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華武術] 1954年1月17日澳門蓮峰球場武林盛事

 ,  描述: 世紀之戰===白鶴拳對吳家太極
1954年1月17日,香港發生了一件白鶴拳弟子陳克夫挑戰吳家太極掌門宗師吳公儀的大事,立即震動了港澳武壇和一般市民大眾。此戰雖然不足半小時,但不單令吳家太極植根港澳,廣傳東南亞及美加地區,並且引發了近時二十年的功夫熱,催生了新派武俠小說,可謂影響深遠。 當年港澳以南拳為主,白鶴拳則是香港極有名氣的外家拳派,歷史較長。吳家太極卻是北方門派,據說以柔可剛,可四兩撥千斤,一時亦吸引不少學員,風頭頗勁。吳公儀是北方太極拳大宗師吳家第二代掌門鑒泉的長子,所向披靡,戰績顯赫,可稱過江猛龍。白鶴拳陳克夫年富力強,曾習西洋拳擊,可稱本地猛虎。陳可夫本是白鶴的少壯派人物,與年近花甲的吳公儀不同輩份,但陳克夫提出非和公儀較量不可。顧此醞釀至1954年,由澳門名流何賢提出以擂臺比武的形式,為鏡湖醫院籌款賑災,吳家終於答應由公儀親自出戰。 消息傳出,立即成為港澳報紙的頭條新聞,並掀起熱潮。比武當日,澳門的大小酒店客似雲來,會場門票一早售完。與會者多是武林及社會上有名望的人士,比賽採用西洋擂臺,原定比賽六個回合,每一回合五分鐘。大會鑒於並無先例可援,由每位高手公證先行試招,議定不得起高腳過膝,吳陳二人先行簽“生死狀”,電影製片家吳九出動了三架攝像機從不同角度同時拍攝,可謂前所未見。 是日,陳可夫穿白西洋拳服,雙肩搭深色毛巾,高大瀟灑;公儀穿傳統中式長袍,個子不大,卻有謙謙儒者之風度,但脫下長袍,即以健碩身形引起全場一片哄動。第一回合開始公儀用七星勢,快步跳躍,陳克夫則採用白鶴拳對敵的雙手向前架式,互相對峙。陳先攻,用遊鬥之法,一觸即退,保持距離,不讓吳近身施展太極的長拳。吳于稍探陳虛實後,便採用以靜制動,等對手一近,就擊其前臂麻穴,雙手輕如打棉花狀態。戰至不久,吳穿破陳的護手,擊中陳面,陳立即使出白鶴拳的 “豹子連環手”密集進攻,猛攻十多招,拳拳打近吳面,逼吳至繩邊。吳翻身出繩間,瞬間以“翻身撇身追”挂擊,陳鼻部中拳流血,吳連環追擊,雙方以中路架式對打。由於陳鼻流血不止,染滿白衣,評判主任何賢急忙鳴鍾。這個回合本來應是五分鐘,只打了兩分鐘就停。 休息時何賢見陳血染征袍,問他還繼續否?陳表示流鼻血並不要緊,休息後可繼續再戰。第二回合,陳仍採取急攻戰略,吳則減少走動幅度,以逸待勞,陳繞步走了半圈,即使出“白鶴兜羅手”擊中吳的腰部,但吳的太極最善於小圈子貼身短化,不單沒有受傷,反而借力抽空左手,右手使出“肘底看槌”擊中陳的胸部,跟著重擊陳右前臂,致令陳右手失去戰鬥能力,不得不高腳踢吳。吳以陳此舉乃屬犯規,於是以牙還牙,用左分腳反擊,中裁判見兩人似乎都動了真火,生怕再打下去會出事,有違慈善本意,即由評判主任按鍾叫停,此回合只打了一分鐘。經評判團緊急商量後,決定戰果?雙方不勝,不和,不敗而告終,結束比賽。 太極白鶴雙方的目的已達,不需再強分勝負,吳陳於是握手離場,皆大歡喜。 兩分鐘的比賽,迅起迅結,賽後招致觀眾們的嘀咕,主要是打擂臺雙方所使用的招數。原本觀眾一心盼望著吳公儀使出看家的太極拳「推手」,而陳克夫則施展著名的「鶴形猿步」,但這兩種功夫似乎派不上用場,陳克夫用的是直來直往的「羅漢拳」,吳公儀則使出手快腳快,看來似是「武當拳」的招式(據太極拳前輩鄭榮光及吳公儀自己所說,他用的確是太極拳,並都引了拳經「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之語,解釋其「手快腳快」的原因),不但沒能夠讓觀眾眼界大開,反而看起來和普通人一般打架的「廝打」沒甚兩樣。

