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所谓心魔”--08PlayOff R1 G3乃火箭转型的里程碑

很多人都在讨论火箭和麦迪的心理问题,最近又有国家篮球的元老发言提到作风问题。一提到这里,总会有人面露窃笑:老掉牙的论调,都快输到光屁股了,还提作风?洗洗睡吧。

战术讨论很多,心理分析很少。联想到现在的学校教育,刻板地教学多,真正循循善诱的少,能做到教书“育人”的更是寥寥无几。主流宣传对于个体的影响逐渐变弱,社会一致向钱看。每个人都在忙碌活着或者彷徨着,或者忧患着咆哮着,就是没有几个人跳出来好好问问自己,你到底在做什么?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你怎么做这个?别人怎么做的?

以及,“我是谁?”

这个问题弄不清楚,你面对的生活是永远蒙着一层迷雾。对付着活吧,先这么着吧,这事就这么的吧;或者想发力,却好像撞进了棉花堆,被缠绵的细丝捆缚住。

因为,你没有方向。

不知道多少人受过比较专业的运动训练,负责一些的体育老师也会在教孩子打球时大声喊“放松点,身体别太紧张了”。因为身体控制运动的肌肉都是成组存在的,有屈肌就必然有伸肌,互相僵在那里,绝对力量再大也做不出快速的反应;只有放松下来,才能随时应对向任何方向的运动需要。不懂得这一点,蛮横挥舞身体,就等着听肌腱撕裂的声响吧。挺脆的。

说到这里,不知多少人揣测出我想说的事儿?如果你曾有过类似的思考,那么我说的例子就不会被理解为“诶~天气不错”这样的插科打诨。如果您还一头雾水,我也只求您能把我的帖子完整看完两遍再拍砖不迟。

回头来说火箭吧,省得被人说不务正题。

------------------------------------------火箭具体讨论的分割线------------------------------------

我认为,火箭前两年的失败,以及目前被爵士在自家门口痛揍两回合,又在对方的地盘砸了场子,折射出的,正是对心理的调整。想说清这个事儿,就先从范甘迪和阿德尔曼这两位优秀的主帅的对比开始吧。

范甘迪是好教练,但是远远没有到伟大,他勤恳努力,他很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对篮球的理解也非常深刻,但是他无法把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逻辑教给队员。
他会精确的布置每个球员的落位跑位,以便能够获得半秒的出手空档。可惜运动员不是电脑程序,会出现能够利用的bug屡试不爽,一套路子玩多了,人家就熟了,每次进攻都是那几个死板的传球顺序,给姚明和麦迪先造成单打机会,遇到包夹再传出来,不能有一丝差错,由于这个战术是一个线性流程,没有很多变化的余地,队员也无法按照场上的形式主动求变,所以对方的防守反而很轻松,“只需要搞定拿到球的那个笨蛋就可以了”。
队员在场上没有自己的大脑,因为范甘迪相信自己的安排正确到近于偏执狂,还是一个铁腕的控制狂,除了天才如麦迪的特权球员可以在进攻中随性选择,其他人都被调教的像是机器人,只允许施展自己最为拿手的绝技,其他手段都不可以用,除非有教练的准许特权。大招用多了,对手也就熟悉了,效果自然打折,平常招数又由于好久不用早已生疏。
所以常见这样的情况:在前三节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可以领先对手,场面看起来也在控制之下,但是一旦第四节对方放开手脚博命一拼,采用新的战术,或者不安常理出牌玩不合理,火箭队绷着的那根弦就会锵啷一声断掉,这也是电脑游戏中,除非电脑耍赖,总是无法胜过人类玩家的原因。
范甘迪当年纽约黑八,是因为在铁血防守之后,还有几位能力超群的浑人,靠几个绝杀挽球队于临渊之险。常规赛他可以带领球队按章前进,但是一旦到了季后赛碰到老谋深算的对手,可以靠三板斧糊弄个人场,然后被对方的不断的阴谋小计修理到体无完肤,却如被缚住了手脚一般无法还手。

