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國有銀行違規貸款屢查屢現久治不愈

中國國際審計署星期三披露,中國銀行六家分行十年來違規發放貸款六十四億元人民幣十年間不斷發生的貸款違規直到今天才大白於天下,這是否揭示中國國有銀行違規貸款已經成為難以治療的頑疾?香港鳳凰網有網友星期三在網上喟嘆,“年年審計年年問題,年年問題年年依舊”。這位網友的一番話可謂形像地描述了為什麼經濟學者將違規貸款說成是中國國有銀行三大頑疾之一。另外兩大頑疾是高息攬儲和隱匿不良資產。不過,中國經濟學家孫飛博士星期三對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表示,中行六家分行十年來發放六十四億元人民幣違規貸款,單單從數量上看其實並不大:“過去十年違規發放貸款總共六十四億,即平均每年差不多六個億。如此看來,數額倒不算大,我覺得還屬於比較正常的範圍。然而,對照財經紀律,違規發放貸款是不應該的,因為違規意味著一些資金沒有被監管,這值得警惕。” 不過,鳳凰網星期三有網友也說,審計出來的違規貸款只是“冰山一角而已”,“64 ​​億加個0都不會多的”。中國官方星期三的報導說,中行六個分行六十四億違規貸款的具體情況是:一是違規向不符合貸款條款和條件的企業項目發放貸款23.11億元,二是違反程序發放貸款39.87億元,三是違反國家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辦理個人住房貸款等1.31億元。對此,中國北京經濟學者段紹譯先生星期三表示,這是中國特色的貸款制度:“因為中國的銀行首先不是真正的銀行,是國有壟斷企業,相當於政府的一個部門,不一定按遊戲規則辦事,其次中國國有銀行貸款的一些規定本來就不一定對,有時違規說不定還會帶來好處。再者,銀行經營的好壞與銀行領導的利益關係不大,銀行領導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時可能犧牲銀行的利益而進行權力尋租”。段先生強調,國有銀行領導通過權力尋租發放違規貸款將會加大中國的金融風險。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不久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金融體系的最大風險在政府的干預。孫飛博士也表示,中國防范金融風險是必要的:“但是目前來講,中國金融風險還在可控範圍之內,比如說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地產風險都還可控。中國不像美國,美國地方政府靠稅收,而中國的地方政府本身有雄厚的財政實力,由優質國有企業和土地財政做支撐,地方系統性債務危機不會爆發。說到房產,由於中國房地產按揭首付比例很高,很多乾脆是一次性全額付款。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房價如果跌20%,跌30%,甚至跌50%,銀監會的壓力測試都顯示,商業銀行雖然因此會面臨很多呆壞賬,但是整個風險還是在可承受範圍之內。” 不過,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近期對外表示,中國發生系統性、全局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已經超過60%,甚至可能超過70%。向松祚認為,影子銀行的風險、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產能過剩行業大規模的兼併重組和破產的風險以及房地產開始調整可能引發的風險是目前中國面臨的四大金融風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