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男子 入寺為僧
在過去泰國男孩年滿甘歲,便要人寺為僧,一般為期三個月,表示已屆成年,並對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連國王也不例外.但現在已不同了,出家的年齡和時間沒有規定,少則三天便可還俗,但也可終身為僧,常伴我佛.
男孩長大不出家為僧,在泰國是一種羞恥,得不到人們的尊敬.因此在泰國,父母送兒子入寺為僧是一個十分隆重的日子,因為一旦袈裟披身,到處受人尊敬.並且泰國人認為入寺為憎合經誦佛,能使父母廷年益壽,而且在佛門內可戒絕放蕩的生活.
初人佛門,除了准備自己的衣物外,還須要帶三座小佛塔及一些禮佛奉師的物品.入寺前的一天,男子在家先由親人將頭發剃光,然后向親友忏悔,請求親朋戚友寬恕他以前所做的一切過錯.明天一旱,他便披著僧衣,在親友的護送下人寺為僧.
按照慣例,家人會為進入佛門的子弟籌備戲樂節目,藉以助興.親朋戚友紛紛攜帶禮物登門相送,而一些少女還會被邀手捧禮佛物品,列隊送行,而少男則裝扮成各種鬼怪模樣,在新僧前歌舞,或做出種種誘惑的姿態.當送行隊伍抵達佛寺后,要繞寺三圈,同時要撤零錢於地,以濟眾人,然后才步入佛寺大殿.新僧身披白布,與父母親友同進佛堂參謁高僧,
經高僧一番訓示后,新僧才能披上黃衣.新僧入寺后的隔天,即與眾僧一起回家施禮化齋.然而此時父母見子,也不得以子相認.
泰國佛教里的守吃齋節
每年的七月,泰國有一個節日稱為亞沙哈佛節(AsanhaBucha),是為了紀念佛陀首次對五大弟子講道.該節日之后,接著便是考盤沙(即守齋節),這個節日也代表了每年為期三個月的雨季齋期開始.在這期間,所有僧侶都必須留在寺內研究佛經及坐禪苦修吃齋守戒三個月.泰王也會在這個時候,到玉佛寺參拜,並為玉佛換上雨季的服飾.守齋節是佛門短期受戒的傳統時節,泰國很多男子都選擇此時剃度為僧,入寺修行.由於齋節在風下雨季節期間,故沒有大型的歡慶活動.
十月齋期結束,僧侶舉行喔盤沙(開齋節),並且也是布施時節開始,全泰國的人民紛紛僧侶施贈新袈裟和日用必須品,並邀請僧侶回家進餐,大事慶祝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