因为,毕竟是一群“机器人”。

至于阿德尔曼教练,他与范甘迪正好是互补的类型,善于各种球场诡计,就好象两个人互博,自己罩了一件招展的长袍,对手想要一击致命,就是无法找准要害,自己进攻则虚虚实实,趁对手发愣直取后门,待其已经被折磨的神经兮兮草木皆兵,看每个动作都像假动作时,行动必然迟疑,这时用大招直取面门立即KO。
篮球比赛发展到今天,高手之间的对决没有一直无解的招数,只是亮长必会露短,如何田忌赛马才是正途。火箭经过范甘迪的调教,技术细节和精神韧性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正好有阿德来调教一下已经僵住了的死脑筋,教练无法亲自上场打球,他对篮球理解的再深刻,也得传输到球员的脑袋里才能够执行。
这一个赛季来火箭的进步有目共睹,让人曾经万分揪心的第四节也变成了逆境中数次翻盘的好戏。

这里只说说今天季后赛对爵士第三场第四节最后三次防守。(进攻又变成麦迪一人单打模式不提)这三次防守里,前两次都被对手寻得空档投入三分,第一球没有保护好球权被对手夺回抢投得手,第二球则是轮换出了问题完全空位。到了第三次最后关头的回合,攻守转换没有经过暂停布置,所以所有的反应都是球员按照训练和自己的理解在判断和执行。两次德隆和内线挡拆都坚决的封堵德隆的空间,迫使其向外移动,最后封盖的那个轮转已经空出了内线的布泽尔,可能是德隆对时间的判断出了问题,所以冲过斯通的位置后垫步跳投,如果在往常,也许兰德里会顾及布泽尔的空切有所后缩,但是这一次依然坚决的对持球者施压,阻挡其视线,完全不顾后路,这样他的横移和最后的弹跳都显得异常敏捷,因为没有对后方顾虑造成的自相矛盾的拉扯,“不紧张”。封盖和救球都是一气呵成,反而德隆和布泽尔的动作都显得有所犹豫,我相信,最后这次突破肯定不是德隆事先想好的选择,为了摆脱斯通的防守被逼到底线跳投时,脑袋肯定是一片空白,完全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坚决与犹豫,在这决斗的回合里,体现出了微小但是致命的区别。

阿德的优秀,在于教会了球员理解篮球运动,他给了球员一个大脑,和相应的自由度。上赛季范甘迪手下的悍将海耶斯如今在两位新秀的对比下已经黯然木讷,甚至被艾弗森封盖上了十佳球,我想其原因,就是他把自己的大脑全都交给了范甘迪,随着范式的离去,自己也在自由度更大的体系中失去了灵魂。两位新秀各有特色,斯科拉在欧式体系中犹鱼得水,那就是一个充满了小动作、奸诈诡计的世界,自然可以收放自如。兰德里就像一张白纸,不过,也是被阿德挑中的优秀白纸,他也许不是帅才,但是给其一亩三分地,他可以处理的游刃有余。因为他是新秀,只被教会了冲锋陷阵,尚不识换得患失。

至于麦迪,我坚信他的天才不亚于任何最优秀的选手,只是心理的调整还没做足功夫。神如乔丹,之所以为神,在于其对于胜利的极端偏执,自虐式的修炼至熟知所有的技巧后,经禅师点拨犹如涅磐,洞悉世间情理,他掌握着自己和身边每一个人的心理细节,知晓每个人将要采取的行动,焉得求败?

赛前麦迪对于责任的公开言论被很多人看作调侃发泄,甚至破罐破摔。结合今天第四节的表现和前两场的巨大反差,就在于他不是被动去承受,而是主动去面对巨大的责任和压力。服务生拿错了啤酒,那也是我的责任,我就是这个俱乐部最优秀的选手,我是这里的头,所有的责任都扛在肩上,就是我的职责,容你对我叽叽歪歪,我不再逃避。

麦迪找到了一个答案,关于的问题是:“我是谁?”