世 紀 大 戰 - 太 極 拳(吳 公 儀) vs 白 鶴 拳(陳 克 夫)片段

[ 本帖最後由 金谷秀夫 於 2007-6-23 09:54 PM 編輯 ]
thx.......
根本就係亂打一通
顶顶顶
烂仔打架。。。靠

1954年1月17日澳門蓮峰球場武林盛事

Thanks!!!!!!!!!!!!!!!!!!!!
原帖由 saveme 於 2007-6-23 11:57 PM 發表。
根本就係亂打一通
you know nothing about kung fu, idiot
單野都係其他武板討論過n次,都公認兩條友係亂打一通,跟住實有一d功夫死硬派走出黎話人唔識功夫叫人唔好亂講,咪好似你咁law,咁不如你講下佢地用左咩手法?
原帖由 saveme 於 2007-7-1 05:21 發表。
單野都係其他武板討論過n次,都公認兩條友係亂打一通,跟住實有一d功夫死硬派走出黎話人唔識功夫叫人唔好亂講,咪好似你咁law,咁不如你講下佢地用左咩手法? ...
他們用的招式,旁白已經講得很清楚
旁白果條吹水佬你唔係信佢ar?有博擊知識0既人都睇得出佢兩條友係亂黎
原帖由 saveme 於 2007-7-1 18:10 發表。
旁白果條吹水佬你唔係信佢ar?有博擊知識0既人都睇得出佢兩條友係亂黎
     非常多謝你再次提出討論

       當時陳、吳兩位師傅並非亂打,每招每式都有版有眼,兩位師傅當年可算是生死之戰,只因為兩位師傅是國術名家,用的是套路拳法,不是散手,沒有現在的博擊手法存在,所以看上去似打爛仔打架。( 散手,有點像現在的散打、博擊的手法  )

陳比武的前因

  當年港澳以南拳為主,白鶴拳則是香港極有名氣的外家拳派,歷史較長,門徒甚多,掌門人是吳肇鍾,弟子以陳克夫、陸智夫等最為突出。吳家太極卻是北方門派,據說以柔可剛,可四兩撥千斤,一時亦吸引不少學員,風頭頗勁。致令本港武人心有不甘。吳公儀是北方太極拳大宗師吳家第二代掌門鑒泉的長子,香港鑒泉太極拳社主持,其長子吳大揆,在廣州佛山一帶與人交手,所向披靡,戰績顯赫,父子二人可稱過江猛龍。白鶴拳陳克夫年富力強,曾習西洋拳擊,可稱本地猛虎。陳克夫本是白鶴的少壯派人物,與年近花甲的吳公儀不同輩份,但陳克夫提出非和公儀較量不可。顧此醞釀至1954年,由澳門名流何賢提出以擂臺比武的形式,為鏡湖醫院籌款賑災,吳家終於答應由公儀親自出戰。

  消息傳出,立即成為港澳報紙的頭條新聞,並掀起熱潮。香港向來禁止公開比武,乃改在澳門新花園。比武當日,澳門的大小酒店客似雲來,會場門票一早售完,不少是自香港專程而來。與會者多是武林及社會上有名望的人士,如楊澄甫座下四大弟子之一,以鐵指聞名的董英傑,鷹爪門宗師陳子正高足劉法孟,西洋拳高手李劍琴與名伶馬師曾、紅線女、新馬仔、鄧碧雲、芳豔芬、張瑛,富商何賢等。而且特由澳門總督夫人剪綵,綠村電臺做現場直播。比賽採用西洋擂臺,原定比賽六個回合,每一回合五分鐘。大會鑒於並無先例可援,由每位高手公證先行試招,議定不得起高腳過膝,吳陳二人先行簽“生死狀”,電影製片家吳九出動了三架攝像機從不同角度同時拍攝,可謂前所未見。
talk always easier than done

回復第 11 帖由 金谷秀夫 所發的帖子

板主,我唔係想得罪你..但佢兩個根本一d實戰經驗都冇,姑勿論你話果d係乜套路拳法,你見過有實戰經驗0既人會同人打打下會背逃未?(成個背隻背住人黎走),e d唔係黎打一通係乜?唔係又係套路0既一種ar?
原帖由 coelacanth5 於 2007-7-2 09:24 AM 發表。
talk always easier than done
咁都好過你連講都唔識,淨係識入黎放低一兩句抽水

[ 本帖最後由 saveme 於 2007-7-3 12:36 AM 編輯 ]
原帖由 saveme 於 2007-7-3 00:27 發表。
板主,我唔係想得罪你..但佢兩個根本一d實戰經驗都冇,姑勿論你話果d係乜套路拳法,你見過有實戰經驗0既人會同人打打下會背逃未?(成個背隻背住人黎走),e d唔係黎打一通係乜?唔係又係套路0既一種ar? ...
冇問題,只是大家討論一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