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資訊] 全球首試 2016 Honda NSX

 ,  描述: **** Last update 20/12/2015 with YouTube Review
本帖最後由 nt1972 於 2015-12-20 06:05 AM 編輯





延續Honda原廠於每屆東京車展前,盛大舉辦Honda Meeting的傳統,此次第44屆的2015東京車展前,U-CAR再次受邀前往日本,參加原廠舉辦的2015 Honda Meeting活動,Honda原廠藉此向受邀的全球汽車媒體,介紹Honda最新開發的產品、傳動系統與尖端科技等,此次行程豐富度與緊湊感,絕對是筆者歷次海外試駕行程之最。

尤其是此次介紹的Honda R & D本田技術研究所動態體驗行程,研究所特別安排了多款重量級新車,包括新一代當家跑車NSX、新世代燃料電池車Honda Clarity、Accord Plug-in Hybrid與當紅小跑車S660等,另外,延續上屆研究所介紹的新世代VTEC Turbo引擎與變速箱科技,此次也特別安排1.0與1.5 VTEC Turbo引擎體驗,並首度發表最新研發的10速自排變速箱,另外,以Honda Sensing系統為總架構的各項先端行車安全科技,以及Honda研發中的最新自動駕駛技術等,研究所都在短短的一天行程內安排給媒體。

相信,由上述簡短的論述,就可以理解此次行程之緊湊,也因受限於體驗時間短暫,較難有深度長期的體驗論述,但在回國逐步整理之後,會覺得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每個短暫的體驗項目就像是一張拼圖,乍看是片段零碎,但全部的拼湊在一起之後,就會發現向來以技術能力引以為傲的Honda,藉由此次2015 Honda Meeting,讓外界感受到Honda傾力擘劃全新時代與移動科技樣貌。接下來,我們就依序來進行系列報導。

當家新超跑NSX,SH-AWD、3.5 V6 Twin-Turbo、9 DCT
首先,對於東洋車壇歷史熟悉的車迷,相信不會忘懷Honda NSX所代表,上一個世代的輝煌歲月,以及Honda在動力與競賽技術的卓越性,當時,初代目NSX正是這一切的縮影。也因此,關於新一代NSX的誕生,就緊緊扣著全球車迷的心。此次,Honda原廠安排的新一代NSX媒體體驗行程,毫無疑問地,成為當天體驗活動的最重要焦點。

現在,先看一下全新NSX的產品特徵與設計重點。

當天研究所準備兩款NSX給媒體試駕,右駕版本的Honda NSX與左駕版本Acura NSX,兩車除所掛品牌名與左右駕設定重要差異點外,其餘設定均是相同。而在試駕之前的NSX產品簡介,可以整理出新世代NSX的設計重點,最主要在傳動系統方面的科技,NSX採用Honda最新開發的Sport Hybrid SH-AWD 傳動系統,主要動力以中置3.5升V6雙渦輪增壓引擎為主架構,引擎與變速箱之間整合一顆環形直驅馬達,連結後面的9速DCT雙離合器變速箱,形成NSX主要倚賴的後驅動力系統,動力數據可達到500匹。

不只如此,NSX採用的Sport Hybrid SH-AWD還有一套前驅動力系統,在前軸整合一套TMU雙電動馬達組(Twin Motor Unit),左右各一顆馬達負責驅動左前與右前輪,各自可輸出36匹多的最大動力,讓純電驅動的前驅系統可額外替NSX增加73匹動力,協助Sport Hybrid SH-AWD這套獨特的油電混和四驅系統,擁有綜效動力輸出573匹的水準。

除了傳動系統外,NSX車體結構也值得一提,Honda NSX並非採用當前超跑在追求極致輕量化時,所偏愛的碳纖維複合材質車體,反而以鋁鋼複合材質來打造車體架構,全車架構大部分以高剛性鋁合金所打造,而在防火牆上緣、連接A柱與車頂部分則改採高剛性鋼材,甚至於部分A柱與車頂兩側採用強度等級達到1500 MPa等級的3DQ極高張力鋼材 (鋼材採立體熱彎曲與焠火手法處理) ,以提升車頂部分於翻滾意外時的保護力,另外,在籠型座艙連接前端與後端車架中間,則接合採澆鑄消融工法的鑄鋁材質,除擁有輕量化特點外,更作為撞擊時能吸收並確實分散撞擊力道。