这样,去掉了心病上的制肘,第四节自然坚挺如钢。

麦迪已经迈出了转变为领袖的关键一步,他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寻找最合适的度量,经历过这个季后赛的磨难,火箭整队的涅磐也指日可待。

---------------------------------------------------------------------------------------------------------

写到这里,我脑中蹦出了一个情境。《灌篮高手》湘北对山王的下半场,三井精疲力竭意识模糊,问对手“我是谁?我在哪儿?”,然后在队友挡拆射中三分后微笑着说:“我是三井寿,最优秀的三分射手”(具体原话不准确,就是这个意思)。他也天才横溢却曾迷失自我,当面对教练流涕忏悔解除心魔后,成为了最值得队友信赖的射手。

这个情节每次回顾,总是触得我鼻子发酸。我相信如三井一般找到自我的人生,哪怕依然面对诸多挫折失败,内心的信念都不会被打败。面包总会有的,风雨总会过去,就算在地上我只有一个小小的窝,我还拥有整个天空。

“我是谁”是我经常自问的问题,我会感激任何人对我的提醒和帮助,我也会笑对无知和恶意的嬉笑。所谓身正不怕影歪,怒骂的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

今天下午最爱小玉同学的祝福帖算是经历诸多波折,写这些文字也是希望能够给你的自我调整提供帮助。

用我在那个帖子中第302楼的留言来结束这篇讨论吧,算作全文的总结。

“观帖如观人,评人如自评。

从挫折中奋起的经历,才能够理解他人挫折中的心态,才会循循鼓励,而非落井下石。

人生不是一次吵嘴,不是一次嘲弄,不是一次的胜利,不是一次的失败,而是找到一条前进的轨迹。

心病,永远是前进的最大障碍,一旦迷失自我,便陷入泥潭不可拔。

优秀和伟大,差得就是能否憋住最后一口气。当然前提,至少要有优秀的水准。

试炼,在于目前进行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生活,只对那些微笑的人微笑。”



------------------------------与筒子们后页讨论的分割线-----------------------------------------------



QUOTE:
引用第17楼打铁的传奇于2008-04-25 23:55发表的“”:
成败论英雄,何必那么多无聊的说辞。如果火箭输了,你就不会写这篇文章,事实就是如此简单。体育世界就是赤裸裸的实力之战,哪有那么多心魔可言。

远的不说,如今掘金的小艾难道也是心魔缠身(掘金连续四年不过一轮的心魔)?或者湖人输了,科比就是有心魔(离开鲨鱼后就不过一轮的心魔)?中国的文字太深奥,太玄幻,以至于简单两字就可以包含宇宙中隐藏最深的规律,心魔,很好很强大的一个形容词。

范甘迪精确布置每一个战术,一套路子用多了,对方熟悉了,防守就容易了。那爵士算什么?爵士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球队?

马刺呢?太阳呢?如今的火箭呢?

拜托,不懂篮球不要紧,何必去轻议那些混在NBA的教练呢?

关键词:自由度

何谓‘自由度’?一个有球球员在场上进攻端能做的无非是运、传、投这三种动作,一个无球球员能做的就是跑位+掩护。所谓的自由度在这五种状态中限制了哪一种或者放开了哪一种?

说实话,光看你对两个教练的自由度的评价,那肯定是范甘迪的执教水平要高于老A教练了。教练是做什么工作的?就是要制订执行战术,控制球员在场上的自由度。今天爵士最后一攻,教练想要暂停,但德龙就是使用了你那所谓的自由度让火箭拥有了最后的胜利。

其实,对于老A教练最后时刻的战术,我是颇有微词的。最后领先1分,火箭球权在手,无论是波波维奇或者是禅师,还是斯隆,他们布置的战术肯定是一个三分战术,只有在三分战术不成功的前提下,才会转化成两分战术,可惜老A布置的是一个两分战术。那三个教练脑子里首先考虑的是胜利,而老A教练考虑的是不败,和范甘迪一样,境界还是差了一层啊,可惜。


感谢您提出这么多意见。我先说最后一回合战术为何是两分不是三分:

两分钟内火箭无人得分,进攻端被完全抑制,麦迪与其他人的联系被割裂,爵士追至一分。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得分稳定局势,哪怕是罚球得一分也是非常主动的,而三分球整个第四节就几乎没进过。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拉开空档得分就是好球。三分不进很容易弹出很远,万一造成对方快攻更被动。

