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孩子挑食、偏食恐是「食物恐新症」藏健康危機,醫師建議這樣做


: Z+ F" Q0 y+ ?' N: r$ j% l$ Dwww.tvboxnow.com孩子挑食、偏食恐是「食物恐新症」藏健康危機,醫師建議這樣做。
- O& M0 U) s, [/ t, ]www.tvboxnow.com
( z+ v& B( H( {+ B* ]9 `4 X, q. vwww.tvboxnow.com
7 `  {- Y% d# v# x: E公仔箱論壇孩子的營養攝取是多數家長育兒的難題之一,憂心孩子因為「不敢吃」而導致營養不均衡,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陳慧文醫師指出,孩子的偏挑食有時是因為對未曾接觸的食物產生牴觸心理,即所謂「食物恐新症」。3歲的陳小弟由於體重僅12公斤導致過於瘦小的緣故,母親帶著他來到醫師門診就醫,經仔細問診後發現,陳小弟自嬰兒時期對於副食品便十分抗拒,且時常腹瀉。
3 H2 \6 q& `- r' Y& j: D陳慧文先以處方藥物改善陳小弟腹瀉症狀,並請母親記錄陳小弟三餐飲食,回診時安排營養師諮詢,以期改善陳小弟營養不良的情況。
9 N1 Z, n8 p8 I3 j- C0 a; d) _# o! jwww.tvboxnow.com8 r; R! h" S- C* q+ V% m  k% X% l8 g
公仔箱論壇8 X& U& n  A6 [" N% ?' y" B
圖/陳慧文醫師看診示意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5 k8 U! w) |* J; O5 E$ i3 l9 C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D/ }( w$ |+ h/ B+ Q$ h
, b& n# U' |8 Y8 c
芬蘭研究:食物恐新症可能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芬蘭國家衛生與福利研究院、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曾針對食物恐新症進行多年追蹤研究,發現食物恐新症會使整體飲食品質下降,造成飲食中的蛋白質、纖維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不足,或鹽分、飽和脂肪的攝取偏高,可能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N  l, ]8 v, W( T- T$ t9 ^3 l公仔箱論壇「食物恐新症」常見於2至6歲兒童食物恐新症常見於2歲至6歲的兒童,由於逐漸發展的自主意識,讓孩子們對於喜惡開始有所分別。
+ B9 g6 ~( X+ Ltvb now,tvbnow,bttvb若家長未及時給予協助,短期間可能會造成孩子因為纖維質攝取不足而出現腹痛、便祕的情況長期下來除了造成體重過輕或過瘦之外,對於大腦神經的發育也會有所影響; ]3 u" e% L' L1 k7 ^$ h& d5 z
1歲以前的幼兒飲食是能夠被訓練的陳慧文表示在1歲以前的幼兒飲食是能夠被訓練的,家長可以透過多變化的副食品讓孩子嘗試,能夠大幅提升孩子對於新食物的接受度。www.tvboxnow.com/ {7 R1 w% @- v5 E9 Y7 e( l/ n
而1歲至2歲的幼兒對飲食接受的可塑性相對也還是較高,經由階段性的嘗試與改變食物型態及樣貌,比如青菜可以剁碎、磨泥、熬湯等,或利用模型切出特別圖案,幫助幼兒飲食多樣化。$ a5 O! J, y; R3 `
其中家長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因此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吃,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簡單手作,增加孩子的好奇心與參與感進而願意嘗試。
3 R( f; L6 a; V7 J公仔箱論壇陳慧文提醒,孩子的飲食攝取固然重要,但家長也切莫過於心急,避免運用賄賂或威脅手段,假使孩子是為了獲得獎勵或逃避懲罰而進食,反而會造成孩子焦慮或討厭的情緒。9 ]" Z2 m# s. _: ^% V5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