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槍桿子凌駕民主 埃及創惡例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報導,埃及經由民選產生的穆希政權,被街頭民眾及軍方合力推翻,這不僅是埃及的悲劇,而且為整個阿拉伯世界創下了一項可怕的惡例。現在埃及軍方必須儘快安排選舉,否則埃及的未來將既嚴峻又絕望,甚至將波及到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政治前途。 經濟學人指出,大多數人都將埃及的亂象歸咎於穆希施政不當,因為由街頭抗爭的規模,顯示大部分人民都反對他。穆希在經濟、社會、宗教問題上舉措失當且顢頇無能,都使他遭到多數民眾的唾棄與憤恨,因此他被推翻完全可以理解。然而此舉卻可能為埃及、乃至鄰近地區造成一大災難,而且絕不僅侷限於埃及一國而已。 穆希遭到驅逐,可能創下一項可怕惡例,而使其他的民主政權面臨動搖。埃及民眾的舉動,將鼓勵其他國家對政府不滿、不服的反對人士,不再以選票來變更政府,反而改用激烈的手段來推翻民選的政府。反對派將在街頭追求他們的主張,而不是在國會。如此將使整個地區維持和平及創造繁榮的機會下降。 在此同時,這項訊息也將使其他國家的伊斯蘭運動者心懷憂懼。他們從埃及事件所獲得教訓,就是如果他們在選舉中贏得勝利,反對者就會使用非民主的方式將他們推倒。因此一旦他們掌握權力,便更加無所不用其極地鞏固權力,無論是採取公正或邪惡的手段都無所謂。「粉碎敵人」將成為他們的座右銘。 經濟學人強調,如今傷害已經造成,而且無法彌補,但未來的發展仍可能有較好或更糟的不同結局。如果埃及軍方持續掌權,則埃及將重新回到穆巴拉克遭到推翻之前的情況,而且革命不會再有成功的希望。 如果軍方能宣布重新選舉的時間表,並嚴格遵守,則埃及就還有機會。軍方必須向伊斯蘭運動人士做出值得相信的承諾,表示如果伊斯蘭人士能夠勝選,便容許他們接掌政權。要說服他們當然非常困難,但如果儘快舉行選舉,仍將對情勢有所幫助。 埃及軍方在民眾推翻穆巴拉克的過程中,曾經按兵不動。迄今埃及仍有許多民眾信任軍方,如果軍方將領有心對民眾的信任有所回報,就必須將國家撥亂反正,儘快使國家回到民主政治的軌道之上。
6 e' B" S- [* Z;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t8 n, h2 q# y+ n
公仔箱論壇6 d( V* t& q% i

爭辯中的埃及政權更迭:有好的軍事政變嗎?

