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招至今一個月,市場一般以減價盤為主 (據統計減幅約1%至5%),用家們皆吼準屋苑優質單位趁勢置業 (我們預計用家佔整體成交約六成半至七成,其餘為中長綫收租客。),令二手屋苑睇樓及交投逐漸回升。
上週未,各區指標藍籌屋院睇樓及成交量均見企穩。太古城昨日單日錄約五宗成交,較前一個周六的三宗,上升逾六成;康怡花園昨日亦錄約四宗成交,比上周六升四成;海怡半島昨日錄約一宗成交,與上周六相若;紅磡海逸豪園睇樓量逐漸回復約出招水平;沙田第一城昨日錄約六宗成交,與上周相若。
現時情況正與筆者於上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時的觀點一致。當時筆者曾指出新增“額外印花稅”雖然會令短線交易成本大大上升,但投資客們會把原來用於炒賣的物業用於租售或套利離場,使得住房供應量上升,導致短期內房價下跌。
對於本港未來樓價走向,因聯繫匯率制度,香港地區將與被迫與美國保持一致的低息環境;另外美國的輪量化寬鬆政策及人民幣升值只會令大量歐美及內地資金湧入香港房地産市場,再加上有限香港土地供應,筆者仍然對本港樓價及一眾本地地產及相關行業的看法仍偏向樂觀的看法。這正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發表的報告,警告香港未來幾個月將面對熱錢湧入、低利率和樓盤供應緊張使房地産將形成泡沫的風險的看法不謀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