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資訊] 肅然起敬 1988 Mercedes-Benz G 230GE



在今時今日看到平治G-Class,其方角及硬朗的車身設計的確與現今汽車有天淵之別,不過我相信不會有人嫌它舊,這樣一輛設計與性能都屬經典的越野車,加上平治的品牌效應,看到它,我不禁肅然起敬,心裡有向它敬禮的衝動。

G-Class的G其實是德文Gelandewagen的縮寫,Gelandewagen是越野車的意思,所以G-Class又稱為G-Wagen。G-Class是一輛針對軍事用途而設計的汽車,具有耐用、可靠及超卓越野性能的特色。其鐵盒型車身及其堅硬無比的陣式車架設計亦成為此車的特徵,而且30多年不變。平治G-Class硬式越野車於1979年推出,它能夠在軍用與民用市場上同樣屹立不倒30多年,可見其實力非凡,迄今仍然是不少喜愛越野車人士的dream car。

G-Class為何會有這樣硬朗的設計?為何越野能力這麼高強?而且擁有這麼強烈的軍車味道?其實G-Class最初是一輛軍用車,之後因為市場上的需求才推出民用版。要知道G-Class的背景就要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的德國軍方。

一切從軍車開始
上世紀70年代德國軍部對一輛性能良好,越野能力高強而靈活的輕型四驅車有熱切的需求。於是德國軍方向外批出生產此車的合約,當時平治與福士分別以G-Class與Iltis競投,結果福士以其生產成本較為便宜而勝出。

G-Class雖然落選,未能以德國車廠身分成為德國軍方御用四驅車,但卻得到其他國家的青睞,例如,法國、阿根廷、澳洲、奧地利、加拿大、丹麥及芬蘭等。而德國軍方亦於1990年開始,以G-Class代替日漸老化的Iltis,G-Class正式成為德國新一代軍用輕型四驅車。

世界頂尖技術
在競投這個稱為「Euro Jeep」的合約時,平治其實與奧地利兩間車廠合作,組成Steyr-Daimler-Puch聯營公司。為何要選擇與Steyr及Puch合作呢?因為Steyr及Puch是當年被譽為世界最好的越野車Haflinger及Pinzgauer的生產商,前者是一輛相當簡陋但設計先進,越野能力超強的小型四驅車,後者則是4x4或6x6中大型多用途軍車,載客量達到12人之多,雖然身軀龐大,但卻擁有高強的越野能力。

有了Haflinger及Pinzgauer的經驗及技術,平治在研發G-Class時無論設計與用料方面都訂下極高的要求,平治覺得,只有這樣才能符合軍方嚴格的要求。而G-Class的陣式車架設計雖然傳統,設計與貨車極為相似,但採用了極之緊硬的鋼材,而前、後硬軸式懸掛設計,加上前(選裝配備)、後差速鎖,令此車能夠應付極崎嶇及惡劣的地形。

曾掛上其它品牌
G-Class雖然在競投德國軍方合約上遇到挫敗,因為得到其他歐洲國家軍方的重用,例如法國、丹麥等,要滿足市場上的需求,在研發計畫完成後隨即展開生產,而民用版本亦於1979年面世。除了掛上平治廠徽之外,在部分市場卻以Puch G為名,法國標致更獲廠方許可採用標致引擎及部件,並以標致P4的名稱出售。

第一代G-Class稱為460系列,提供長、短陣版本,前者軸距長2,850mm,後者為2,400mm,短陣版提供兩門開篷及兩門硬頂型號,而長陣版則只有四門硬頂型號。但因應軍方及公共服務機構的不同用途及需要,出現多種不同車身設計,包括pick-up甚至密斗貨車等。

人手製造成本高
因為是與奧地利合作研發的,所以G-Class最初的生產線設於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茲(Graz),採用人手製造的G-Class年產量只有約4,000輛,是其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它雖然越野性能高強,能應付各種不同地形,但460系列推出之初,即230 G配備直四2.3公升汽油及直四2.4公升柴油引擎,前者最大馬力輸出只有102匹,要推動像G-Class這樣重量級的汽車,被評為under power。之後推出的230 GE,最大馬力輸出稍為提升至125匹,後來增配直六2.8公升汽油及直五3.0公升柴油引擎型號,性能表現得到很大的改善。平治更為這輛原本是軍車的越野車推出高性能版本G 55 AMG,0至100km/h加速時間僅5.2秒,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