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自然百科] 螢火蟲

螢火蟲在分類上屬昆蟲綱、鞘翅目。它的生長時間非常長,經過卵、幼蟲、蛹與成蟲四個階段,幼蟲期所需時間最長,至少三個月以上,有些種類更需要二至三年之久。螢火蟲大都一年一代,並以卵或幼蟲的形態過冬。  

螢火蟲卵的孵化期長短不一,通常在春夏季出現的螢火蟲,卵期約18 - 25天,初冬季出現的螢火蟲,卵季較長,約3個月。孵化的幼蟲生長的棲地可分為陸棲型、水棲型及半水棲型。

在螢火蟲的生長過程中,幼蟲期最長,會不斷的覓食,陸生幼蟲的食餌有蝸牛、蛞蝓、蚯蚓及小型節肢動物等,水生幼蟲的食物則以螺及貝類為主。大多數的幼蟲需要經過6 - 7次的蛻皮才會進入蛹期,蛹期時仍會持續發光,即將羽化前的光會更強。羽化後的成蟲便要開始傳宗接代的任務,雄蟲會展翅高飛,尋找地面上雌蟲的發光訊號,以便進行交尾。交尾後的雌蟲會開始找尋合適的地點產卵,水生螢火蟲會在水邊土堤潮濕陰暗的苔蘚間產卵,陸生螢火蟲則在長有許多雜草、樹蔭下或石下陰暗處產卵。因為發光,使得螢火蟲在昆蟲中特別引人注目,大部分的螢火蟲在幼蟲、蛹與成蟲腹部都有明顯的發光器。根據目前瞭解的發光過程,是由發光細胞中的遊走 RNA在細胞中找到一段能夠產生發光酵素的 DNA,且複製這段 DNA,再由 RNA攜回粒腺體中複製光酵素?,有少量的發光酵素?可催化發光素與氧結合,形成發光氧化素,期間也要有ATP與鎂離子的參與。可見光從發光細胞經過反射層、氣管、神經,經由透明的表皮向外發出。少數的螢火蟲剛產下的卵便會發光,大多數則是在卵快孵化前三天便會發光,但可不是整個卵發光,而是一端光較強,而且每次持續30秒後會漸漸熄滅。

螢火蟲發光的主要目的是求偶,每種螢火蟲發光的時間和頻率都不同,閃光也有特別節奏,只有同類的螢火蟲才能互相辨認。而發光行為的其他意義還有誘敵、警戒、恫嚇、照明、偽裝與族群調節等目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