自一九五二年納瑟將軍參與發動軍事政變(coup d’etat)、推翻王室後,軍方就是埃及最大的政治勢力。納瑟(Gamel Abdel Nasser)在一九五六年成為總統、隨後又有同樣是軍方的沙達特(Anwar Sadat)和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繼續擔任埃及的國家領導人,直到二○一二年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的穆希(Mohammed Morsi)出任總統為止,總計軍方支配埃及政治長達五十年。沒想到原本算是退居二線的軍方,竟然在多黨民主選舉的一年後,又發動政變,成為主導埃及政局的關鍵力量。由於相隔時間極為短暫,或許也有人認為埃及的軍方從未抽離政治。 無論如何,軍人干政或是軍事政變,都會衝擊民主政治的發展和鞏固,因此儘管穆希執政極具爭議,但他被罷黜的方式仍然值得商榷。埃及這次的政權更迭,引發了另一項政治學上的辯論,就是如果它能結束目前的抗爭、帶來埃及的和平穩定,難道不能將它視為一個好的軍事政變?事實上,埃及軍方的這次罷黜總統行動是否稱的上是政變都有爭議。因此我們似乎應先確認它是政變,再分析或決定其是否為一個好的軍事政變。 首先,我們先為政變下個定義。根據非洲政治學者湯姆森(Alex Thomson)的說法,政變是「突然、非法的政府替換,而安全部隊的成員在其中扮演顯著的角色」(a sudden, illegal displacement of government in which members of the security forces play a prominent role)。另外鮑爾和戴恩(Jonathan Powell and Clayton Thyne)在最近的論文中則是將其定義為「軍隊或是其他政府部門的菁英,用非憲法手段將現任國家元首拉下台的明顯意圖」(overt attempt by the military or other elites within the state apparatus to unseat the sitting head of state using unconstitutional means)。簡言之,政變乃是靠著軍隊或安全部門的力量,非法更替政府領導人的政治行動。 已辭世的政治學大師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在他經典作《變遷社會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一書中,指出政變有四個基本特徵。第一、它是由一股政治力量透過武力或是威脅使用武力,非法取代現任政府領導人;第二、使用的武力通常極為有限;第三、參與的人數有限;第四、參與者在目前的政治體系中早已擁有其權力的制度基礎。我們若是根據這些定義及要素來看埃及的案例,它顯然是軍事政變,因為軍方並非走入總統府和穆希坐下對談後,後者就決定交出政權。整個過程當然沒有經過憲政程序,且軍方絕非政府以外的武裝力量。 美國總統在第一時間的反應中,並未使用政變的字眼,僅說美國對埃及軍方的行動,感到關切。英國外相海格(William Hague)則認定它是「對民主體制的軍事介入」,但補充說明它是一個「受歡迎的介入」(popular intervention)。即使美國和英國避免使用軍事政變來形容埃及日前發生的政權更替,但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它是不折不扣的軍事政變。 根據海格外相的說法,它是一個受歡迎的介入,那是否就構成所謂「好的政變」(good coup)?大部份的學者都認為因為政變全都是非經憲政程序更替政權的政治行動,因此沒有好的政變,若是界定有些政變有其正當性或合法性,就有可能鼓勵具野心的軍人,自認是行俠仗義、替天行道、為民除害,而發動政變,讓這個非正常民主程序的政治變遷,成為爭奪權力的工具。基於這樣的考量,他們認為基本上沒有好的軍事政變。 不過,若被罷黜的對象是非經民主程序產生的總統或國家領導人,而他持續的專權獨斷已引發高度的民怨,促成群眾走上街頭進行抗爭時,此刻的軍事政變可以解釋為好的政變嗎?部份認為有好政變的學者認為最終的判斷標準,仍然在於政變之後的發展,如局勢是否因此穩定下來?軍人執政團或文人的臨時政府是否儘速兌現承諾、通過新憲、舉行多黨民主選舉?最後,軍人是否完全退出政治,不再介入?換句話說,好的政變是取決於未來的發展,而非當下的情形。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埃及軍事政變後的發展並沒有讓局勢立刻穩定下來,未來還有可能出現大規模抗爭、甚至是動亂不安的情形。即使軍人沒有自己參政,是讓首席大法官曼蘇爾(Adly Mansour)代理總統、前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艾爾巴拉岱(Mohamed ElBaradei)則是擔任總理,但是他們所推翻的是一位經過憲法程序多黨民主選舉所產生的文人總統,至少應嘗試由罷免途徑迫使他下台,而不是動用武力將其罷黜。穆希政績不佳,還是有任期的保障。若每一位民選總統都因執政不力而有可能被軍方罷黜,民主政治將極其脆弱,難以順暢運作,民主鞏固也不易實現。 【2013-07-08 聯合新聞網】 公仔箱論壇6 \; \9 j3 ^3 X6 m$ f
tvb now,tvbnow,bttvb5 `1 Y( Q3 H0 h6 w/ m
. j2 K9 [/ O/ P