爵士不叫暂停是因为火箭前两次防守失败,火箭更需要暂停来依靠教练调整布置,这时显然不叫暂停更合理。如果德隆两次机会中的一次能够向内传给布泽尔,至少会博得犯规,幸好火箭队员坚决绕前跟随孤注一掷,反而效果不错。

给予球员自由度,要看球员自己真正掌握了多少技巧和战术,以及球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给麦迪的自由度和给诺瓦克的自由度当然不同。只要球员能够在几个战术之间转换熟练就可以了。问题不能绝对化,我对这里讨论过于细节会影响全文的章节比例。

每次暂停布置的战术都会有至少2-3个变化结果,如果球员早已悉心掌握,叫暂停只是为了平稳呼吸罢了。

强硬如斯隆 popo 他们的战术能力远超范帅,popo 10余年教练总经理双权在握,斯隆执教20年二老退役后输成那样都没被炒,去年又打入西部决赛。这二者战术大师的名号和不是显摆出来的。具体到战术细节,您是个懂球的,那就有时间帮大家专门分析一下吧如何?过去两年火箭逢马刺难胜,自己打得精疲力竭对手游刃有余是不争的事实。斯隆和popo建立的动态进攻体系在联盟中都是阵地战的范本,范甘迪每场都把MM用到死,球运转艰涩,这已经很明显的事实吧?

火箭在范甘迪时代球员交易和选秀方面都乏善可陈,除了抢到麦迪与巴蒂尔,其他角色人物都被证明不堪大用,自然决定是总经理做出,但是经理选人也要范帅能用。当年四处招来的老部下几乎都砸手里了吧?

再说个事儿吧。今年马刺太阳第一轮第一场的加时赛里,纳什与邓肯都有在关键暂停时给队友布置战术的举动,试问全联盟有几个师傅教出来这样的徒弟了?

说的客观了,艾佛森精神可嘉但是对于篮球的理解远不及化境,他可以自己得分但是很难用传球把队友串联起来。我猜测艾弗森持球进攻无人能敌,但是对于传导球的理解不超过两次传球后的情形预测。他固执于自己的能力而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他对球队的副作用在其个人状态下降撑不起台面的时候才会被摆上前台细细数落,毕竟球队守着这么个印钞机没理由踢出去不要。布朗在76人时的战术与在活塞时的战术相比就完全是两个体系。如果艾佛森能够有纳什对篮球的领悟,他早就夺冠了。

同样说到科比,在奥尼尔离开LA连年失败之前,他的自负已经到了极致,经过挫折以后才通过失败和胜利逐渐学习到如何引领自己的球队。虚心追随前人的轨迹和胜利模式,并不是对自我的否定,不是意味着活在他人的阴影下,只因为那是能够换取胜利的方式。这一点,科比最近才渐渐理解并付诸行动。


心,引导着你所有的行为。心有魔,行则乱。   这才是我要说的核心。


体育成为体育产业后,因为要盈利,所以胜负才成为唯一的判定。其实体育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人生的载体之一。看不到联系,就容易片面化。只以胜负论人生?相信我,你会很痛苦的。


最后,再回到你这帖子的第一句话。这次火箭的胜利根本不是我发这篇帖子的初衷,碰巧这个事件发生了,我就拿来说一说论一论。那边猛龙和奇才也赢了,拿来做同样的论述材料毫无问题。

此文我第一是写给最爱小玉同学,证为我以下午在她帖子里的发言为全文总结。第二是写给有耐心能仔细看一看想一想道理的人,希望我的思考能够给大家以帮助。以这场比赛说事儿只是因为今天这件事情影响力在火箭区最大,也是促成小玉同学帖子风波的诱因之一,过了今天大可把此事忘掉,我的着眼点也不只在一场之胜和一时之口舌。

最后,谢谢您跟我仔细讨论我文章中的细节,关于篮球我们择日择题细细交流。
Little MM & Little MM.
返回列表