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欄名:經濟與投資
今年投資不能不看通脹,但這個「脹」,是怎漲?不明其漲因,投資難得金。今天又談買菜、賣菜。
中國菜貴,印度也菜貴。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與去年同期相比,除土豆外,其他蔬菜——豆類、茄子、西蘭花、捲心菜、番茄、胡蘿蔔的價格普遍上漲了25%至60%。
新德里福利科科長賈拉希.拉古拉姆表示:「今年交通運輸費用、柴油價格、人力資源的成本都成倍上漲,因此物價也升。」一些商販認為,非季節性降雨的缺乏造成農作物減產,也是帶高菜價的原因。
簡言之印度菜價漲是因為:柴油價升,人工升,運輸費升,再加上乾旱失收,菜價續漲。要壓這個菜價漲,除了盼天公多降甘霖外,怕只能靠政府補貼油價去減低些運輸成本;若望油價跌,難了;要求工人減薪,難之外還有不道德。
加息難壓菜價漲
中國菜價漲,原因為何?不少人講是炒作,這是傳媒炒作之言,業內人士怎樣說呢?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北京新發地農產品公司董事長張玉璽表示,媒體對於「蒜你狠」、「豆你玩」等的報道炒作是錯誤的。
張玉璽謂,從2007至2009年,連續三年大蒜價格連續下跌,農民就不種了,(種植面積)由我們說的1,000多萬畝下降到500多萬畝,下降之後產量低了,它出口還增加了,這樣大蒜價格肯定要上漲。綠豆主要生產在東三省、內蒙古,都用貧瘠的土地去種植,靠天吃飯,2009年大旱,很多地顆粒無收,產量沒有了,沒有之後肯定就是供需矛盾出現問題了,綠豆(價格)肯定上漲。
在張玉璽看來,農產品價格今年走向了高峰,問題不在於種植行業,而是流通環節出現了問題,他舉了一個例子。
在「國16條」沒發表之前,「柴油荒」
真正影響農產品運輸的價格。舉個例子,從雲南拉一車豆角到北京新發地,正常情況下,中間加4至5次油,走三天兩夜,但是「柴油荒」變成每次只加200塊錢油,就是從雲南到新發地,有一個車加了50次油,由本來三天兩夜變成了七天六夜,這樣運輸成本一下就上升了,所以,上升的成本它自然就轉嫁給消費者。
從田間地頭到批發市場只是農產品流通的第一個環節,只有農產品從批發市場到達超市、農貿市場等消費終端,老百姓才能買上蔬菜水果等消費品。張玉璽認為,第二個流通環節從新發地到消費終端也有不少問題存在。比如現在,不單北京,全國大中城市,就沒有合法的運輸車輛,貨車連四環路都不讓進,所以强迫着運輸車輛都是金杯車,用麵包車,用金杯車運輸,警察也給它定一個罪名,叫客貨混裝,交通警察看見要罰100至200元,這最後都轉嫁給消費者。
張玉璽還說,居民生活小區菜市場配套的短缺使得攤位費近年來愈漲愈高,這部分成本轉移到了菜價上。他建議城市管理部門在小區建設規劃時應該提前考慮到這些環節。
最後張玉璽指出,要想保證城市居民的菜籃子的穩定供應,從根本上講還是要保護農民種菜的積極性。
一個農民種4畝地,如果要買一個100平米的房子要從唐朝開始一直種到現在。甚麼意思呀,就是農民從土地上掙錢是很難的。得保證農民種菜有積極性,不能一味地講要將菜價降下來,是片面的,還要考慮到農民的利益!
張玉璽所提出的漲因,能用加息去解決嗎?政府不干預行嗎?張玉璽是做農貿批發的,種菜的又怎樣說呢?
韓全亮是山東省壽光市韓家村的一位農民,亦是韓家村蔬菜合作社社長。
韓全亮說,今年菜價有可能個別品種漲的太快,但總的來說目前來看,行情不是太好。價格不如去年好,與去年同期相比不夠好。
蔬菜從菜市場賣出去的價格不斷上漲,而韓全亮他們從菜地裏賣出去的價格卻上不去。
關鍵還在於中間商,中間流通環節太多。大部分利潤都被中間環節消耗掉了,它又通過各級的收購、批發、包裝、運輸,這些費用太高了。
韓全亮他們自然也想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從明年開始,他們蔬菜合作社將開啓一個從田間地頭直接到消費者餐桌的經營模式。
合作社的蔬菜走進各個社區,省去了中間的流通環節,減少了中間流通的時間、減少了中間流通的費用,這樣增加了我們的銷售利潤,減少了消費者的一部分費用。
韓家村合作社的這一新模式恰巧與政府近期的各種新政策不謀而合。2010年,各級政府也都相繼出台舉措,從减少流通環節費用這一層面來控制菜價。
張玉璽講所指的攤位費愈漲愈高又怎理解?《解放日報》有以下報道:
周浦集貿市場原本是個臨時菜場。由於所用土地已列入其他規劃項目,周浦鎮政府在韵浦路58號耗資4,000多萬元建造了新菜場。
在周康路臨時菜場裏,攤位費是8,000元一年。而新菜場裏同樣的攤位面積,一年租金為25,000元、稅收2,000元、押金1,000元,合計28,000元,賣魚、肉的攤位還要再貴一些。
菜販王文雲說:「攤位費漲了好幾倍,這些都要算進菜價裏,怎麼便宜?」
「農超對接」利民生
如你是中央,怎解決這個菜貴問題?
農業部長上月底出席了「農超對接」論壇。此即是由農民直接賣菜與超市,繞過了集貿市場這一個傳統買賣菜點。結果?
1月3日的《武漢晚報》有如下報道:
昨日(1月2日),集貿市場多種菜價應聲而漲。市物價局數據顯示,所監測的13種蔬菜,昨日綜合零售均價為每斤2.44元,比元旦前上漲20.20%。
各大超市裏,少數本地葉菜價格有所上浮。但多數菜價波動不大,有的售價甚至只有集貿市場的三分之一左右。
當日,各大超市稱,客流量並未因天氣寒冷減少,反倒有大批顧客來超市批量採購便宜菜。為甚麼超市有平菜賣?
超市中百倉儲表示,事先了解到1月上旬武漢有降雪的信息,對蔬菜、牛羊肉、暖商品等加大了50%的備貨量,確保貨源充足,價格穩定。超市武商量販稱,節前與周邊菜農簽訂了8,000畝蔬菜的供貨協議,以保證供應。
毛澤東講:「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成語有云︰「閉門造車」。加息只能遏止資產通脹,遏止不了菜籃子通脹。中央今時是用行政手段,促增供應,疏導物流,消減中間環節來應付菜籃子通脹。在2010年12月份北京菜價已平均降了8%。不過今時的寒潮如果長時間持續,就只有望天打卦,行政手段也伸不到上天。至於加息,是另有所圖。再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