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2# charmmymiao




小熊貓

小熊貓(學名:Ailurus fulgens)又名紅熊貓、紅貓熊、小貓熊,有時在中文中也稱火狐,英文中亦有「Fire Fox」即是對其的直接譯名,是一種哺乳類動物,分佈在中國南方到喜馬拉雅山麓。屬於食肉目、小熊貓科。它究竟應該列在熊科或浣熊科是多年來一直被爭論的問題,最近經過基因分析,認為與美洲大陸的浣熊親緣關係最接近,應該單獨列為小熊貓科。

描述
小熊貓長約50至60厘米,體重約3至5公斤,身體軀幹毛為栗色,四肢和腹有些黑色毛,面部白色花紋不像大熊貓那樣明顯,但前爪根骨的一部分突起成手指狀,可作為第6手指抓握物品,和大熊貓相同。 以果實、根、筍、栓皮櫟、昆蟲等為食物。夜行性,白天在樹上睡眠。交尾期為1~3月,5~7月生育,一胎一般有1~4頭仔。幼仔5個月左右斷奶,18~20個月性成熟。 目前由於森林砍伐等原因,野生棲息地萎縮,造成數量明顯減少,據估計大約只有不到5000頭。小熊貓被列入IUCN紅色名錄的瀕危級別,及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一,嚴格禁止交易。

命名
「熊貓」這個名稱其實是小熊貓先取得的,但是後來的大熊貓更廣為人知,所以單稱「熊貓」的時候多指的是大熊貓。 法國的博物學者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的弟弟動物學者弗列德利克居維葉(Frdric Cuvier)看到小熊貓的標本相當感動,因此以希臘文中的「火焰色的貓(Ailurus fulgens)」作為其學名。 英文中則有「Red Panda」、「Wah」、「Firefox」等名稱,最後的Firefox即是有名的開放原始碼瀏覽器Mozilla Firefox的來源,但是該瀏覽器的圖案畫的卻比較接近有着火尾巴的狐狸。

生態
小熊貓是屬於夜行性生物,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坡及中國西南的多山森林,大約位於海拔2,200至4,800公尺左右。牠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樹枝上或是樹洞中休息,只有在接近晚上的幾個小時比較活躍。對於溫度十分的敏感,大約是在17至25C,無法忍受超過25C的溫度,也因此小熊貓會藉由在樹頂的陰影中睡眠來躲避日間的高溫,經常躺在大樹的分枝或滾在樹洞中用長尾蓋住臉。 小熊貓對於生活在樹間十分的熟練及適應。因為具有領域性一般都是獨居,很少見到成對或是家族群居,是種非常安靜的生物只會發出動物的吱吱聲來做溝通。在夜間搜尋食物,靈巧的延着地面或是穿過樹間,找到食物後會用前肢把食物送入口中,啺水時是用前掌沾水再舔食掌上的水份。主要的天敵是雪豹、貂及人類,尤其是人類造成的棲息地破壞。 小熊貓的一天開始在儀式性的清洗動作中,會用前掌清潔毛皮也會用樹枝或石頭來抓背,因為有領域性會巡邏領土並用微弱的香腺或尿做標記。當他們感受到威脅會立刻竄入難以進入的亂石或樹間,當感到威脅沒有那麼強大時,會用後腳直立做出防衛動作以利用銳利的前爪來攻擊敵人,小熊貓十分友善但並不是沒有防衛能力,碰上危險也是會反抗。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