在原廠的資料顯示,3DQ極高張力鋼材與澆鑄消融鑄鋁材質,都是世界首創用於車體結構的手法。NSX開發主管Ted Klaus於簡報時,特別強調碳纖維車體雖有輕量化優勢,但材質特性於撞擊時仍有易脆裂的缺點。當然,另一方面,就碳纖維車體的維修難度與成本,相對於高於現有主流以鋼鋁材質所打造的車體。因此,在確保車體最佳安全防護性,NSX最終採用鋼鋁複合材質打造車體,同時,在技術資料內,導入諸多創新技術的NSX,在車體靜態與動態抗扭剛性,分別取得較競爭車款提升1至2倍精進幅度。

最後,就NSX科技面來看,我覺得最值得一提的壓箱寶,其實是Sport Hybrid SH-AWD在操控層面的功力,但在此筆者先講在前頭,很遺憾地,這次短暫的2圈高速周回道測試體驗,受限於時間與測試模式的規劃,主要是體驗NSX的加速反應與高速循跡性,反而無法在操控轉向部分有更多著墨,實在是此行最大遺憾之處。

若由動力曲線圖來看,可以明確看到Sport Hybrid SH-AWD各個動力模組擔任的角色,在起步初始階段,NSX倚賴後軸電動馬達與前軸雙馬達,在於電動馬達瞬即即可輸出動力的特性,達到零遲滯的起步加速反應,而在中後段加速與高速行駛時,後軸電動馬達的逐步退場,改以V6雙渦輪引擎為主要動力輸出,並輔以前軸的雙馬達動力,提供平穩的油電混和動力高原。

另外,前軸雙馬達除擔任驅動任務外,跟肩負前軸扭力分導的要職,在過彎時,前彎外輪動力輸出提升,反之,前彎內輪動力輸出則降低,並加強動能回充模式,達到Direct Yaw Control直效轉向舵角控制的功能 ,我覺得這套系統將是NSX的最強神兵利器,尤其在當天體驗行程的最後關卡,體驗到CR-Z 4-Motor EV原型車後,更加確信這點。

Honda NSX設計特點與性能數據
    車身尺碼
    車長4,470mm、車寬1,940mm、車高1,215mm
    空車重 1,725公斤 (3,803磅lbs)
    車體結構:鋁鋼複合高剛性車體
    前懸吊 鋁合金雙臂
    後懸吊 鋁合金多連桿
    車身配重 42:58
    NSX Sport Hybrid SH-AWD 傳動系統架構
    3.5 V6 Twin Turbo雙渦輪增壓引擎 (採後中置設計,V型75度夾角)
    採前2後1共3顆電動馬達架構
    前驅動力為Twin Motor Unit 左右雙顆電動馬達模組(75匹)
    後驅動力為3.5 V6 Twin Turbo(500匹)+直驅馬達油電混和架構
    SH-AWD 油電綜效輸出573匹
    9速DCT雙離合器變速箱
    Integrated Dynamics System駕駛模式切換:Quiet純電、Sport運動、Sport+更運動化與Track賽道競技模式
    極速306 km/h


NSX=New Sports eXperience,零遲滯輕鬆駕馭感
簡報完後,媒體輪流試駕各款車型,包括今天的焦點車款─NSX,而當天研究所準備兩款NSX雙生兄弟,右駕版本的Honda NSX與左駕版本的Acura NSX,最後,筆者安排到的是貼近台灣駕駛習性的左駕Acura NSX。

    前輪 245/35ZR19 Continental Conti-Sport Contact 5P
    後輪 305/30ZR20 Continental Conti-Sport Contact 5P
    備註部分數據,引用自美規Acura NSX。


一坐上駕駛座,副駕駛座的研究所工程人員,仔細地解釋NSX中控台下方的Integrated Dynamics System (IDS)可支援四種駕駛模式,並推薦我可以先體驗看看Quiet 寧靜行駛模式,剛好就Pit區一小段路線體驗看看,可以發現在寧靜模式下,輕踩油門後,NSX的動力輸出多以前輪電動馬達為主,即使引擎轉速刻意被壓低 (原廠數據是引擎轉速會限制在4,000轉以內,同時引擎排氣聲浪模式也會調至最低模式) ,但仍有足夠且非常平穩的徐行表現,寧靜的起步與低速行駛,或許對當今世人看超跑的角度,或許不算甚麼,但是換個角度想,初接觸NSX時,輕鬆寧靜的起步與低速行駛模式,會讓人留下很高的親和力,不需要一上車就神經緊繃,擔心略為深踩油門就狂暴衝刺!這點,我覺得對都會行駛,會是非常實用的設計,另一方面,寧靜行駛在都會地區,也是尊重他人的體貼設計。

