為經濟趨勢的指標,貿易需求復甦,有助中遠太平洋的業務需求重拾生機,於2010年第一季,該公司的純利躍升3.1倍至1.33億美元。撇除向其母公司出售物流業務的全部49%權益而錄得的非經常性收益8,500萬美元,該公司的基礎盈利則按年增加12%至4,850萬美元。倘再撇除已出售資產於2009年第一季的盈利貢獻,其內部盈利增長更高達37%。另一方面,由於該公司的多項業務受經濟衰退所拖累,其2009年純利按年減少37%至1.73億美元。
 自2008年第四季起連續4個季度下跌後,中國外貿回升,有助中遠太平洋的集裝箱吞吐量回復至正增長,於2009年第四季的按年增幅為1%,而於2010年第一季的按年增幅更高達19%至1,065萬個標準箱。於2010年第一季,渤海灣、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及海外碼頭的吞吐量比例為37:19:32:12,而其吞吐量增幅則分別為13%、26%、5% 及50%。隨全球貿易復甦,我們繼續預期中遠太平洋於2010年的吞吐量將按年回升10-15%。
母公司支持 租賃業務穩
 在集裝箱租賃業務方面,於2010年第一季末,該公司的船隊按年縮減3%至158萬個標準箱,其自有箱、租賃箱及管理箱的比例為47:7:46。於2010年第一季末,其整體集裝箱使用率按年上升2.2個百分點至93.5%。與其同業比較,中遠太平洋的集裝箱租賃業務相對穩定,原因為其母公司中國遠洋(1919)租用其自有箱及租賃箱約五分三,且多屬長期租約。
 金融海嘯爆發後,集裝箱製造業陷於低潮,訂單幾乎停頓。隨訂單重臨,中遠太平洋的A股上市集裝箱聯營生產商中集集團的業務復甦。中集集團於業內擁有無可匹敵的龍頭地位,於2010年第一季,其銷量達103,000個標準箱,較2009年總銷量為高。儘管中集集團於2010年第一季的純利按年下跌15%至人民幣3.54億元,但倘撇除2009年第一季出售其上市投資而錄得的收益,則其基礎盈利實際上轉虧為盈。
 我們預期,中遠太平洋於2009-11年經常性每股盈利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4%。我們繼續給予該股買入評級,目標價維持於14.80元,相當於市淨率1.5倍,鑑於該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復甦,此估值乃屬合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