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火箭UCLA高位切入三角进攻落位浅析

湖人的3人组合,多数都利用虚晃一招的交叉掩护,然后在防守者「位置(position)」不当下,持(接)球者运球切入传导而投篮;火箭队的3人组合,则是相当标准的UCLA切,尤其最近倾向挡住、掩护后接球跳投。


  当时的感觉是相当疑惑,因为从我的观察火箭的三人强边的攻击是很标准的post split,而不是老徐说的标准UCLA高位切入,但是老徐是专业篮球人士,这么说必然有其根据。于是我仔细观察了火箭的一些三角进攻的战术,发现老徐说的是火箭三角强边的落位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三人强边和双人弱边之间的转换。

UCLA战术简介

  锋卫队员从高位空手切入跑位是很多球队发起攻击的方式,比如UCLA切入,比如Hawk切入,再比如PO中的传球给高位内线队员后的切入。高位切入后可以发动多种进攻战术,比如Side Screen,比如三角进攻,比如UCLA战术,Hawk战术,Motion Offense中的Bullet和Arrow等等。尽管目前的NBA球队完整的使用UCLA战术的几乎只有爵士(后面会提及),但是UCLA高位切入仍然是很多球队大量使用的发起攻击的战术。
  关于UCLA战术,大家可以看这篇(参考2)。


浅析:UCLA高位切入是指队员将球传导翼侧(Wing)后,立刻利用高位内线队员的做墙向篮筐空手切入(Post Rub)的跑位,以及可以随之转化成的各种战术。对于火箭来说切入的球员(比如RA)由于其身体能力和Finish能力所限,很少能够从翼侧队员那里得到球从而直接发起攻击。RA的跑位方式主要是向强边底角和弱边底角


火箭UCLA切入发起三角进攻(强边到强边)


浅析:RA在发起UCLA切入后,立刻向强边的底角运动,TM运球向高位运动,YM在给RA做墙(让其高位切入)后,立刻向低位运动。


浅析:大家可以发现通过这个运作,火箭三角强边的轴心从高位移动了低位。RA传球给YM形成内线单打态势,TM可以和RA交叉跑位(三角进攻中典型的post split),或者可以向弱侧移动后在弱侧形成三角强边。
  
火箭UCLA切入发起三角进攻(强边到弱边)


浅析:RA在发起UCLA切入后,立刻向弱侧的底角运动,目的是让翼侧队员(TM)和4号位(Scola)开展双人弱边的攻击。


浅析:这时候TM和Scola可以发动Side Screen战术。同时RA跑位后和YM以及3号位形成三人强边,TM可以选择将球转移到三人强边,或者在YM向内线强力要位后,将球直接传导到对手禁区中心。

火箭UCLA战术的使用问题
  
  火箭虽然大量使用UCLA切入发起攻击,但是却很少实行完整的UCLA战术(当然NBA中完整使用UCLA战术的几乎只有爵士),比如以下的两个爵士大量使用的典型的UCLA战术,火箭就很少使用。

浅析:1号位切入后,弱侧的3号位和5号位立刻为他做Double Screen,让他在弧顶得球后直接攻击篮筐。

浅析:1号位切入后,立刻为5号位做墙,让他得球后直接攻击篮筐。

  这个问题的原因也许在于球员的能力和特点的不同,比如在第一个战术里强调1号位队员的perimeter跳投能力,以及持球冲击篮筐的能力,RA在这方面的能力和Deron想去甚远,当然执行这个战术的未必是1号位,但是爵士队的队员的perimeter能力都相当出色,而火箭这方面恰恰是弱项。在第二个战术里,要求1号位能够为内线高质量掩护,同时内线队员要能够快速攻击,火箭的1号位队员都比较瘦弱。爵士的Deron和Boozer则完美符合这些条件。
  从这个角度来说火箭可以尝试用其余队员高位切入,然后再寻求战术机会,比如TM和Bonzi。目前的火箭的战术里有TM的UCLA切入,但是目的基本是到弱侧腰位去要求寻求单打机会。
Little MM & Little MM.
精辟的解释 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