另外,還有值得一提的,當時並沒有特別想到,只覺得NSX在Pit區的轉向很輕鬆靈活,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那種感覺,並不主要來自EPS電動輔助方向盤的輔助力道設定合宜,而是低速時車頭轉向很聽話與靈巧,事後了解,主要的奧妙來自前軸的TMU馬達,其實即使在低速轉向時,就會有輔助轉向的功能,駕駛會覺得NSX操控更為輕巧,蠻有意思的。

不過,開甚麼玩笑,大老遠飛到日本櫪木縣本田研究所,不會只甘於NSX寧靜行駛啊。一出去Pit區之後,特別跟隨車的研究所人員確認,請幫我切換到Sport+運動模式,不然,引擎限轉那不就沒戲唱了。帶管制人員示意可上賽道後,全油門衝刺,NSX猶如變身般,Sport Hybrid SH-AWD 這套動力系統的起步,可說是明確迅速且力道紮紮實實,由匯車道起步後,就筆直地往環形周回道直射出去,老實說,等我回過神來,其實已直接進入周回道第一個彎道。

在這段幾秒鐘的時間內,真的沒時間分心去判讀駕駛儀表資訊,不過,身體的反應騙不了人,一款性能跑車該有的貼背感、全力起步G值讓血液往後的短暫微暈。回想起來,這段起步加速,不僅Sport Hybrid SH-AWD四驅動力的協力表現讓人印象深刻,9速DCT檔位在衝刺起步的綿密換檔也是一大亮點,全油門引擎轉速迅即飆高後,耳際傳來一陣陣密集的升檔與引擎再飆高聲浪,可以清楚感受到這套雙離合器的換檔真的很快,也非常線性,進入環形高速周回道後,很快通過第一個環形彎,此時才有小空檔看一下儀表,已經跳到最高巡航檔位9檔!此時,心想,不會吧,到頂了,NSX此次的電子限速180公里,根本不夠用啊。

隨著車速疾駛,也代表NSX體驗時間飛快的倒數,剩不到幾十秒鐘的體驗,此時,方知彌足珍貴。在後續的周回道高速行駛,緊湊地進行幾項體驗並記錄起來,在以最高限速行時於大直線準備進入第二個環形彎之前,刻意踩煞車減速,看看NSX在高速制動減速的反應,足下的Brembo 6活塞卡鉗組煞車系統穩穩地制動,入環形彎前車速略降到時速130-140公里左右,此時,NSX車體維持極平穩的循跡動態,車體重心的轉移也控制相當良好,尤其是進彎後同時再行補上油門時,讓車體承受環形彎道最大的G值時,NSX仍清楚展現車體極低重心與懸吊系統所帶來的高穩定性。

實際表現呼應簡報時,總工程師一再強調的NSX利用各項設計細節,達到縮減V6引擎與9速DCT變速箱尺寸,讓中置引擎組更往車體中心集中,同時,透過乾式油底殼與底盤中央內置動力控制模組的設計,降車體重心更往下,搭配高剛性車體與運動化懸吊,讓車輛高速的動態慣性更為精準優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NSX搭載的這套Active Gen III電磁可變阻尼避震筒,在賽道到上除擁有可靠的支撐性外,在過環形彎或切換車道時,仍保有很不錯的乘駕舒適性,不會過於硬派地將路面震動不保留地傳遞入車內,尤其採用跑車低重心的坐姿時,對於懸吊回饋的力道會比一般房車更為直接,當然,環形測試道路面品質已屬完美,日後實際道路的乘駕感,才能更掌握這套底盤懸吊系統的調校設定。

最後,很快就要回到起跑點,隨車人員也提醒要放慢車速,此時利用最後的機會,在確認後方無車的狀況下,由環形道的中央跑道切入最內圈道,並反覆地左右打方向盤,此時,NSX的轉向相當精準切聽話,重心的轉移也十分乾脆俐落,切換車道再回正一次到位,沒有絲毫遲疑,重點是,不會太過神經質與敏感,讓人有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怕過猶不及的反應而手忙腳亂。

總結而論,至少在緊湊簡短的試駕體驗中,已能開始領略,NSX會是一輛很容易上手、很聽話的性能跑車,對駕駛而言會有很高的操駕親和力,讓你輕鬆地且安穩地,享有紮實的駕馭樂趣。

https://youtu.be/mKnBDVgZqc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