$ }+ o% r. A3 c" V8 I* U公仔箱論壇

埃及軍隊出手 伊斯蘭宗教勢力反撲

「穆斯林兄弟會」是一個迅速發展起來的伊斯蘭宗教組織,會眾遍佈中東各國,穆希之能在埃及當選總統,得力於眾多穆斯林兄弟會會眾的投票,由此證明,穆斯林兄弟會已在埃及境內儲備了相當力量,所以這次埃及軍隊會及時出手罷黜總統穆希,旨在阻止伊斯蘭教在埃及的發展,但卻招來更大的伊斯蘭宗教反對力量。 由於國際間對軍事政變這種行為深惡痛絕,埃及軍方極力否認這次行動是一次政變,而稱之為二次革命(表示與拉下穆巴拉克的軍方第一次革命有別),美國在埃及軍方發動政變向穆希總統提出48小時「最後通牒」時期沒有作出任何表示,讓人懷疑美國是發動這次政變的幕後操控者,或最少是政變的暗示者。歐巴馬總統於事後才發出聲明,表示美國仍主張民選政府,同時呼籲儘快回到民主政府,並避免迫害下台總統及其支持者。歐巴馬是在埃軍方行動成功之後才出聲,有人認為美國即使沒有幕後主導事件,也是軍事政變的默許者。 埃及軍方是自50年代驅逐最後一代「法老」法魯克之後,是半個世紀以來的埃及權力擁有者,他們擁護世俗主義,反對伊斯蘭宗教治國,所以在民眾中聲望很高,埃及軍隊被認為是光榮的、愛國的,並且總是站在人民的一邊。在埃及解放廣場示威的群眾,呼喚歐巴馬政府停止支持「穆斯林兄弟會」的「法西斯政府」。他們不信穆斯林兄弟會掌控的政府會允許民主、自由選舉繼續下去,所以他們必須在環境還未變得更惡劣之前起來,把穆希政府推倒。 對穆斯林兄弟會來說,他們的首腦穆希能當選埃及總統,真是踏破鐵鞋無處覓,得來全不費功夫,這不啻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自然不能讓軍人破壞掉。若不能把失去的政權奪取回來,他們死也不罷休。如此在非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兩種對立思維,在一個宗教思想分裂的社會中發酵,其最終結果一定是一場內戰。 穆希上任總統雖然只一年零三天,但卻已做了許多損人利己的事。第一是對在埃及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軍隊進行「手術」。他已解除了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主席坦塔維和總參謀長阿南的職務,換了他自己的親信。第二,他取消了軍方過去旨在限制總統權限的憲法,通過並頒布了把權力集中在總統手裡的新憲法。並且提高了宗教在政治中的地位,為伊斯蘭宗教治國預作準備。所以,若讓穆希繼續當總統,埃及極可能成為第二個伊朗,從世俗主義變成「政教合一」的國家,祟尚自由生活的埃及人當然受不了。所以這次事變,在軍隊還未採取行動之前,埃及的普通人民已站出來示威了。不管這是一場革命或是政變,穆希和其穆斯林兄弟會會眾其實咎由自取,怨不了別人。 美國之涉及幕後操縱,或也有其可能,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操作是無處不在的。中東各國的動亂,所謂「阿拉伯之春」如雨後春筍之無處不在,處處有美國中情局人員的手腳。如果這次埃及事變不是美國搞的,其結果對美國來說卻是正中下懷,喜不自勝! 埃及臨時政府已經宣布,埃及將組成一個法律委員會,自組成之日起30日內對憲法進行修訂,由一個50人的專門小組在60天內批准新憲法草案,隨後在30天內對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投。新憲法草案公投通過後,將在15天內舉行議會選舉。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目前還未就此時間表作任何評論,若其答覆是否定的,那麼一場無休無止的內戰將在埃及爆發開來。 【2013-07-13/泰國世界日報】
- d: l2 G9 X% q3 j! |; _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1 C" {( i$ m% G3 M$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o& M7 H& W( ]" T9 X, f3 uwww.tvboxnow.com

歐巴馬譴責 埃及不滿

美國總統歐巴馬強烈譴責埃及暴力鎮壓,並取消聯合軍事演習後,埃及總統府15日表示,歐巴馬的譴責只會「鼓舞兇暴的武裝團體」。 歐巴馬總統15日取消美埃聯合軍事演習外,首次針對埃及的暴力鎮壓發表措詞審慎的譴責聲明,但沒有中止每年1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埃及總統在歐巴馬發表譴責聲明後,發布聲明回應表示:「總統憂心沒有事實依據的聲明,可能鼓舞兇暴的武裝團體。」埃及官方新聞社MENA發布的聲明說:「總統感激美國對埃及情勢發展的關切,但期望美國能掌握明確的情況。埃及面對的是以政府機構與重要設施為目標的恐怖主義行動。」 專家表示,歐巴馬未停止對埃及的軍事援助,是擔憂這樣的作法將使埃及情勢更加動盪;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然而,取消代號「燦星」的軍事演習,對於遏阻暴力蔓延或臨時政府的安危是否產生影響,目前仍很難評估。 美國國防部長海格15日與埃及國防部長通電話時暗示,如果臨時政府未迅速尋求政治和解,對美埃數十年來的軍事關係可能會有後續的影響。海格在發表的聲明中說:「國防部將與埃及繼續維持軍事關係,但我已明確表明,暴力行動或是未採取充分的調解對策,對雙方的長期國防合作關係將有重大風險。」   

