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顧雲昌在一次論壇上說,“現在有些人認為:房價一定要暴跌,如何如何。可實際上,我認為,房價暴跌只是一種妄想。”
4 S$ k# O. S4 d5 a1 l9 ]# _4 Y公仔箱論壇2 ~, x1 |/ ], P4 {$ d8 n
專家談話理應有專家的“范兒”,如果認為對方的觀點沒有價值,自然不用自貶身價,屈尊反駁;如果認為還有商討余地,那就不應該貶之為“妄想”,因為同“妄想”的對話肯定離不了“妄想”太遠。
# s1 f! L* Z; q& Y#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o8 o' K% a; I* u( q&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顧委員認為,“從國際上看,房價大幅下跌與城鎮化率有關。當一個國家城鎮化率超過60%的時候,房價大幅下跌就可能發生。美國房價波動的時候城鎮化率超過70%;日本房產泡沫破滅是因為城鎮化率超過67%;歐洲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城鎮化率超過65%。現在就中國城鎮化率來看,樓市崩潰點還很遠。”tvb now,tvbnow,bttvb3 V8 W2 e' S8 b" l! G1 J
6 Y6 N& m& Q7 ^ F$ ztvb now,tvbnow,bttvb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少中國專家都染上了一種毛病,隨意使用國外的例子作為解說中國的標桿,由著個人需要,順著用,倒著用,但“萬變不離其宗”,始終不違背“唱多中國”的原則。前陣子有專家說中國還有20年甚至30年經濟高速發展時,強調的是國情優勢,一切外國經驗都不足以解釋中國的未來。現在顧委員談房價時,又拿著國外的城鎮化率說事,完全不用考慮,世界上哪個國家在達到當下中國城鎮化率時,房價漲得像現在中國一樣高,房子造得像中國一樣多,國民收入與房價之比像中國一樣離奇。誰要把如此做派稱之為“科學探討”真會被人認作“妄想”。- z: Y# o0 X. \0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w& M! Z2 [$ b; X; }
無獨有偶,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期間,針對市場關于中國樓市崩盤、三線城市領跌的說法,全國政協委員、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回應稱,三線城市房價在每平方米三五千元,“這是成本價的水平,還能崩到哪兒去?”好像生活在市場環境中,卻從來不知道,任何商品只要“貨到地頭”,價格主要取決于供求關係,對于過剩的商品,無論成本價如何合乎情理,消費者不光顧,跌個沒完的情形天天都在發生。仇部長如果因為不上商場購物,所以不知道,那只要在業務范圍,搜索一下歷史上發生過樓市崩盤國家當時的數據,就不難知道有多少房子直接跌到了開發商的成本線以下,讓他傾家蕩產。在今日國內的一些“鬼城”,連開發難以為繼只好中途撤資,爛尾了之的都有,貼本銷售又有什麼不可想象的?
( k# y7 g9 W! g1 o8 C' `tvb now,tvbnow,bttvb" C0 }% u, J( R- D1 [! R9 o6 `
同樣,當被問到大城市的高房價會不會成為阻礙城鎮化因素時,又一位住建部副部長齊驥說,“房價比較高的城市,農民怎麼買得起房的問題,可以分兩步說。當然會有一部分富起來的農民進城,他們不用你操心,你買不起的房子,他恐怕都買得起。”雖然後面談到了農民工進城可能承受的房價壓力,但副部長借富裕農民的購買力說事,表達的仍然是“房價不足憂”的“自信”。
( Q% r4 s+ a. q. y) _2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H9 V5 l! Q7 U |$ R, a5 W 毫無疑問,農民中肯定有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他們購買力驚人。只是在當下宣傳的城鎮化中,他們代表多大的購買力,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支撐遠遠脫離戶籍市民購買力的高昂房價?如果城裏人承受不了,農民卻毫無怯色,那豈非證明今日中國已不存在飽受詬病的“城鄉二元結構”?
6 [6 n- \; \9 Ywww.tvboxnow.com8 y9 Q6 d" n! y5 R/ K4 G
住建部的官員和專家一說到房價高或者因為過高而可能暴跌時,就會忘記了常識甚至忘記了專業探討的規范,有其難言之隱:正是當下樓市前景不明,購房者躊躇觀望,崩盤的聲浪逐漸升高,逼得住建部人員紛紛出馬,頻頻唱多都顧不上邏輯是否成立。公仔箱論壇5 S+ g6 l4 o' k' T
4 B+ Z' ^: b! D7 U' h公仔箱論壇 其實,真正的問題不在于住建部官員說什麼,而是類似擔憂會不會影響國家決策,令剛剛起步的經濟轉型和配套改革,重新回到被房地產綁架的老路上去。證監會最近放行了房地產上市公司的融資,A股市場上房地產、銀行、鋼鐵、水泥等或者產能嚴重過剩,或者債務風險潛伏的行業聞風一起大漲,股價的抬轎者希望傳達的會不會就是這樣的信息?
/ X t8 X' e9 [1 _4 W9 U3 K4 Y) Utvb now,tvbnow,bttvb8 D+ I8 X! J) O e( I- {
心理學上有一個實驗,讓囚徒面對一扇緊閉的大門,不開門出去,就得死,打開卻不知道會有什麼危險,結果囚徒選擇的幾乎都是寧可死,也不開門,因為不確定的危險比確定的死亡更可怕。在中國,樓市走到今日,已經成為如康德所說的“自在之物”,牽引著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牛鼻子,走向一個誰都知道不可收拾的結局。但從官員到專家,許多人都寧可追隨之,而不願意面對現在擠破房地產泡沫可能出現的局面,哪怕它肯定不會像聽任泡沫越漲越大最後爆炸那麼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