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正視腦退化症患者行為

筆者經常聽到腦退化症患者家屬的申訴:「近日阿媽5分鐘就要去廁所,話畀佢聽佢剛剛去完,佢話『唔係啩!』仲大發脾氣……」「佢唔知飽,剛放低碗筷,又話要食飯。」公仔箱論壇) y5 w- Q  J# ^3 L5 l0 Y8 q& }1 p
www.tvboxnow.com2 q9 n' i" A5 C3 Z# l
現時香港約有逾6萬名腦退化症患者,估計到2050年增至33萬人,患者行為和心理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往往令照顧者感到束手無策和困擾。BPSD在中後期腦退化症患者是很常見的。當中最常見是食慾改變、重複問問題、叫喊、謾罵、游蕩、失眠、抑鬱、多疑、焦慮不安、容易激動或具攻擊性的行為。www.tvboxnow.com- g% x' w  V- t8 G% @3 F1 P, S
" B% y  F9 a2 S# x# S" W
其成因包括患者腦部變化、身體不適、日常生活規律改變、過度刺激和環境影響等。處理行為問題首要是找出背後的成因。生理上,他們可能想表達身體不舒服、疼痛、便急的需要等。心理上,患者可能有不開心、沉悶、不安焦慮等情緒狀況。另外在環境方面,如周遭太多刺激、嘈吵或突然轉換環境等。腦退化症患者因着認知障礙,影響其理解及表達能力,如我們不明白患者的需要及處理這些成因,患者可能在再受到壓力或要求時,出於自我保護或防衞意識,因而出現攻擊性行為。
( z: J5 g2 D; o' ]3 Q
8 q; N4 F) h& z3 r2 k: ^& |9 G公仔箱論壇筆者服務的腦退化症日間中心有一名患者林伯,每15分鐘就要上廁所,遇有別人正使用廁所及攔阻他時,他會大力拍打廁所門,甚至向中心職員大發脾氣,中心職員觀察後懷疑林伯可能患上尿道感染,立即通知家屬帶他就醫;診治後他頻密如廁的行為問題就沒有再出現。另一位黃女士,大半天在中心都拒絕職員協助她如廁,而她卻不能向我們清楚表達,故此我們從多方面揣測,發現原因可能是慣常協助黃女士如廁的護理員剪了髮,以致看上去像男士,因此引致她不安及抗拒的反應。當我們換了另一女性職員協助她後,問題就解決了。tvb now,tvbnow,bttvb- Z4 l* O4 y- s+ K: I, O

; p, A+ {1 V* P% ?# C公仔箱論壇知道腦退化症患者行為的成因,讓照顧者明白如何更有效照顧及幫助患者,除減低患者出現BPSD的情況,同時也紓緩照顧者的壓力。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