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 鴨媽媽"受命"孵化小孔雀 生母在北方難抱窩



小孔雀跟隨鴨媽媽在草坪上散步 本報記者 闞旋攝



    “媽媽你看!這裡有一隻鴨子帶著10多個小寶寶。可是,這鴨寶寶怎麼長得這麼奇怪啊?”昨日,小潔和媽媽在吉林市江南公園遊玩的時候,好奇地問。

    跟著鴨媽媽的是小孔雀

    “孩子,跟著鴨媽媽的不是鴨寶寶,是小孔雀。”公園飼養員賈長華笑瞇瞇地解答。原來,這是吉林市江南公園的新舉措:利用母雞、母鴨代孵孔雀蛋。

    “今年到現在為止一共代孵了兩窩。一窩是在7月1日,母鴨孵化了11隻小孔雀,用了26天左右;另一窩是在7月10日,一隻母雞孵化了14隻小孔雀。”賈長華介紹。

    母雞、母鴨各帶一支隊伍

    昨日14時許,記者在江南公園北門附近草食動物觀賞區內看到,一隻白色母鴨帶領著小孔雀正在草坪上悠閒散步。11隻小孔雀羽毛都是灰色的,看上去像個頭略大的鵪鶉,正排成一排跟在母鴨後面。母鴨到水槽邊喝了一口水,小孔雀們也跟著上前爭相喝水。

    距離10米左右,是一隻母雞帶著14隻小孔雀,它們的個頭明顯矮一頭。

    公園首次利用母鴨代孵

    “使用母雞代孵,已經有五六年的歷史了,但給小孔雀找鴨媽媽,還是頭一次。”江南公園副主任李福軍介紹,以前曾經使用機器代孵孔雀蛋,但需要24小時值守,還要一直開動機器。“後來,我們想到了用母雞代孵,發現更加省人、省力還省錢,最重要的是,代孵的出雛率、成活率更高。所以我們這五六年來都使用母雞代孵。今年,我們又另辟蹊徑,利用園內的母鴨來代孵了。”

    “母鴨很警惕,對待孔雀寶寶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到周圍有異常聲響,它就會張開翅膀,把小孔雀攬在自己懷裏。我們看它盡職盡責的,也就放心了。”

    小孔雀3個月後離開“代媽”

    目前,一共25隻小孔雀在雞媽媽、鴨媽媽的帶領下茁壯成長。“現在剛出生沒幾天,需要母雞、母鴨帶領覓食、玩耍。大約3個月後,它們就不需要“代媽”了。到時候,母鴨將被送回自己的籠子。母雞是從附近農村借用的,也將被送回去。”李福軍說。

    據他介紹,目前小孔雀顏色都是灰的,大約在明年春天,就會長出漂亮的羽毛換彩衣。“也只有到那個時候,才能分出這些小孔雀的公母。”

    ■專家答疑

    為啥不讓孔雀自己孵?

    孔雀蛋都是公園內的孔雀下的,為什麼不讓孔雀自己孵育呢?吉林市江南公園副主任李福軍說,這是因為孔雀在北方一般不趴窩孵育幼仔。“原生的孔雀是在南方出生的,在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它們很少有趴窩的。所以,我們就使用孵化機孵化,後來就找來母雞、母鴨代孵。”

    孔雀為啥把雞、鴨當媽?

    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常景文說:“動物會把第一眼看到的移動的物體當做自己的媽媽,這在動物行為學中叫做‘印隨行為’。奧地利生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曾經對灰腿鵝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最終得出結論,‘印隨學習’是新生動物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可以使這些沒有自衛能力的小動物緊緊依附著它們的父母,從而使食物供應和庇護要求更有保障。”

    孔雀習性會不會改變?

    小孔雀由母雞、母鴨孵化,並一起生活三個月,會不會讓它們的習性發生改變呢?

    常景文說,孔雀長大後,就會按照天性繼續發展,不會受到雞媽媽、鴨媽媽的影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