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師低調 淡化門派
" D6 Z) e2 P" d! i1 e4 a/ `, S2 b+ ^: W- M
www.tvboxnow.com5 J* M1 d- n+ a4 E8 ^
影視作品中,武林門派爭鬥不休。現實中,以南拳為特色的廣州武術界,並不存在門派,只有不同拳種之分。www.tvboxnow.com9 F! c1 f5 N0 ^3 M3 x0 `) q
www.tvboxnow.com8 q* \4 N" R& {" u& [5 K
《廣州市誌》載,廣州主要有洪拳、太虛拳、黃嘯俠拳、莫家拳、詠春拳、螳螂拳、武當拳、俠家拳、太極推手、龍形拳、北少林拳、白眉拳、木蘭拳、蔡李佛拳、形意拳、趙堡拳、鷹爪拳、沙面散手等18大拳種。
, M7 j2 U6 x2 N9 W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P, A, L, y- d2 g1 W
18大拳種都有武術協會,拳會帶頭人不叫掌門,叫會長。現實中的「武林高手」都很低調,很多都沒有遇到過「踢館」,學拳只為防身和健身。6 P' T! i5 M, r5 {1 x7 s8 n- }
, |- h- r, C7 C% \8 h* ~- |
《南方都市報》10日報道,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洪拳、太虛拳、黃嘯俠拳入選「非遺」,是因為項目歷史淵源清晰、真實可信,至今已有百年。而且,這與申報區域也有著密切的關聯,必須當代現狀清晰,活態傳承。
6 Z) v7 \9 z& I6 x) n: n" R1 O# }. `& ~' M
而此前,在2013年,已有莫家拳、米機王詠春拳入選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嘯俠的孫子黃健波說,國家將武術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透露出武術發展的新動向。1980年代以來,武術偏重於作為體育項目來發展,一些傳統的訓練方式以及武術蘊含的文化,逐漸淡化,傳統正在消失。由於怕影響社會治安,武師往往不敢高調。如今,武術成為文化,不難看出,傳播與傳承已成為武術人的主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