www.tvboxnow.com, t: }/ K. r4 p
【2013/08/16  聯合晚報

在埃及 美國仍然學不到教訓

美國在埃及的態度反反覆覆,似乎凡是自己當下支持的,將來都會反悔,一再以今日之我推翻昨日之我。短期之內,中東各界誰敢信任美國?但埃及不是第一個例子,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過去越戰結束時,觀察家曾以為,歷史短淺的美國終於學到教訓了。後見之明顯示,這樣的期許落空了。不過起碼讓人認識到,美國在外交上學不到教訓的原因,並不在於是否經歷重大歷史變故。 美國外交之所以學不到教訓,是因為有雙重標準同時在運作,一是洛克思想,二是霍布斯思想。美國立國的精神反映了洛克的自由憲政思想,洛克所設想的自然狀態很美好,政府的目的是盡量維繫這樣的狀態。另一方面,美國的國際關係受到霍布斯的影響,認為自然狀態是無政府狀態,並以此思想基礎排斥歐洲介入美洲事務。可以說,至今美國仍然在這兩種自然狀態的想像中往返。 面對其他國家,美國思想界、智庫與媒體慣用洛克的思想衡量之,甚至還加以排序,排序低的就稱之為失敗國家。這樣的國家不正常,因此應予改造。是否介入進行改造,便只是實力問題,一旦評估實力夠,就介入。之所以相信介入後就可以建立憲政秩序,是因為在前提上就認為每個國家內部存在一個美好的自然狀態,一旦能排除暴政,自然應該可以建立憲政。 這樣對美好自然狀態的想像,並不存在於美國與失敗國家之間的國際關係中,因此美國介入的手段往往非常殘暴,其間經常發生誤殺、濫殺、虐囚、掠奪等等叢林狀態中才會有的野蠻行為。然而美國大眾固然熱愛自由,關切人權,且對美軍犯行即使知之甚稔,卻並不感到特別難受,充其量視為是犯行官兵的個人行為。畢竟,叢林狀態本來就是在率獸食人的條件下,美國不必負全責。 美國在中東或北非的行為,無論多不一致,都可以用恢復洛克的美好狀態來合法化,或用霍布斯的叢林狀態來合理化,在兩種思想境界之間來回。介入失敗時,如越南,就以為是實力問題,回去富國強兵就好。介入成功時,如伊拉克與阿富汗,就以為洛克的自然狀態將自動恢復;仍無法恢復的話,就進入霍布斯情境,為了自衛而一再進行局部屠殺,最後以國家利益之名,一走了之。 美國在埃及作風便如出一轍,起碼在認識問題時,每當洛克不敷使用,就用霍布斯;每當霍布斯令人沮喪,就再訴諸洛克。無論介入與否,或介入之後改造能否成功,這些決策與判斷都可以藉著在國內洛克與國際霍布斯兩者之間悠遊,找到自我認識與自我接納途徑,維持良好感覺,並將所有成敗歸諸於實力大小。如此的美國外交史,免除了複雜的學習壓力,只剩下科學的國力問題。 www.tvboxnow.com9 E4 f. U9 d, n, F3 Q1 N

+ v# A  g6 K% T6 {; G【2013/08/21 聯合報】

穆斯林兄弟會 「星期五」憤怒示威

埃及首都開羅的軍警廿三日嚴陣以待,力圖阻止穆斯林兄弟會展開「憤怒星期五」的抗議活動。 埃及媒體則於同日獲悉政府修憲案的內容,包括對政黨施以更嚴格的限制,對茉莉花革命的成果構成進一步的威脅。 遭罷黜前總統穆希所屬的穆斯林兄弟會,廿三日號召開羅廿八個清真寺,在每周五例行的主麻日聚禮後上街遊行,測試穆斯林兄弟會,在幾次大規模遊行抗議遭軍方臨時政府打壓後的動員能力。 安全部隊相對低調,即便在日前發生槍戰的法塔清真寺附近亦然。該寺大門、柵門深鎖,警衛說祈禱取消。街尾熙攘的市集內,民眾忙著購物,惟可見兩輛裝甲運兵車停在一旁。 安全部隊的裝甲車和推土機十四日開進穆希支持者在開羅的兩大營地清場,埃及的動亂也從而進入最血腥的階段。營地之一的拉比亞廣場附近廿三日停了一輛鎮暴警用卡車,當地清真寺封寺維修,工人忙著粉刷牆面,小孩則在垃圾堆中撿拾有用之物;另一營地「復興廣場」遭軍方以鐵絲網阻斷去路。 政府官員說十四日迄今全國至少有九百人死亡,但兄弟會稱人數更多。前總統穆巴拉克廿二日羈押期滿獲釋,象徵過去一甲子的軍權舊秩序的復辟與勝利。首位民選總統穆希遭罷黜迄今仍身陷囹圄;兄弟會領袖相繼落網,精神領袖貝迪將於廿五日受審。
1 i' O" i4 x2 Ntvb now,tvbnow,bttv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