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食品在歐洲掀起科學辯證,台灣相關資訊揭露並不多;但吃基改作物是否增生不正常組織等疑慮確無定論。有專家主張禁止基改作物,農試所則主張尋求風險與利益的平衡點。 歐洲及紐、澳等地對於生產、銷售基改作物多有顧慮,主要開發生產公司則與開發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公司類似,以美商體系為主,例如孟山都;而基改作物與瘦肉精的開發與否,已再次於全球形成兩大對立主張,歐美對基改作物的論戰已達20餘年,台灣相關資訊並未同步揭露。
+ [% I- B: C+ T2 X2 }0 n1 D# otvb now,tvbnow,bttvb 儘管科技日新月異,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認為,基改作物風險主要有二,首先是透過植入外來基因產生新的蛋白質,會否對人產生威脅,是未知數;其次是會啟動原本沒作用的基因,對人體的影響也是未知數。
* a5 a+ V0 I6 b) P6 H" g1 J+ r( @3 ^tvb now,tvbnow,bttvb 他並說,關於基改作物的潛在風險是不能被排除的,政府應善加把關;然而相關審核作業用到國際資料時,若是參考產出基改作物廠商所做的實驗資料,有無不實,恐怕不是審查委員會能夠辨別的,以此作為審核依據,可信度存疑。
- c" f+ C: }" U9 o5 a: K' Z 他進一步舉例,很多相關實驗是對實驗動物餵食 9個月基改作物,可是成為食品時,人類食用的時間更長,甚至一輩子,長期食用的風險不能排除,因此很多國家對基改作物持保留態度;就連開發基改黃豆跟玉米的美國,當地消費者也有超過 9成以上要求基改作物產品要標示,然終因業者的政商關係運作而未標示。
" \* l1 ?: Y8 U2 h) L公仔箱論壇 他也提到美國對於基改作物上市有私心上的盲點。他指出,其實美國已開發出基改小麥,但是美國是吃小麥的,所以審查較嚴格,至今未准許上市;反觀黃豆跟玉米,在美國當飼料,不是人吃的,早已上市。1 B T, S. F6 d& ]7 V
他強調,台灣因歷史背景因素,以及自產率不足,使台灣得進口基改玉米及黃豆當糧食;但他仍主張政府應該禁止做任何讓基改作物可以上市的風險評估,包含進行中的項目,因為很多對環境及人體的風險就是不能被排除。
& e/ n. B1 O3 w: P# _ 對此,農委會農試所所長陳駿季說,目前所方在做的有兩部份,一部分是遺傳性狀調查,了解植入基因的穩定性,做此調查的作物包含蘭花、蝴蝶蘭、香蕉、菊花及鳳梨。
+ m. `3 a4 w9 Z" P6 f公仔箱論壇 另一部分是做生物安全評估,主要是調查基改作物的環境風險,目前做過的作物包含水稻及木瓜。其中的基改水稻是中研院研究的品種,特徵是對肥料吸收快,因為米內有特殊成分,但因有花粉飄散問題,可能會污染環境,及與其他稻田一起混長之虞,所以沒有通過。tvb now,tvbnow,bttvb0 u# \$ ^% X$ d0 `2 {# |
基改木瓜則是具備抗輪點毒素病的特徵,目前在生物安全評估部分已進展到一個階段,同時已申請衛生署進行食品安全評估中。www.tvboxnow.com* _- I9 n! B% H+ P# Y( K, n
專長在木瓜研究的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教授洪挺軒則說,前述基改木瓜研究其實已完成農試所負責的評估,但衛生署對於食品安全評估存疑,因為專家學者多數認為,基改作物究竟會否引發人體過敏、增生不正常組織等疑慮,無法獲得確認,故傾向不開放上市。www.tvboxnow.com! l, _) u% V5 M# q# [
他並說,即便僅看產業層面,目前栽種門檻相對高的木瓜果農,為了擺脫輪點毒素病,高達 9成以上都是採行網室木瓜法栽種,投資成本與專業度都較高,木瓜品質也較優;若面臨相對低成本的基改木瓜上市,此產業果農的生存勢必受到威脅,不能輕忽。
/ L/ e7 c4 n3 }& _- P6 O- j: q公仔箱論壇 除郭華仁反對政府持續做基改作物風險評估。洪挺軒說,科技研究可以進行,但務必與產業做區隔,在生態環境衝擊與食品安全無法確認無虞之前,絕對不能上市,更不能作為糧食作物。
( L4 r) H+ J0 Y, |) ^ 他並說,學界其實已有所擔憂,就怕繼瘦肉精美牛之後,基改作物可能進軍台灣,成為下一個食品安全的引爆彈。不過,很多學者專家都願意做政府後盾,希望政府勇於以健康為優先考量,理性婉拒。
, J5 q- E) V: ?0 ]0 ?# l. c: x& s公仔箱論壇 陳駿季則強調,農委會目前是鼓勵做生技研究,但不鼓勵糧食作物做基改研究,且任何基改作物都必須通過上述評估,上市則要通過衛生署評估;雖然目前風險存在,仍建議要在利益與風險之間取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