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美国对华焦虑感上升 看谁的行为都像间谍www.tvboxnow.com+ X7 l, i6 Q+ a6 `% `
, N# @% B8 c9 Z0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 L0 p# c; J6 {1 ?% n, T+ I% a天津大学教授张浩在洛杉矶被逮捕仅仅5天,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超导专家郗小星教授又在宾夕法尼亚州被捕,他被指控的罪名是向“位于中国的第三方、包括一些政府实体”提供了美国的先进超导技术。一周之内接连发生两起华人科学家遭美国政府指控的事件,美国华人精英圈为之震动,认为张浩案“只是个案”的判断出现动摇,更多人开始将此事与中美在南海的军事对峙相联系,“麦卡锡主义回潮,华裔科学家将面临大清洗”的帖子在网上风传,有华人学者在圈中感叹自己或成为“随局势飘摇的炮灰”。“从目前的信息看,美国对华政策正进入通盘大调整,趋势是变强硬。”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25日这样对《环球时报》说。另据美国侨界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透露,目前,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已经针对张浩启动领事保护机制,“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工作”。
6 W& @, K& D%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B h4 _( f4 M$ t" c( j+ b9 c
美对华焦虑感在上升tvb now,tvbnow,bttvb9 `; m6 I8 J" T8 x5 f) R' d
公仔箱論壇, A" r* ?- p' f: k1 @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23日评论称,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公民在美国涉嫌间谍的丑闻并非罕见。可以看出,在中美关系中有两个题目浮出了水面:间谍纠纷和知识产权领域冲突。美方此举与筹备习近平访美有关。显然,华盛顿希望掌握更多的“王牌”。为什么不利用“间谍案件”来强化9月峰会中的立场呢?另一个用处是国内政治,每一起此类案件都可将美国公民的注意力从本国安全领域的漏洞、从自身某些技术已开始走下坡路的现实中引开。报道称,“美国正变成一个封闭的国家,它正在忘记,其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移民者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公仔箱論壇+ A( H: B' ?; K! W
5 s5 U, ?' j. R1 V" ?1 ^' }“美国对华人科学家疑神疑鬼、看谁的行为都像间谍,其表现形式与‘麦卡锡主义’非常类似。但两者的背景不一样,一个是政治上的全面对峙,另一个是经贸冲突。”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25日对《环球时报》说,这几起案件针对的都是中国人或华裔科学家,指向非常明确,其实质是美国对中国技术发展的警戒。随着中国产业升级,中美经贸关系由原来的“互补”转为“竞争”,近年来美国频繁指责中国“网络黑客”和“窃取美国的核心技术”,都是在技术方面焦虑感的表现。tvb now,tvbnow,bttvb' e( {0 W; e+ P7 M+ f$ y
$ x% o9 [, o2 T; M( E, o0 [! u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说,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的,“麦卡锡主义”打乱了美国正常的政治生活,大肆爆料、抓“苏联间谍”成为常态,现在的美国对华氛围有往这方面发展的迹象,只是还没达到规模。“现在是诋毁华人华裔科学家,下一步会对准美国国会、商界的对华友好人士吗?我们要保持警惕。”他说。
. }& D9 `8 l& S5 o& _9 Q* mtvb now,tvbnow,bttvb
( n$ E8 Z) G O, Y0 \/ [- L7 c0 t0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对《环球时报》说,美国现在的对华氛围与克林顿政府后期很像,李文和案就是在那时发生的。但他认为,“麦卡锡主义”的比喻不完全恰当。如果对比美国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大量抓捕苏联间谍的历史,当时两国对抗的程度也远超过今天的中美。他认为,美国政界对中国的警惕、防范、焦虑感的确在上升,但这只是当前中美关系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